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俊波 《中国培训》2006,(11):56-56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是由功能不同、相对独立的不同智能组成,包括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每一个体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各种智能本身没有好坏优劣之分。个体的差异在于所拥有某种智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哪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在于冲破了狭隘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智力为核心的传统一元智力理论的桎梏,向传统的智力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人才观、教师角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相似文献   

2.
陈莉 《地理教育》2005,(1):65-66
智能是教学观中一种基本的因素,智能观在深层次上影响教学的实质,教学观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智能观的基础之上。自从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力Ⅱ德纳在其《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以后,多元智能理论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一般认为个体至少存在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1.语言智能:2.逻辑一数学智能;3.视觉一空间智能:4.音乐智能;5.运动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自我认识智能;8.自然观察者智能。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智力观、发展观、评价观进行了批判与重构。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智能结构,特别是学生的优势智能项目。基于此,教师才  相似文献   

4.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从一种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角度审视了智能及教育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中有关音乐智能的评述,对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文试介绍以肖邦钢琴曲为着眼点,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学生音乐智能的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5.
从智能类型划分看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与人的智能类型及其发展方向是有差异的,要想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就必须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智能类型。本文从智能类型的划分入手展开讨论,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即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技能育人,树立人性化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合理应用智能划分方式,把握和分析学生智能发展需求,寻求个性化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规律,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高职教育和教学的改革。多元智能理论对当前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是先天存在而又是可以后天开发的;每种智能都有其脑生理基础,都是其生物的本能: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指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而不是解答问题的能力;解决不同问题需要不同智能。目前,已研究发现人有8种或9种智能(第9种可能是一种“存在的”智能),这8种智能分别为: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多媒体智能课程与智能课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在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智能课程”的概念,通过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智能课程”的特征分析;提出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现代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智能课堂。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在他的著作《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打破了传统的智力观。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也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多重智能理论突破传统的智力观念,代表着当今智力理论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教育关于个体主体性发展的主要理论支持,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智力知识观的认识,为我们在开发个体智力潜能过程中找到了可靠的实施依据。另一方面,两者的默契,使我们有必要结合二者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进行思考,系统、整体地建立一个在民主教育思想下,重视早期发现、因材施教、教会学习、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以及与之相应的教育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人的智能开发具有巨大的物质基础,科学的教育方法完全有可能把人的智能潜力挖掘 出来,但必须了解大脑协同活动的生理机制;智能开发的物质基础;智能开发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能对症下药,充分开发人的智能。  相似文献   

11.
现代蓝球比赛中对运动员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必须加强智能训练,不能重体能,轻智能,通过智能主可开发运动员的智力,发展运动员的能力,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较高的技术、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物理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途径:一是激发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潜能;二是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四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教师角色转换,岗前培训是关键。通过集中系统地培训,为其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和完成教师角色转换打下基础。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有情感技能。教师的控制自我情绪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的感觉和理解都是教师与人交流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因此,开发与培养情感智能将成为新教师培训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人的智能结构的分析,探讨了智能结构与创造力的关系,并对知识如何更好地转化为智能及创造力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代与1930年代之交上海的政治环境与媒体经济,为游离国家知识体制中心的胡适,提供了一个重构"知识权力"的社会场域,且亦成就了一段"知识权力"与"国家权力"抗衡的历史。从胡适的"言论冲动"中或可见证:自由人格,不仅是一种观念层面上的获得,亦是一种社会生态维度上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2000—2010年的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研究包括宏观人口思想探讨和分人物人口思想研究两部分。研究的特点为重视古代人口思想对当代人口理论构建的意义;思路严谨,资料翔实;古代学者思想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共存。不足之处为范围较小、数量较少、深度不够。因而该项研究还应该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在深入挖掘中国古代人口思想的基础上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e‐examines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in Higher Education by ask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is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Does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imply a position of formal authority and power? What patterns can be observed in the career paths of intellectual leaders? Does cumulative advantage in science automatically pave the way for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What hinders women and minority scholars from taking on intellectual leadership in their epistemic communities? Drawing on discussions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previous decade, the inquiry aims to re‐energise dialogue that is essential for resistance to anti‐intellectualism and proletarianisation in academe.  相似文献   

18.
Digital inclusion of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is not commensurate with those without disabilities. Societal, political, financial, individual and interpersonal barriers help explain this disparity. Caregivers can act as both support and gatekeeper to internet access and use by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micro-level interpersonal factors influencing access and use of the internet by an adult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o explore the balance and interplay of power and support around the processes of digital inclusion and online risk taking. Tak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perspectives of three key stakeholders were gathered via interviews: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his mother and a paid support worker.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were contrasted using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 analysis of discourse to explore the ways power and support were represented in the language of negotiated digital inclusion. Dynamics between the parent and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between the parent and paid staff clearly influenced processes of digital inclusion and were affected by varying priorities, positions and perceptions of power to allow, disallow and monitor access and use of the internet. These had the power to shape and drive internet access. Language choices by the perso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showed that he was not fully aware of the risks involved in engaging with certain aspects of digital inclusion but how he spoke about the internet indicated some autonomy in technology use.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mpetence, confidence and resilience in people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support to increase self-awareness regarding digital risk. Those supporting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towards digital inclusion need additional guidance on how to do this effectively for the people they support.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同属于人类智力创造的产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是有可能也是有必要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归属相对明确,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正当使用,还可以对公权力进行抑制和监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我们还要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特别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0.
人才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加入WTO后,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的流动具有三种可能的方式:在国内层面,大多数人才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少数人才向非发达地区逆向流动;在国际层面,很多优秀人才向外企、国外流动;国外部分优秀人才随着外资流进也一同流入中国国内,成为中国人才资源的增长点。针对人才外流现象,应建立有效开发机制;深化企业改革,激发人才事业心;强化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构造一种限制人才外流的“文化壁垒”;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建立多渠道、多阶梯的升迁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