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限定副词“就”的语义指向及语句的语义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定副词“就”在句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上对限制对象的取向不一:在句法平面上只能后指;在语义平面上既可前指,也能后指。由于在不同的语境中“就”的语义指向会有偏移,就形成了语句的不同语义蕴含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出发,对唯一性范围副词"单(单)"进行初步分析。在句法平面上,"单(单)"不仅可以修饰动词性成分,还可修饰体词性成分;在语义平面上,"单(单)"指向多个句法成分;在语用平面上,"单(单)"主要是限制范围作用。文中例句主要来源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  相似文献   

3.
汉语句子中的周遍性成分一般是和副词“都/也”。同现的,本文就周遍性主语和总括性副词“都/也”关系展开讨论,并从语义指向、周遍性主语的特点、客观视点等方面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尽”是现代汉语中用法比较复杂的副词,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表范围的副词“尽”进行研究.在句法平面上,主要考察范围副词“尽”的组合特征;语义平面上,分析范围副词“尽”语义义项、语义量化及语义指向;语用平面上,“尽”具有突出语用焦点的作用,分析其句类选择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语义指向、对共现成分的选择限制和语义凸显这三个方面来考察协同副词的内部差异,可将协同副词分为“同时性”、“同时同地性”、“加合性”、“整体性”四小类。协同副词是从“同时性”到“整体性”过渡的一个连续统。  相似文献   

6.
限定副词“只”、“就”语义指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和“就”是现代汉语中较活跃的两个限定副词,有时可以通用,但并非对等。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只”的语义指向是单向的,只能后指不能前指;“就”的语义指向是双向的,既能前指也能后指。二、“只”的语义指向范围宽,“就”的语义指向范围窄  相似文献   

7.
副词“更”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试运用三个平面理论从句法、语义两个层面对副词“更”进行研究。句法平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分析“更”的组合;语义平面则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更”具有部分性拷贝信息的功能,包括同质性拷贝、补充性拷贝、对立性拷贝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语义基础、句法位置、语用因素三个方面探讨了程度副词“挺”语法化的过程:“挺”语义中“突出”的语义特征、“挺+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挺+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共同促成了程度副词“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非常"的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常”的语法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非常”作为词组,意为“非同寻常”,其语义特征使其具备了演变为副词的基本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则是其最终形成的决定性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说明语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程度副词“非常”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评注性副词“还好”“、幸好”“、好在”的基本语义和用法大致相同,它们都表示侥幸义,在句中可以单独使用,但是它们都不能直接跟体词性成分,也不能在后面加表时态的“了”。在篇章连接功能上“,还好”“、幸好”和“好在”既可以起顺接强调作用,也可以起逆转强调作用,但是它们都是以顺接强调为主。然而,它们之间的语义倾向、句法特征和语用特征还是有细微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九天”说是扬雄以玄为本的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扬雄哲学思想乃至文学思想的形成在整体上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而“文必艰深”论则是扬雄重要的文学思想之一,自宋人苏轼对之作了严厉的批评之后,历代批评家大都对它持一种否定的态度。但很少有人从扬雄思想的整体特征出发对之作认真的分析,更没有人把“九天”说与“文必艰深”论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笔者认为扬雄“文必艰深”论本是建立在“九天”说的基础上,并与尚文的时代审美追求相一致,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并非一无是处,以往学者们对它的全面否定是不尽科学的。  相似文献   

12.
如东话"果VP"句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泰方言如东话的“果VP”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由于焦点的不同 ,“果VP”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就有所不同。当“果VP”存在疑问焦点时 ,若疑问焦点是成分焦点“VP” ,则基式“果VP”和变式“(果 )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复问句 ;若疑问焦点是命题焦点 ,则变式“(果 )VP嗒”、“果就VP啊”、“果还曾VP啊”、“不VP啊”接近于是非问句。当“果VP”不存在疑问焦点时 ,变式“(果 )VP啊”、“(果 )VP嗒”、“果不VP啊”在语用功能上接近于反问句 ,变式“就VP啊”、“还曾VP啊”则接近于感叹句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还来就菊花”是“还来欣赏菊花”的意思,但是文章通过分析“就”的词义、考证重阳节饮用菊花酒的风俗以及分析整首诗的意思后认为:“还来就菊花”宜理解为“还来饮菊花酒”。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上丝路”究竟始发于何处 ?它始发于汉代合浦郡和合浦县治所旧州江口港 ,即今广西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江口。这是因为 ,浦北县旧州江口港是汉代合浦郡、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旧州江口港是古代南流江内的重要港口 ;旧州江口所在地的浦北县古来就是盛产丝绸之乡  相似文献   

15.
越剧唱本《九斤姑娘》,其角色命名折射出浓郁的地方特色;通过方言谐音的手段来强化戏剧冲突、设置悬念并铺陈笑料,使剧情跌宕起伏,诙谐幽默;设谜设难等修辞手段的巧妙使用,放大了人物斗智的场景,形象地刻画了九斤、石二、张箍桶、三叔婆等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6.
时间系统在“才A就B”超前句武中的投射表现为:1.时间结构的选择: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武中的投射表现为时间结构在A中的投射。充当A的时点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依据习惯基准构成的时间词;二是A的时间值为零。充当A的时段时间词有两种语言表达武:“数词+时间单位”和“数词+量词+时间名词”。2.时态的选择:用于过去时和现在时,不用于将来时。3.体貌的选择:只能用于“实现体”。  相似文献   

17.
本根据与“九黎”之“九”相关的苗瑶语名词前缀系统,苗族姓氏部落名词前缀的具体使用和古献中“九”单用指称。“九黎”的现象,证明“九黎”之“九”并非汉语数词而是苗瑶语名词前缀。  相似文献   

18.
语境(尤其是上下文语境引起的省略)对语法化历程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本文通过《古本水井传》这一特殊的共时平面探讨“就”的语法化历程。进而分析影响其语法作用演变的因素。特别是分析语境的影响,其中也包括蛄构式语法化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九歌》在屈赋中别具一格,自东汉王逸以来,《九歌》主题研究出现了聚讼纷纭的局面。先后形成了寄兴说、民间祭歌说、国家祭典说、人神恋爱说等四种主题说。寄兴说产生最早,它着重强调屈原在《九歌》中所寄托的忠君爱国之情,在传统《九歌》研究中影响颇大。民间祭歌说关注到《九歌》所展现出的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将《九歌》主题的研究和地域文化发展演变的研究结合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九歌》研究的视野。国家祭典说将重点放在《国殇》等较为特别的篇目上,弥补了民间祭歌说在解读中的缺陷,而结合出土文献的研究方法,使得《九歌》超出了某一特定地域的文化氛围而具有更大的历史视野。至于人神恋爱说,虽有时欠缺纯学术研究的严谨力度,却始终在追寻着《九歌》作为文学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浪漫的特质,使《九歌》始终保持着作为泽被后人的精彩诗篇的鲜活。  相似文献   

20.
《真灵位业图》"九宫"位的设置是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九宫"观念的一种继承和改造;九宫位主神张奉出于《真诰.稽神枢》正文,该正文则源于晋谢沈的《后汉书》,而陶弘景的注释仅出自《三国志.魏书》,未能追溯到谢氏的记载。通过这两点的分析,有利于深化我们对《位业图》"九宫"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