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用兵纪律严明,带头遵守纪律。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去打仗,正好碰上小麦快成熟的季节。为了保护老百姓的麦子,他下了一道命令:行军路上,谁要损坏了麦子,处以死刑。官兵们接到命令,一路行军都非常小心。曹操看到部下这样遵守命令,心里很高兴。一天,曹操骑马外出观察地形,突然从树丛中飞出几只大乌鸦,"哇哇"地从  相似文献   

2.
曹操的激励手段徐开太曹操育人,或动之以情,或授之以利,或扬之以名,激励手段运用得相当成熟。他升任镇东将军后,在兖州招贤纳士。与荀或相见,“谈论兵书战策、当世急务”后,喜称荀为“吾之子房也”,并委任为行军司马。荀攸事操后,操以之为行军教授,且朝暮与荀氏...  相似文献   

3.
东汉时期,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大军去攻打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曹操的部队顶着烈日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士兵们汗如雨下,个个口干舌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相似文献   

4.
解语·护生     
第一章语现承天皇朝西北部,缈疆边界。本应荒无人烟的大漠,此时却有千军万马:承天皇朝云展军正向缈疆行军。云展军军纪严明,十万大军行进时近乎无声,更显清冷肃杀。舞落化望着炎炎烈日,不自觉地扯了一下紫色衣袖,徒劳地想遮住被烈日暴晒  相似文献   

5.
将时间、地点、行军速度三因素相结合,可解“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何处”之千古谜团。认定“曹操从江陵出发”,无助于“蒲圻赤壁说”。建安十三年十月初一,曹操第一次从江陵出发——冬十月“曹操以舟师伐孙权”。即使曹操这一次行军路线直接走长江,途中经过了“蒲圻赤壁”,“火烧赤壁”也与蒲圻无关——因为“火烧赤壁”发生在十二月底。十二月初一,曹操第二次从江陵出发——“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曾军没有必要经过“蒲圻赤壁”,那样会导致曹军在千里江河上“瞎晃悠”。总之。“火烧赤壁”与蒲圻无关。曹操“遣张合肥”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吴主传》“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忘将骑赴合肥”有误。《武帝纪》“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忘救合肥。”是正确记戢。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6.
解语·护生     
<正>第一章语现承天皇朝西北部,缈疆边界。本应荒无人烟的大漠,此时却有千军万马:承天皇朝云展军正向缈疆行军。云展军军纪严明,十万大军行进时近乎无声,更显清冷肃杀。舞落化望着炎炎烈日,不自觉地扯了一下紫色衣袖,徒劳地想遮住被烈日暴晒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写曹操率兵征讨张绣,时值夏四月,麦子将熟。行军路上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不料他本人所乘之马因受到意外惊扰,窜入麦中,践踏坏了一大块麦田。曹操为严肃法纪,拿起剑割发,并使人以发传示三军曰:“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  相似文献   

8.
刘英 《教师》2010,(31):97-99
人都会受到暗示的,“望梅止渴”是历史上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曹操,有意无意间利用了心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暗示,使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的士兵们“精神为之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很酸,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生出口水,因而解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魏国的曹操是个很有本事又很有学问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角,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天气出奇地热。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山石被阳光晒得滚烫,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都口干舌燥实在走不动了,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心里很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  相似文献   

10.
对《孙子兵法·行军篇》题解的五种观点进行了探讨和批评,指出"行军"便是"执行军务",具体而言就是"执行指挥职务"。因此,《行军篇》是孙子写给战役或战术指挥员的战地指挥条令,且是国际军事史上最早的战地指挥条令,是实用型军事著作的鼻祖。之后依照条款式应用文写作中"章断条连"的写法,对《行军篇》原文进行现代汉语翻译,从而更为直观地证实了其作为战地指挥条令的判断。按照这种判断对曹操将"取人"注为"厮养足也"的观点进行了批评,指出"取人"有"正确运用兵力"与"教化、管理好士卒"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11.
“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故事发生在哪里,书中没有详细说明。据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伐吴,领兵十万从许昌南下,路过安徽含山县梅山,天气闷热,道路崎岖,兵士口渴心焦,找不到水喝。曹操心生一计,指着前方说:前山有一片大梅林,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兵士听说后都流出口水来,也就不那么渴了。现在梅山北麓乌龟坡石壁上还留有前人刻的“曹操行军至此望梅止渴”十个大字。(杨迟辑)“望梅止渴”@杨迟  相似文献   

12.
刘英 《教师》2010,(28)
人都会受到暗示的,"望梅止渴"是历史上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曹操,有意无意间利用了心理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心理现象——暗示,使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的士兵们"精神为之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里说曹操号令三军不准踏踩青苗,违令斩,谁料自己的马受惊跑进麦田里,为了严肃军纪,他把自己胡须割去,算是以须代头,以明军令。”这段字山自2005年第1期《散选刊》(见该刊第29页),这里所说的割去胡须却是割错了。查《三国演义》七回写曹操率兵征讨张绣,时值夏四月,麦子将熟。行军路上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并皆斩首”。命令刚下达,  相似文献   

14.
皇甫军 《辅导员》2009,(14):19-20
《三国演义》“望梅止渴”:话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时值盛夏,士兵们头顶烈日,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每走几里路,就有人倒下中暑死去。身体强壮的士兵,也渐渐地支撑不住了。为了鼓舞士气,曹操就对士兵们说:“前面不远处有很大的一片梅树林,梅子特别多,又甜又酸,到时我们吃个痛快。”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2006,(1):46-46
经典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时值七八月间,骄阳似火,万里无云,士兵们口渴难忍,行军速度明显变慢,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然体力不支晕倒在道旁。曹操见状,非常着急。他沉思一阵之后, 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然后很高兴地转过马头对士兵说:“诸位将士,前边有一大片梅林, 那里的梅子红红的,肯定很好吃,我们加快脚步,过了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不禁口舌生津,精神大振,步伐加快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出示曹操北征乌桓时的作战路线图)师:北征乌桓,是曹操为了平定北方的最后一战。这场远征,几经波折,原计划经过碣石山,走平坦易行的滨海道,后来遇上大水,只能改道;换成从卢龙塞出塞,但这条道路非常危险,群山峻岭,又常年失修,给行军造成极大的不便。好在一路没有遇上敌人,总算顺利。快到目的地时,先锋骑兵在白狼山被困,乌桓军队主力前来围攻,这是一场敌我兵力悬殊的战争。即使后来曹操获胜了,他也感叹道:“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意思是这场战争侥幸获胜,是上天相助。从此,他的军事版图更加巩固,实现了北征的目的。获胜归途中,曹操来到碣石山,写下《观沧海》。你们认为此时,曹操的心情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描绘了曹、刘为争夺汉中要地而进行的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这场战争先写曹操屡战屡败,瓦口隘、天荡山、阳平关诸战略要地先后失守。曹军欲进不能,欲罢不休,只好兵败斜谷再做打算。就在曹军将要退兵的前夕,恼怒之极的曹操杀了一个一贯卖弄小聪明,且又多嘴多舌的行军主簿杨修.杨修之死在汉中战役的故事里,可以视为一段相对独立的故事。为此,本文选取这段故事名之曰《杨修之死》,并以取一滴水以见汪洋之意,谈谈体现于其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小朋友,你们听说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吗?三国的时候,曹操在一次长途行军中为了帮士兵解渴,就说:“前面有一片梅林,结满了青梅。”大家想到青梅的酸,嘴里有了好多口水,就不觉得那么渴了。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小朋友,“望梅”真能“止渴”吗?那就赶快读读下面的文章吧!  相似文献   

19.
曹操观马     
这日曹操闲来无事 ,想起那些伴随自己征战多年的马儿 ,便到马厩去看马。只见马厩中马匹成群 ,即使老马也气势不弱。曹操心中得意 ,不禁抚须诵道 :“老骥伏马历 ,志在千里……”还没念完 ,忽见一匹马瘦骨嶙峋 ,目无精光 ,与别的马大是不同 ,不禁奇道 :“你跑得快吗 ?”“回丞相 ,我跑得不快。”马儿答。“如果行军迷路 ,你能识别归途吗 ?”“不能。我一无所长。”“那你怎么能到这儿来 ?这里的马都是为大军征战沙场用的呀。”“我是凭三个后门 ,四道关系得进此处的。”曹操摇摇头 ,笑了笑 ,继续看马。忽见一马身体肥胖 ,四蹄看似无力 ,便又问…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絮语听说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吗?三国时的曹操为了带领一支饥渴难忍眼见要垮的军队走出绝境,告诉兵士:“快走!前面有一片梅林,有数不尽的梅子可以解渴!”兵士们一听说有酸梅子可吃,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脚下有了劲,行军也就快起来了。士兵们为什么听到有梅子吃就流口水了呢?原来,曹操对梅子的语言描述,使他们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想象,好像亲身来到了梅林,摘到了诱人的梅子,品尝到了梅子那酸甜的滋味一样。在某种刺激影响下,旧事物在人脑中重新排列组合,在大脑里产生出新的事物映像,这个过程就是想象。在现实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