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可慧 《寻根》2005,(4):95-98
成语是汉语语汇中的重要单位,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刘洁修:《成语》,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成语从产生到定型并被人们广泛引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成语大多数是古人创造的。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成语中,  相似文献   

2.
我的相机不识字,她委托我查阅与“冰”有关的成语。  相似文献   

3.
马载明 《寻根》2009,(6):96-99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古代创造的数量众多的成语,主要来源于历史典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中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杞人忧天”是尽人皆知的一个成语。然而杞在何处,人们往往不得而知,献中也极难考见。运用考古资料与献资料结合进行研究,可以认定古代杞国在今山东省新泰市。清楚了这个问题,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玉与美德     
张丰乾 《寻根》2004,(1):92-95
费孝通先生在一次玉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讨会上指出,玉器不仅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还体现着中国传统的道德标准。现今凡在字典上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是褒义词,比如“以玉比德”、“化干戈为玉帛”、“宁为玉  相似文献   

6.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做出的卓越贡献,其中的造纸术与印刷术都是纸质书籍构成的先决条件。书籍与文字密切相关,水乳交融,书籍是文字的载体,而书籍的变迁则又通过某些字词、成语得以体现。我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写在竹简或木版上的,用竹做的书,称做简策;用木做...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同英语谚语一样,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具有一定哲学道理和思想依据的、精炼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古往今来,各式各样的行为动作、风土人情、自然景物,都曾被人以文字的形式浓缩在中英成语或谚语当中,诠释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本文将着重对成语当中的动物形象进行研究,并通过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比较,对其因历史、地域、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引起的具体形象的不同表达进行阐释。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希望从文化对比和分析的角度,为从事中英文语言和风俗文化学习与研究的学生找到较为贴近生活的突破口,使之更透彻地理解中西方风俗文化和思想认知上的区别。从而引导语言翻译和文化传播在更科学有效的途径中进行,使汉语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精准,在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更高效地传神达意。  相似文献   

8.
椟中万象     
赵珩 《世界文化》2011,(11):37-38
韩非子有一则“买椟还珠”的故事,讲的是郑人从楚人那里买了一个极其精致的木盒,内盛珍珠,郑人喜其木盒却还其珠,而珠的价值却远在盒之上,后来喻以去取不当,成为人们熟悉的成语。  相似文献   

9.
正"登堂入室"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个成语来自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论语·先进》篇说: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评价子路时,就使用了"升堂""入室"的比喻。《子张》篇道: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相似文献   

10.
1994年夏,秘鲁斯特利亚出版协会出版了秘鲁著名学者、教授吉列尔莫·达尼诺博士的新作《秋之扇——中国谚语》一书。该书共222页,摘译了100条中国谚语和故事。译文简练生动,注有出处,附有作者用中文写的谚语条目,注有汉语拼音及西班牙语相应的成语,还有中国剪纸插图。该书在发行仪式上即销售一空。吉列尔莫1990年还发表过《来自中国——一个迷人神奇的国家》一书。该书记录了他在中国工作期间的见闻,读之倍感亲切。吉列尔莫教授1979年来中国工作,先后在南京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教授西班牙语和文学,曾协助出版西文版的中国来、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