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词框架是汉语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句法现象,并且随着汉语语法的发展逐渐形成并成熟.同为介词框架的"就X而言/来说"与"论X而言/来说"在句法、语义、表达功能等方面有着共性和差异,存在可比较性.基于丰富的语料,从多个角度对这两个介词框架进行考察、比较与研究,探讨二者的共性和个性.在句法方面,分别对二者的句法成分和句法分布以及移位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在语义方面,主要分析框架的语义特征、X和S(后续句的主语)的语义关联、后置词的语义对比进行细致地分析.在语用方面,从话题标记功能、篇章功能和隐现机制这三个角度出发阐述.旨在对这两个介词框架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将研究结果运用到词典编纂与对外汉语的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满汉合璧语料《清文启蒙》、《清文指要》(百章)中"X着"类复音介词的考察,揭示出由"着"附加生成的复音介词是清代汉语复音介词生成的最主要方式。清初"X着"类复音介词使用频繁,这一阶段"X着"类介词内部,语法化程度不一,呈现出多层次并存的局面。"X着"类介词中的"着"也并非处于同一虚化程度,有的保留了一定的体意义,有的则虚化为词内成分。满汉合璧会话书中,复音介词"X着"主要对译着满语的后置词、格助词成分,这些成分在汉译为介词时就是否带"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满汉合璧会话书是专供旗人学习北京话的语言材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单音介词及双音介词的使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表抽象意义的"在X下"结构是留学生学习过程的一大难点,本文从母语影响、教学偏差和语义理解三个方面分析了留学生所犯偏误的主要原因,结合"在X下"结构的三种格式及其句法语义特征,提出了对"在X下"结构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X以来"和"X以降"是现代汉语中的近义格式,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拟从语义特征、介词搭配、"X"的时间性质、以及"X"构成成分等四个方面来考察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云X"词语首先出现在科技领域里,逐渐扩大到日常生活领域".云X"结构中"云"的语义为网络",云X"的语义有四种类型,该结构在语法和语音上也有自身特点".云计算"收录进了词典,还有部分"云X"词语也可收录进词典".云X"词族的形成机制主要有模因的影响,网络时代迅猛发展带来词汇需要,认知上突显作用及词语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动宾式离合词的扩展式"V X O"离析结构具有语义上的离散性,其插入成分"X"的语义并不指向后面的中心语,而主要是指向句子中的谓语成分,且充当施事、感事、受事、与事等多种类型的论元角色.对离析结构的语义分析可以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离合词教学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说“X迷”     
近年来,借助于多元的传媒手段,以"X迷"为代表的一类新词语以其独特的方式产生和传播着,在短时间内迅速地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本文拟从"X迷"的语义、结构特点、"迷"的类词缀化趋向等几方面来对"X迷"这一新词语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介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运用意象图式视角,首先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介词"从"时的偏误进行分析;其次,对介词"从"和英语介词"from"从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两个层面进行偏误对比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在普通话“X头”结构词语中,语义虚化是“头”语音弱化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文本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收录的21条“X头”结构词语作为考察对象,分类研究轻声“X头”结构、“头”意义虚化与语音弱化的关系,并对相似度较高、易混淆读音的“X头”进行辨析,通过穷尽性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242条“X头”结构词语发现:“X头”语音弱化为少数现象,语音弱化中的“X”均为名词性词根,“头”意义的虚化常常伴随语音形式的弱化。此外,“X头”读音存在动态变异,两本权威工具书“X头”注音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虽然诸多词典收录介词“随着”,但是目前未见学者专门论述介词“随着”的句法语义问题。现代汉语“随着”的介词性用法呈增多态势,但“随着”从句的语法意义、结构限制都颇为复杂.留学生较难习得。“随着”从句具有背景化作用,语法化程度较高。“随着”与“越来越”经常共现,可确定为二语教学的优先项目。文章最后基于“深入浅出”原则给出了具体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了“X+着”类介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动词向介词虚化的角度出发,得出“X+着”类介词中的“着”不表示动态意义这一结论,并指出了“X+着”类介词产生的过程。同时从三个角度对“X”与“X+着”类介词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汉语表示动态事件进程的语义范畴包含着"断、续、连"等几个主要的进程状貌.本文通过相关词语、说法的描述和辨析,试图展现该语义范畴的一个重要侧面,以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语义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现代汉语中该词语使用情况的考察,明确该词语使用中出现的语义增值情况,力求明晰"书卷气"这一词语的语义特征并厘清它与其他常现近义词的关系。通过对该词语义特征的精确提取,从而对词典编纂、写作规范及对外汉语教学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Sinclair的Extended Lexical Unit的理论模式,采用语料库的方法,从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语义韵等入手全面考察"特色"的语义韵,并结合汉语学习词典对该词的解释、HSK动态语料库中留学生对该词的使用等进行分析,以期为词典编撰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空间方位词意义复杂灵活,是语言学习者的学习难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考察英语"in"和汉语介词短语"在……里"的语义,以期对英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短小灵活的他方参与型嗔怪语"X+看/听/说+Y"使用频率极高,因这类嗔怪语不能从字面进行解释,具有含蓄、委婉的特点,在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也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很容易令外国学生感到迷茫。本文立足于对外汉语教学,对他方参与型嗔怪语"X+看/听/说+Y"进行结构特点的分析及划分,分析了其主要语义语用功能特点,并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词+X+来说”和“介词+X+说来”这两个看似相近的结构,在介词选择、X的语义类型和整体功能三个方面均有差异。对“介词+X+来说”和“介词+X+说来”展开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人们对二者的认识,并丰富框式介词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泰国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对介词短语"在+处所"掌握得不太好,他们在使用中容易出现偏误。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汉泰语言本身的差异,尤其是汉语"在+处所"的语序和语义方面与泰语有比较大的差异,以及对外汉语教材对介词短语"在+处所"的讲解存在笼统、不充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在X眼里"与"对X来说"作为汉语中常见的介词框架,二者含义接近,有时可以相互替换。借助CCL语料库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对这两个结构展开比较,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研究发现,二者的区别主要集中于句法分布和内部层次,以及"X"的抽象程度、框架抽象程度、已然未然等方面的不同,还有使用频率与主观性认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