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精彩、糟糕、誊写、湿润、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岐途。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3.了解课文内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4 .训练学生自读自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难点对“精彩极了”及“糟糕透了”两种完全不同评价的理解。教学准备1.预习。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 ,提出不懂的问题 ,查阅有关资料等。2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学生随教师书空或书写。2 .读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相似文献   

2.
李霞 《湖南教育》2003,(5):50-51
教学片断师: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学习、讨论。(生小组学习、讨论)师:明白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的?生:妈妈的评价———“精彩极了”,这是对孩子的赞扬与鼓励,爸爸的评价———“糟糕透了”是对孩子的批评。生:我觉得正像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生:作者为什么要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是爱?生:我有时候虽然考试考…  相似文献   

3.
又听《“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我想起了以前曾听过的这一课,同样的内容,却有不同的感受。案例一(片段摘录)师: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生:从母亲的评价中,巴迪肯定得到了一种鼓励,感受到一种爱。生:父亲的评价实话实说,体现的是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生:我不这样认为,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七八岁能写诗已经很了不起了,用“糟糕透了”评价,实在太残酷了,让人无法接受。生:我看母亲的评价也太夸张了,很可能让巴迪产生误会,以为自己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师:文中两种“评…  相似文献   

4.
一、披文得意 ,文本聚焦 ,评价“评价”师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 ,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那么 ,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生 :从母亲的评价中 ,巴迪肯定感到了一种鼓励 ,感受到一种爱。生 :父亲的评价实话实说 ,体现的是严格要求 ,也是爱。生 :我不这样认为 ,严格要求不等于苛求。七八岁能写诗已经很了不起了 ,用“糟糕透了”评价 ,实在太残酷了 ,让人无法接受。生 :我看母亲的评价也太夸张 ,很可能让巴迪产生误会 ,以为自己的诗真的“精彩极了”。师 :文中两种“评价”竟然引起了我们的不同评价。谁对谁非呢?老…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市一级的阅读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我们听了三节相同课题的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人教版第11册)。三位教师各自出示课题的方法引起了我们的深思。第一位教师是谈话引出课题:师:同学们,当你完成了一件自己很满意的手工艺品时,你希望得到别人怎样的评价?生A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时,努力为学生开辟平等对话的天地,使语文课堂和谐,而富有活力。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学习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之后,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8.
上学期,我上过一节接待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得到了听课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后.我整理课堂实录时发现:学生的表现的确很精彩,而作为教师的自己却不太“出彩”。是什么在牵引着课堂?是什么在激励着学生?学生的精彩从哪里  相似文献   

9.
师:成年后的我是怎样看待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的?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的第16、17自然段,找出印象深刻的句子做上记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体会这些句子。(学生读后,汇报交流)生1:作者深刻地认识到: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师:请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1:我觉得母亲“精彩极了”的评价既好听,又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虽然不好听,不容易接受,但同样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生2:我觉得“精彩极了”是一种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也是一种爱,是一种严厉的爱。师:同学们的想法真深刻,老师想听你们读读这…  相似文献   

10.
马均 《四川教育》2009,(12):40-40
【案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段:师:你是如何看待小巴迪父母亲的不同评价的?生1:母亲说“精彩极了”是出于巴迪还小,而且写的是第一首诗,哪怕再差,也要鼓励;而父亲说“糟糕透了”是出于诗本身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第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有学生发现“得意扬扬”一词与以前学过的“得意洋洋”不一致,存在疑惑。问题一提出来,孩子们顿时像树上的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更多的是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以前读书时见到的无一例外的都是“得意洋洋”呀。怎么现在换成“得意扬扬”了呢?是出版的错误,还是编者刻意的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丘素玲 《广西教育》2005,(7A):34-34
教材简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五年制小语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主要写作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名作家。同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表达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第11册第16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杰作。“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本是两个极端的断言,听到好似给人当头一棒,让人难以承受。但正因为有这两句话的存在,伴随作者童年,却让他最终成为美国红极一时的大作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听了一位教师的公开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比了父母对孩子这首诗的不同评价后,有了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章第二小节105至107页“解简易方程”。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直奔主题师:请同学们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想学习哪些知识?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方程?生2:怎样解简易方程?[评析:先让学生读黑板上的课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概念,明确学习目标。]二、课件演示,直观理解方程的意义1.方程的意义课件演示:先在天平左边盘内放置20克和30克的木块,又在天平右边盘内放入50克砝码。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天平指针在标尺中间,天平左右两边平衡。师:你想到了哪些问题?用数学方法怎样表示?生1:…  相似文献   

17.
最近,偶然读到了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原作——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我精彩的糟糕诗作》。我们现在读到的课文是经过编者改编的。  相似文献   

18.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新选入五年制第九册 (六年制十一册 )的一篇课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父亲和母亲对自己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两种评价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以及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爱。课文的重点是作者对父亲和母亲两种不同评价的认识。从课文中看 ,这个认识经历了一个很长的过程。当作者在七八岁写出第一首诗 ,母亲给予“精彩极了”的评价时 ,童年的作者是“得意洋洋”;而当父亲给予“糟糕透了”的评价后 ,作者的表现是“痛哭起来”。显然 ,这时…  相似文献   

19.
张鑫正 《师道》2008,(5):26-27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作者初学写诗时父亲和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说明一个人要获得成功,离不开严格的要求和热情的鼓励。同一首诗,妈妈说“精彩极了”,爸爸说“糟糕透了”。为此。我抓住分歧点。引入辩论赛的形式展开辩论,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在批评中深含着鼓励和希望,  相似文献   

2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教学设计立求从语文的视角去思考教学中的问题,从儿童的立场去审视教学,瞄准“教什么”,落实“怎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