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姚名达对《七略》的几点否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姚名达先生在《中国目录学史》中对《七略》分类法提出的几点质疑作了思考,并对《七略》分类法的依据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一《墨子》书,西汉成帝年间,刘向曾予整理;而任宏领校兵书,亦曾涉乎《墨子》。故刘歆作成《七略》,将前者著录在《诸子略》,后者著录在《兵书略》。班固承《七略》而为《艺文志》,在《兵书略》"兵技巧"类谓"省《墨子》重",而在《诸子略》"墨家"著录"((墨子》七十一篇"注曰"名翟,为宋大夫,在孔子后"~①。东汉时,《墨子》篇数有变化。高诱注《吕氏春秋·当染》云"墨子名翟,鲁人,作书七十二篇",却又于《吕氏春秋·慎大览》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七略》久佚,清人姚振宗《七略佚文》在前人辑佚成果的基础上,参考《汉志》的目录框架,提供了最为接近《七略》原貌的文本.反思姚氏《七略佚文》的得失,有助于准确认读《七略》以及作为《七略》节本的《汉志》.[方法/过程]从姚振宗对《七略》序言、分类结构、文献著录和叙录四大目录要素的具体还原过程,分析《七略佚文》...  相似文献   

4.
一、《沈氏四声谱考略》二卷 清万光泰撰 清抄本 行格字数不等 (见彩页书影 )万光泰 ,字循初 ,号柘坡居士 ,浙江秀水人。乾隆元年 ( 1 73 6)举人。生于康熙五十一年 ( 1 71 2 ) ,卒于乾隆十五年( 1 75 0 ) ,年仅三十九岁。事迹并见《清史稿》、《光绪嘉兴府志》及《国朝诗人征略》。光泰少有高才 ,好学深思。累年精研古韵 ,兼及文史。著述颇丰 ,而行世者甚少 ,仅有诗集《柘坡居士集》,以及小学类书《沈氏四声谱考略》、《古韵表考正》、《古韵原本》和《经韵谐声》等几部书存世。《沈氏四声谱考略》卷首有光泰自序 ,知是书作于乾隆十一年…  相似文献   

5.
长编体产生并确立于宋代史学家利用档案编修当代史的过程中,在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史上,具有创制立范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长编法略有所知,但对长编体却知之甚少。为此,本人略陈管见,以教同仁。一、长编体的创制历程长编体源于长编法,长编法创制于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步骤是先作丛目,再作长编,最后删削定稿。由此可见,长编只是司马光组织编写《通鉴》的一个编纂步骤,其重点是依据丛目的规范和指引,对事目下附注的全部史料进行鉴别、筛选,并抄目排列,成为《通鉴》的史料汇编。长编既是作丛目的直接目的,又是撰写《…  相似文献   

6.
《七略》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史上所占有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是诸家所共认的。对《七略》的研究不乏其人。最近查阅了几位同志有关谈到《七略》的文章,对其成书年代说法不一。我认为对于《七略》这样一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巨著成书于何年不仅是图书分类史上的一个问题,也是目录学史、中国书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核对清楚,勉得众说不一,莫衷一是,贻误后学。现将几位同志关于《七略》成书年代的说法抄录  相似文献   

7.
《原本广韵》为《切韵》系韵书,其抄本收录于《四库全书》。《原本广韵》为略本《广韵》,成书晚于《重修广韵》。因其编刊来源于元代闽地建安私刻,校勘不精,错失讹误颇多。兹就其引书作一全面梳理,发现存在四类问题:书名用字讹误、书名用字简省、书名误引、误增引书。这些引书错漏当据相关内容对比,作相应订正。  相似文献   

8.
在中越文化交流中,不只是越南搜求中国图籍,也有一些越南人的汉文作品在中国产生或流传。《四库总目》著录越南书数种,如黎崱《安南志略》、黎澄《南翁梦录》,但原属越南书籍,后传入中国的只有一部《越史略》。本文拟对从越南传入中国的数种古籍作一  相似文献   

9.
汪浩  赵子夫 《图书馆学刊》2013,(11):112-114
《七略》《七志》《七录》作为我国目录学的鼻祖,不仅对当时的文献学发展影响颇深,也对后世目录学发展影响深远.从《七略》《七志》《七录》出现的历史背景着手,分析了3部书各自的特点及对目录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石湖志略文略》黄丕烈题跋本为依据,对《四库全书总目》中有关《石湖志略文略》的不实或错误之词予以辨正。  相似文献   

11.
《三礼图》作为研治三礼的重要文本,由汉至宋,文献载有郑玄、阮谌、夏侯伏朗、梁正、张镒等多家《三礼图》之作。其中阮谌《三礼图》流传较广,影响深远,然其生平文献所载不多,今不详,文章欲结合相关资料对其生平进行略考。  相似文献   

12.
《三礼图》作为研治"三礼"的重要文本,由汉至宋,文献载有郑玄、阮谌、夏侯伏朗、梁正、张镒等多家《三礼图》之作。其中阮谌《三礼图》流传较广,影响深远,然其生平文献所载不多,今不详,文章欲结合相关资料对其生平进行略考。  相似文献   

13.
《三礼图》作为研治三礼的重要文本,由汉至宋,文献载有郑玄、阮谌、夏侯伏朗、梁正、张镒等多家《三礼图》之作。其中阮谌《三礼图》流传较广,影响深远,然其生平文献所载不多,今不详,文章欲结合相关资料对其生平进行略考。  相似文献   

14.
《七略》称名之“略”,章太炎先生以为表图书分类,姚名达先生以为表详简之“简”,论者或从前者,或从后者。“略”除可表分类及“简”义外,还有“要”或“梗概”等含义。基于“略”之“要”或“梗概”之含义,通过对《七略》之产生、渊源、命名、注释等进行分析,可知《七略》称名之“略”不当以表分类或详简之“简”解之,而当以“要”(或“梗概”)义解之。以《七略》称名之“略”为“要”(或“梗概”)义,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刘歆编撰《七略》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辨析学术源流,论断诸家学派的学术价值及其不足等。以“略”表图书分类或详简之“简”,不仅不能反映刘歆辨析学术源流、论断诸家学派的主观意图,更不能反映从《淮南子·要略》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再至《七略》的这一学术研究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乔辉 《兰台世界》2011,(7):53-54
《三礼图》作为研治“三礼”的重要文本,由汉至宋,文献载有郑玄、阮谌、夏侯伏朗、梁正、张镒等多家《三礼图》之作。其中阮谌《三礼图》流传较广,影响深远,然其生平文献所载不多,今不详,文章欲结合相关资料对其生平进行略考。  相似文献   

16.
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流传至明代逐渐散佚,对于明抄本《十六国春秋略》的真伪学界尚未澄清.本文考察了《十六国春秋略》的流传过程,并把《十六国春秋略》和《太平御览·偏霸部》进行比勘,认为《十六国春秋略》抄自《偏霸部》,二者文字间的差异主要是抄写之误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上图藏《梁节庵诗稿》稿本,不分卷,极可能为梁鼎芬之弟梁鼎蕃所抄写。收有诗作四十二首,其中《天寒一首》重出,有《节庵先生遗诗》未收之作。书衣有陈蒙庵跋,略可知此书流转过程。书中除梁鼎芬本人校改外,尚有陈三立评点、沈泽棠识语,而陈评未见刊载。  相似文献   

18.
集中收录越南作者所作汉诗的文献有《安南志略》、《越峤书》、《元诗选》、《越南辑略》、《清诗汇》五部。这几部书之间有的互相沿袭,有的另有来源。比照文本的同异和相关的记载可见,《安南志略》和《元诗选》二书中陈益稷诗部分皆有较多的佚失,但如果参照越南所存《全越诗录》,这部分内容可以得到恢复。《越南辑略》中的越南诗来源于越南《皇越诗选》一书,但所用的版本可能与现存《皇越诗选》刻本稍有不同。《清诗汇》一书中的越南汉诗一部分取材于《越南辑略》,一部分为编者搜集,但其中有若干错误。  相似文献   

19.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22-124
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鸿篇巨著,是一部公认的史学典范之作,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李焘著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书中讹误之处难免。就三处疑误之处略陈薄见,以期能够对研读和运用《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汉书艺文志问答,叶长青著,陈三立题签自印本《问答》自序云:"七略先后之条理,从源以及流也,求其先后之故,而向、歆一家之言以立。"因此六略虽然皆出于史官,但本身又有源与流之分,从六略的先后顺序可以得知,当以《六艺略》为源,其余诸略为流。《问答》对六略排列顺序的探讨及《诗赋略》的命名缘由,皆出于这一观点。《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民国间深为时人所重。无锡国专教授叶长青所著《汉书艺文志问答》一书,以传统治学精神为取向,借问答之体探究学术源流,释前人之疑,在诸多相关研究论著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汉书·艺文志》是中国最早的文献目录,以其辨明学术源流历来为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