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充分认识内控建设的重要意义人民银行是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同时还具有货币发行、经营国库、外汇管理和资金清算等职责.  相似文献   

2.
罗莹 《职业圈》2012,(30):55-5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传导到居民和企业,从而引起实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变量的变化。对消费和投资产生影响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使得在经济体内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对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他们分别以不同的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形成了各自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3.
黄滟舒 《职业圈》2011,(35):131-132
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 首先,从最优货币区理论角度来说,货币政策的制定主要集中干中央层级,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率等,通常是在整个货币区统一制定与实施的。最优货币区形成的前提是区域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如整体经济过热,而该区域经济仍处于紧缩期。实施统一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可能引起该区域的进一步紧缩。  相似文献   

4.
泰勒规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率逐渐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水平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为了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货币当局必须根据宏观经济形式灵活调整利率水平。因此,确定最优的利率水平成为货币政策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估计问题,西方学者基于泰勒规则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较为成功的利率预测模型,本文在借鉴西方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检验泰勒模型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民银行一直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把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货币供应量虽然与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可控性与可测性正日渐下降.文章通过统计方法与回归分析对此进行实证,揭示出货币供应量已不再继续单独作为我国货币政篆的中介目标,并就今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桂清  莫辛 《职业圈》2011,(36):57-59
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它具有优化配置资源,准确反映价格信息,融通资金等功能。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的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股票市场成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重要媒介。国内外很多学者像Homa(1991)、Hambueger(1992)、Sprinkel(1994)、李红艳(2000)等都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Friedman对美国的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动速度对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洪传尧 《职业圈》2010,(9):294-294,F0003
在当前金融调控的关键时期,基层央行应在有限的货币政策工具制约下,进一步增强补充性货币政策性工具“窗口指导”的功能和实效,掌握在辖区货币信贷政策实施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及时地向所辖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传递宏观调控意图,从而促进辖区经济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极大地提高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金融调控的关键时期,基层央行应在有限的货币政策工具制约下,进一步增强补充性货币政策性工具"窗口指导"的功能和实效,掌握在辖区货币信贷政策实施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及时地向所辖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传递宏观调控意图,从而促进辖区经济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极大地提高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从30年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无名小卒,到今天走进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兑换地点、ATM机,乃至中央银行储备库,人民币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国际化道路.也直接反映了中国经济在30年间的崛起速度。从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经济版图的不断演化,由于外宣媒体正在加强财经方面的报道内容,我们将刊登此类文章,以帮助大家了解有关情况和知识。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A股上市企业规模特征出发考察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渠道。研究发现:中国货币传导的资产负债渠道确实存在;上市公司的规模特征在资产负债渠道中发挥重要作用,规模大的上市企业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弱。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给经济带来刺激的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输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货币,从而造成了这几年CPI的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吴明宇 《职业圈》2011,(26):120-120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崔婷 《职业圈》2011,(33):112-112
中国公开市场业务发展取得的成就及有效性分析 一、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影响效果概述。自1996年央行启动公开市场业务以来,特别是从1998年开始,通过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操作大量吞吐基础货币,通过与一级交易商交易,大量现券买断、正逆回购,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有效地对冲了外汇占款,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给经济带来刺激的同时,也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输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货币,从而造成了这几年CPI的不断上涨。其中,中草药价格的上涨非常“显著”,吉林省汪清县的广大农村是人参、五昧子、木耳等中草药的主要产地,  相似文献   

16.
郭宇 《职业圈》2012,(8):65-65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欧盟、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纷纷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下,各国央行有了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在市场自主调节下产生的汇率可以灵活的反应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帮助国家维持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1976年《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浮动汇率合法化。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以下就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观点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刘艳萍 《职业圈》2008,(5):14-15
中央银行设立的途径有政府设立与市场演进两种,文章对中国近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市场演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韩宜臻 《职业圈》2011,(36):68-68
金融监管的定义 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金融法律、法规和出于维护社会公众的目的,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规制和约束,促使其依法稳健运行的一系列行为。我国金融监管正在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过渡,中央银行不再是金融监管的核心,而由非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如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进行金融监管。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中央银行设立的途径有政府设立与市场演进两种,文章对中国近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市场演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建设项目工程的增大和增多,工程监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也日益增加,监理工作的难度也加大了,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监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对监理工作的科技性与工程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