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果梨果肉中多酚氧化酶氧化邻苯二酚的活性明显高于氧化愈创木酚和间苯二酚的活性.当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其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6.0.以儿茶酚为底物的多酚氧化酶氧化产物在420nm处有吸收峰.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入量与南果梨果肉酚类比为40:3时,南果梨果肉多酚氧化酶表现出最大活性.30C下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大于40C、20C、10C、0C以下儿茶酚为底物的南果梨果肉的多酚氧化酶活性.Vc和EDTA对南果梨果肉的多酚氧化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据凝胶电泳分析,南果梨果肉多酚氧化酶同功酶有10条谱带.  相似文献   

2.
南果梨果皮、果肉、果心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的方法,研究了南果梨果皮、果肉、果心的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的酶带特征.结果表明:采用pH6.5磷酸缓冲液提取液、10%分离胶浓度对南果梨多酚氧化酶同工酶分离效果较好;南果梨果皮部位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带最多,为7条.  相似文献   

3.
甘露糖渗进梨果后,会推迟果肉软化,并抑制呼吸作用和乙烯产生。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甘露糖的浓度来控制其延迟的程度。甘露糖对梨果成熟的抑制程度与甘露糖转化为6-磷酸甘露糖(M6P)的磷酸化作用有关。然而,m6P的积累量与梨果组织中无机磷酸盐(pi)、6-磷酸葡萄糖(G6P)及ATp的减少相关联。一旦m6p被代谢,pI、G6P和ATP的含量随即增加。同时,解除了对梨果成熟的抑制。所以,用甘露糖抑制梨果成熟的程度,或使梨果从抑制状态中解脱,都与梨果里m6P的含量及其代谢速度有关。我们得出结论:甘露糖的抑制效应是通过甘露糖到m6P的磷酸化作用,耗尽梨果细胞中的pi。甘露糖对梨果成熟的抑制程度,与在已糖激酶作用下葡萄糖转化为G6P无关。氨基葡萄糖和2-脱氧葡萄糖,在几种植物组织里已显示了类似甘露糖的作用,但不抑制梨果的成熟。这两类糖都刺激呼吸作用。不过,氨基葡萄糖对果肉软化和乙烯产生的抑制效应很小。另一甘露糖类,α-甲基甘露糖苷,也抑制果子成熟,只是其程度较轻。其作用也同m6P积累和pi含量减少紧密相关。这样,我们得出结论:甘露糖的作用一方面可能归功于m6P的毒性,另一方面是pi耗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龙眼果皮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龙眼果皮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确定影响龙眼果实在贮藏过程中褐变的主要因素。以PPO催化邻苯二酚变色为基础,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PO的相对活性,考察了不同pH值、温度、时间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龙眼果实在贮藏初期及低pH值、低温和柠檬酸存在的条件下,PPO活性较低或受到抑制,有利于果实的保鲜。  相似文献   

5.
以夏季草本花卉九头狮子草为材料,研究了在高温胁迫下,POD活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以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并探讨了高温伤害的机理,初步揭示了高温胁迫下草本花卉受害的致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九头狮子草受高温胁迫伤害程度比较明显,为夏季花卉培养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鲜切慈姑贮藏中的褐变及相关酶活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鲜切慈姑贮藏中的色差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鲜切慈姑贮藏中褐变度不断增加,PPO活性在前9 d逐渐增加而后下降,POD活性在前3 d及第6至12 d均增加,POD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活性很高且变化很大,而PAL的活性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说明PPO、POD和PAL三者共同作用影响慈姑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鲜切慈姑贮藏中的色差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显示,鲜切慈姑贮藏中褐变度不断增加,PPO活性在前9d逐渐增加而后下降,POD活性在前3d及第6至12d均增加,POD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活性很高且变化很大,而PAL的活性也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说明PPO、POD和PAL三者共同作用影响慈姑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香料烟不同有机肥配方试验进行生理生化测定研究,初步探明成熟烟叶内的NR,POD,PPO活性及MDA,Pro,比叶质量含量变化规律:配施有机肥对NR,POD活性及丙二醛、比叶质量含量有增大趋势,对PPO活性和Pro含量有减少的趋势;单施复合肥和芝麻饼肥、桐油枯+复合肥的成熟烟叶内,Chlb的含量较高,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Chla/Chlb、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比值较低.  相似文献   

9.
以壶瓶枣和梨枣为试材,探索枣果采后转红与果皮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枣果采后转红过程中果皮活性氧清除酶SOD、CAT活性均呈下降趋势,O_2-生成速率、H_2O_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果皮SOD活性与O_2-生成速率、H_2O_2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果皮SOD活性与O_2-生成速率、CAT活性与H_2O_2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果皮褐变度显著增大,表明枣果采后在转红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氧的清除能力降低,导致活性氧积累;枣果采后转红过程中,相对电导率增大,MDA含量增大,表明枣果果皮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说明枣果采后转红过程中果皮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强,褐变发生。  相似文献   

10.
渗透胁迫对玉米幼苗膜脂过氧化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三个玉米品种新实多2号、东单7号、中原单32为实验材料,采用PEG 6000模拟土壤干旱条件,研究渗透胁迫下不同玉米品种M DA(丙二醛)含量、CAT(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膜相对透性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渗透胁迫下三个玉米品种M 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CAT活性则随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减少,CAT活性与M 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品种间存在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可初步判断三个玉米品种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为新实多2号优于中原单32和东单7号.  相似文献   

11.
四种易褐变果蔬多酚氧化酶的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莆田学院学报》2015,(5):23-27
以四种常见果蔬为原料,用磷酸盐缓冲溶液匀浆法提取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考察了不同来源PPO的活力差异,分析了底物浓度对PPO活性的影响,探讨了过程的反应动力学,并对多种酶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进行比较,为控制加工过程中果蔬的酶促褐变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左旋多巴为底物,马铃薯、茄子、双孢蘑菇和富士苹果的PPO活力分别为8.63、3.81、31.08和2.82U/m L,米氏常数分别为5.89、21.31、4.23和16.69mmol/L;熊果苷对四种PPO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而曲酸和抗坏血酸对PPO酶活的抑制明显,其中曲酸的抑制为可逆抑制。  相似文献   

12.
刘洋 《高中数理化》2010,(11):60-62
1引言 很多种水果在果肉直接露置于空气中时果肉颜色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褐变现象,即果肉颜色由正常的白色或淡黄色转变为红褐色,同时伴随果肉表面的失水与皱化.这种现象在苹果中尤其明显.苹果在去除表皮后果肉会逐渐褐变,表面颜色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同时失水变皱.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缓慢释放SO2、CO2气体方法处理荔枝,研究了荔枝在低温下的果皮褐变及其某些生理生化反应,结果表明在2-4℃贮藏条件下,降低呼吸强度,乙醇含量增加,PPO酶活性下降。而采用缓释剂b处理,褐变指数和PPO酶活性最低,分别仅为1.40和2.0微摩/分钟·克;乙醇含量增加最低仅为0.206mg/100g。  相似文献   

14.
以两个大豆品种(周豆11号和豫豆2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 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i2 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2)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在低浓度Ni2 处理下略有降低,尔后随着镍浓度的提高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大,体内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大豆品种对Ni2 的反应存在差异,与抗氧化系统的整体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设计鲜切黄瓜片在1 kPa、5 kPa、10 kPa 3个不同低压下的减压贮藏试验,对相应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减压冷藏技术能够有效地减缓鲜切黄瓜片膜透性的增加,延缓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且减压冷藏能较好地保持鲜切黄瓜片原有的硬度,有效地抑制黄化和叶绿素的损失。3种压力下的保鲜效果经比较可知,1 kPa低压下的贮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吴诗光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2):109-112
以两个大豆品种(周豆11号和豫豆24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Ni^2+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中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及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Ni^2+浸种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2)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在低浓度Ni^2+处理下略有降低,尔后随着镍浓度的提高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逐渐增大,体内保护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大豆品种对NP的反应存在霉鼻与抗氢化系统的整体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对土壤干旱条件下济麦21幼苗期、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膜透性、POD活性和总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下,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幼苗期到拔节期急剧增大,拔节期之后均呈下降趋势;质膜透性从幼苗期到灌浆期均呈上升趋势;POD活性从幼苗期到灌浆期均呈下降趋势.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分.不同水分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在幼苗期没有差异,干旱胁迫处理的总叶绿素含量在拔节期、扬花期和灌浆期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以徐薯18为实验材料,用M S营养液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甘薯愈伤组织,研究盐胁迫对甘薯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都高于对照;游离脯氨酸含量、细胞膜透性呈上升的趋势,且都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且都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9.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下大豆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砂基培养大豆,盐胁迫下进行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处理,NaC l胁迫和SA处理的预定浓度分别为0 0(对照)、100 0、100 0.3、200 0、200 0.3 mmol/L。结果表明:SA处理后提高盐胁迫下大豆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及chla/chlb的比值,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抑制过氧化氢酶(calatase,CAT)活性,减少丙二醛(malond ialdehyde,MDA)积累,降低质膜透性。因此综合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表明,SA处理有利于提高大豆抗氧化能力,降低活性氧危害,增强膜稳定性,缓解盐害,增强其抗盐性,且SA对NaC l 100 mmol/L胁迫的大豆生长缓解效应优于NaC l 200 mmol/L胁迫的。  相似文献   

20.
融雪剂对水稻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融雪剂对水稻幼苗生长及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的融雪剂胁迫下水稻幼苗苗高和根长变小,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低浓度(质量浓度为0.1g,L)融雪剂处理后叶绿素含量略有增加,高浓度的融雪剂处理后叶绿素的含量大幅度下降。质量浓度高于1g,L的融雪剂处理水稻幼苗,根部可溶性糖的含量急剧上升,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加,同时膜受到损伤膜透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