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用纯合高茎豌豆(DD)和纯合矮茎豌豆(dd)杂交得F1、F2全部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中,矮茎豌豆的比例是( ).  相似文献   

2.
例1 用纯合高茎豌豆(DD)和纯合矮茎豌豆(dd)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全部高茎豌豆的自交后代中,矮茎豌豆的比例是( )。 A.1/8 B.1/6 C.1/4 D.3/8 解析 用纯台高茎豌豆(DD)和纯合矮茎豌豆(dd)杂交得F1的基因型为Dd;F1自交得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F2全部为高茎豌豆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1:2,即DD为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练习中,很多学生对遗传学中的淘汰问题感到困惑,尤其是出现连续多代淘汰现象时,学生更是无从下手。笔者结合平时练习和相关高考试题,归纳总结出"自交"和"自由交配"中的两类淘汰问题,下面通过两道例题反映出来。例1: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自交n代,且在每一代中淘汰掉基因型为dd的矮茎个体,  相似文献   

4.
在讲解孟德尔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1(Dd)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数量比例时,笔者向学生推荐了以下配子传递几率法:母本传递配子类型及几率父本传递配子类型及几率后代基因型该基因型出现几率D1/2D1/2DD1/2×1/2=1/4D1/2d1/2Dd1/2×1/2=1/4d1/2D1/2Dd1/2×1/2  相似文献   

5.
一、基因分离规律解题技巧六种基本类型①DD×DD②dd×dd③DD×dd↓↓↓DDddDd高矮高④Dd×Dd⑤Dd×dd⑥Dd×DD↓↓↓1DD∶2Dd∶1dd1Dd∶1dd1Dd∶1DD3高∶1矮1高∶1矮高①和②是纯合子自交;③是孟德尔试验中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产生F1代;④是孟德尔试验的F代自交产生后代;⑤为测交;⑥为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杂交,基因型分离比为1∶1,表现型不分离。把六种基本类型弄懂,看到双亲是杂合子,马上想到后代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看到后代分离比为3∶1,马上知道双亲是两个杂合子。这样做题就非常方便,而且我们解题时大部分涉及④和…  相似文献   

6.
<正> 看下面3个例题,题面惊人的相似,计算方法却不同,为什么?例1 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F_1代,再自交产生F_2代,将F_2代中的所有黑身果蝇全部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_3代,问F_3代中灰身与黑身的比例是多少?例2 豌豆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现将纯种高茎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F_1代,再自交产生F_2代,将F_2代的所有矮茎豌豆全部除去,将所有高茎豌豆所结的种子继续播种,产生F_3代,问F_3代中高茎与矮  相似文献   

7.
概率是对某一可能发生事件的度量,是特定事件与总事件的比例,其范围介于0和1之间。有关单位1发生变化的概率计算在高中生物计算中比较常见,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现举例说明此类题的解答。一、基础再现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用纯种高茎(DD)与纯种矮茎(dd)豌豆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纯合子所占比例为;F2高茎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解析:若单位1为F2,总数4可看作单位1,其中高茎纯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7,(14):65-67
<正>人教版教材将"基因在染色体上"与"减数分裂"分开编排,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两部分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1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1)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研究对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这样描述的: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F_1全是  相似文献   

9.
一般来说 ,数据是生物计算中的重要已知条件 ,由于生物计算不同于数学 ,有它特定的生物学意义 ,主要是为考查学生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 ,所以对试题中数据的处理尤为重要。下面以部分高考试题为例 ,分类例析 ,供广大同仁参考。1 直接性运用数据例 1 豌豆黄色 (Y)对绿色 (y)呈显性 ,圆粒 (R)对皱粒 (r)呈显性 ,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甲豌豆(YyRr)与乙豌豆杂交 ,其后代中 4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乙豌豆的基因型是 (   )A yyRr  B .YyRR  C .yyRR  D .YyRr解析 :从孟德尔对豌豆杂…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第10期《生物学教学》的“巧写YyRr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一文,介绍了巧写YyRr自交后代基因型的通式法、分枝法和组合法,以及巧记比例的方法,对教学确有明显效果。笔者在教学中,针对“棋盘法”存在的缺点,也进行了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乘法算式法”推导YyRr自交后代9种基因型及比例。 高中《生物》课本在讲述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时,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看作两个一对性状的遗传来研究,基因的传递规律完全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两个相对性状的遗传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  相似文献   

11.
一、先入为主是中学生学习时常犯的错误所谓先入为主就是把先有的印象或先听进去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因而不易改变原先的印象或耐心听取后来的意见。可见先入为主是一种成见。生活经验和其他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常犯先入为主的错误,这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时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把粪便排出的过程叫排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后代为不高不矮,啄木鸟的长舌是为啄食树缝中的害虫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不加考虑地将这些错误答案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2.
一、先入为主是中学生学习时常犯的错误所谓先入为主就是把先有的印象或先听进去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因而不易改变原先的印象或耐心听取后来的意见。可见先入为主是一种成见。生活经验和其他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常犯先入为主的错误,这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时也是屡见不鲜的。例如,把粪便排出的过程叫排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产生后代为不高不矮,啄木鸟的长舌是为啄食树缝中的害虫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会不加考虑地将这些错误答案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3.
三步分析法是将孟德尔遗传实验所得的分离律概括为基因分析、表型分析、遗传分析的简化表达的一种方法。1三步分析法简介1.1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孟德尔选用的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实验图示:P(亲代)高茎(纯种)X矮茎(纯种)L杂交(异花授粉)F于一代)高  相似文献   

14.
施富军 《考试周刊》2010,(2):181-182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告诉我们:两对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纯合体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实际问题中,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或相互影响的话,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就会有所变化。出现一些特殊的比例,让许多学生感到困惑。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把9:3:3:1进行公式化的灵活运用,起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胜华 《生物学教学》2009,34(11):79-79
《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10期刊登的“关于探究性遗传学实验试题的解答策略”一文使广大读者受益匪浅。但文中谈到“探究生物个体是杂合体或纯合体类型”的应对策略“……此法(自交法)适合动物,不适合植物”这是不对的。现笔者将其澄清如下:  相似文献   

16.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告诉我们:两对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纯合体亲本杂交得到的F1自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但在实际问题中,如果这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性状或相互影响的话,F1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就会有所变化。出现一些特殊的比例,让许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数学必修3第95页例2如下: 豌豆的高矮性状的遗传由其一对基因决定,其中决定高的基因记为D,决定矮的基因记为d,则杂交所得第一子代的一对基因为Dd.若第二子代的D,d基因遗传是等可能的,求第二子代为高茎的概率(只要有基因D则其就是高茎,只有两个基因全是d时,才显现矮茎).  相似文献   

18.
一、合作的时机、精心设计的问题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在近期听的一节高中新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公开课中,上课中,老师提出了为什么子一代都是高茎没有矮茎呢?和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又出现了呢?问题之后,就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为了配合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假设杂合体连续自交,始终遵循孟德尔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则后代中纯合体和杂合体所占比例会如何变化(一对等位基因以Aa为例,两对以AaBb为例,三对以AaBbCc为例,……)?变化又有何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物教学》2017,(22):48-49
<正>1分析随机交配和自交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变化规律1.1 Aa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在自交过程中有没有改变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的基因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原因是其种群不符合进化的条件。下面从三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1)此处基因突变不予考虑,也不考虑会有染色体变异导致生物进化的因素;(2)在仅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的情况下,不适合用基因重组的定义解释,因此也不存在能使生物进化的因素;(3)这样的纯理论计算题,自然选择不在考虑范围。由此得出基因型为Aa的生物自交,基因频率不会改变。1.2 Aa自交后代所具备的基因型频率是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