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3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郭绍虞的评价和接受,大体表现为三种视角和维度: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评说:对作为学术史的郭绍虞的言说:对作为方法论的"郭绍虞经验"的研究。这三个维度,历时性与共时性相融汇,共同构成了郭绍虞中国诗学批评研究的接受史。  相似文献   

2.
郭绍虞秉承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烛照西学,能动而有效地对接中国文化传统,追求旧学的系统化.进化论、科学意识提供了其理论书写和史料整理的文化向度;以问题为纲,折射出郭绍虞宏观考察和整体统摄文论史料的学术识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批评史书写模式;先驱者的示范行为则成为其超越时彦的物质凭借.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其古代文论书写塑造了早期批评史编撰的典范,绘制了旧学系统化的实践形态.郭绍虞整理旧学的实绩,既标领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书写范式,又打造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系统框架,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3.
文化诗学理论进入我国文艺理论视野后,为学者们提出了全新的角度和要求。如何才能超越和创新之前的文学理论,思考未来的学术走向和前途成为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在现阶段发展我国的文化诗学理论?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诗学理论,不仅需综合历史、文化、文学等诸多因素,还需要充分尊重和认识我国的文化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形成中国文化诗学批评和实践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已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女性文学"到"女性主义文学",从"女权主义批评"到"女性主义批评",从"女性意识"到"社会性别",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到"性别诗学"."女性文学"是一个颇具争议和歧义的文学概念,并且造成了批评与阐释的困难;相比而言,"女性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更为明确和清晰."女权主义"代表了西方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等的斗争,偏重于政治和斗争性;而"女性主义"则深受西方后结构主义影响,偏重于文学、文化."女性意识"带有"性别本质论"色彩,以"社会性别"替代"女性意识"必将给女性主义批评研究带来更加广阔的话语空间.为了走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世纪之交面,临的困境与危机,"性别诗学"学说被适时引进.但理论化、系统化、学科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性别诗学"尚需建构.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诗学自然观研究历经三十年,第一阶段标志着诗学自然观研究的起步与学术视野的定位;第二阶段,专业方向的明确、学术意识的增强、论析的具体入微,体现出诗学自然观研究的逐步深化,渐趋成熟;第三阶段,成果数量的明显增多、研究质量的显著提高、批评视野的逐步开阔,都无不说明诗学自然观的研究已开始向多元拓展.中国诗学自然观研究,无疑是中国诗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三十年的研究历程,无疑成为中国诗学研究一笔宝贵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症候式阅读方法实证研究20世纪英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先行者叶公超探索的中英比较诗学对话与创新的新境界。叶公超青少年时期浸淫于英美大学人文教育,与罗伯特·弗罗斯特、T.S.艾略特、I.A.瑞查兹代表的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代批评深度结缘。1926年至1940年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为舞台,以《新月》《学文》等报刊为喉舌,致力于英国文学教学实践和现代批评实践。其现代批评思想比较阐发并打通艾略特和瑞查兹的诗学与中国古典诗论,建构了以文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性为要素的中国新诗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诗学话语与佛家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诗学与佛教互相影响、交互渗透,这一论断已为许多章所证实。本在这一结论基础上,着意探讨佛家话语对传统诗学话语的影响。作认为佛家语言观引发了传统诗学话语对语言认识的突破;佛家语言观所衍生的独特言说方式又促使诗学话语言说策略发生了改变;“以禅喻诗”的批评方法使中国传统诗学话语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及超语言批评方式,从而实现了对传统诗学话语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魏晋之前的中国诗学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基本属于儒家的话语,道家偏重审美的诗学蕴含直到魏晋时期才真正在文艺上产生影响。融合儒释道三家而成的禅学在唐代已成熟并为文学活动和中国诗学打开新的局面,影响了创作主体、文学创作、文学作品及批评鉴赏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919年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民国年间,是王渔洋研究史上一段较为萧条、冷落时期,但也有许多亮点,产生朱东润、郭绍虞、钱钟书等文学大家,以长篇论文、批评通史、学术专著等,对神韵说及其创作进行一番认真地梳解,感悟独到,识见精湛,超越既往水平,取得显著成绩,至今仍给后学以启示、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深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加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开拓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新路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于今年4月9日在安徽芜湖主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研讨会”。全国各重点高校、科研单位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讨论最激烈、最集中的论题是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关于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现状杨匡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概括了现当代文学理论批评面临的前沿话题:1.20世纪中国文学的分期问题;2.“大中国文学”或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版图(两岸四地);3.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