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满足读者心理要求,新闻事实起着主要作用;但新闻背景的交代也不容忽视,有时甚至相当重要。如果在稿子中不注意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资料,阐明新闻的社会意义,那么,读者在阅读新闻时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不能接受或不能充分接受新闻所披露的事实,不会或难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目前,不少新闻工作者,或新闻背景意识不强,或以为以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或以为自己清楚就别人也清楚,或一时情况不明而忽视新闻背景材料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写作或发表一些缺乏必要的背景材料交代而令读者不能满意的新闻。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新闻背景与读者心理”解决好,以进一步“方便读者,发展自己(报纸)”。  相似文献   

2.
新闻别解     
什么是新闻?历来的定义是:“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对不对呢?我的看法是:也对,也不对。说对,因为它正确地规定了新闻必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说不对,理由有二:其一是这个定义太广了,广到攒不清边际。刚才院子里的母鸡和公鸡斗架,难解难分;昨晚邻居的父子对奕,父胜子败……诸如此类的新近发生的事实,难道说都能成为新闻的本源吗?显然是不行的。其二是这个定义又太窄了。既称“新近发生的事实”,总不能是一两年以前发生的吧,否则又哪能称得起“新”而且“近”呢?  相似文献   

3.
李平榕 《新闻记者》2000,(11):41-42
举世瞩目的悉尼奥运会期间,中国的报纸几乎家 家都推出了诸如奥运专刊、奥运特刊、奥运金版等特色产品,以满足读者需要,赢得读者关注。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就是奥运报道的地域特色。 心理学研究表明,读者阅读有四个共同心理,包括求新心理、求真心理、求近心理和求短心理。其中求近心理是指读者喜欢知道发生在自己周围,同自己有关的事情。这种求近心理影响着读者对新闻的选择,也是读者自身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从新闻理论上说,这就是新闻的接近性;从新闻实践上说,这就是要求我们注意多发局部化和服务化的新闻。”(《新闻心理学…  相似文献   

4.
刘振 《新闻知识》2001,(9):45-45
读者在阅读时,总是先看标题,在知其新闻大概意思之后,再选择感兴趣或关心的文章细读。在各类新闻体裁充斥的报面上,现场感强的新闻,往往受到读者的关注。读者为什么相对喜欢这类新闻呢!众所周知,现场新闻的特点能使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其感染力和可读性,但现场新闻自身的优势远不止这些。首先,现场新闻符合新闻规律———新闻要求新鲜的原则。人们常说新闻姓“新”,说出了新闻的主要特征。这里的新除了时效新之外,要注重的是内容的新,这才是新闻本质的“新”。现场新闻这种体裁,要求记者必须最集中的体现“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新闻背景? 广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帮助读者全面深刻理解新闻主体的一切有关材料,包括与新闻主体有关的知识、资料、解释性的文字;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事物的真实由来。人们读一条新闻,看完标题和导语,往往只知道了事物的结果,这叫“知其然”,但不知道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解释事物的真实起因。新闻背景,就是说清楚新闻主体“所以然”的。眼下没有背景的新闻有之,如简讯、标题新闻,那是因为读者不了解其背景也能理解的缘故。就大多数新闻来讲,缺少背景的说明,就好比给读者吃一颗没有砸开的核桃,使人难以消化。(新华社国内部副主任姬乃甫)  相似文献   

6.
满足读者心理要求,新闻事实起着主要作用;但新闻背景的交代也不容忽视,有时甚至相当重要。如果在稿子中不注意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知识,提供必要的资料,阐明新闻的社会意义,那么,读者在阅读新闻时就会产生很多疑问,不能接受或不能充分接受新闻所披露的事实,不会或难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7.
所谓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事实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过去时的材料。新闻背景有多种功能,它可以使读者了解新闻事实同周围事件的种种联系以及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那么,怎样运用好新闻背景来提高新闻稿件质量呢一、表现手法要灵活多样如果把新闻事实比作红花,那么,新闻背景就如片片绿  相似文献   

8.
报纸上有不少新闻,常用套话来代替事实。请看: “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赞扬”; “出现了令人喜悦的新局面”; “深受群众欢迎”; 如此等等。这些新闻都是表扬好人好事,想鼓舞人心的。可是,读者看了,除了有“隔靴搔痒”之感以外,能受到什么真正的鼓舞呢?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事实最有说服力,这在新闻战线上可说是“家喻户晓”了。只有那种最蹩脚的宣传家,才用那些现成的套话去代替生动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以鲜明的新闻性赢得读者如果“新闻照片”无“新闻”,那就不能称其为新闻照片了。这就是说 ,新闻摄影的新闻属性 ,规定了新闻照片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 ,这也是新闻摄影的自身规律和最基本的特性。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新闻摄影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呢 ?核心问题是要突出“新”。这个“新”有两层含义 ,一是要拍摄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发展着的事实 ,在采访、编发上体现“快” ;二是指新发生的事要具有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本身能被社会所关注。为了更好地解决“新闻照片无新闻”、增强新闻性的问题 ,我们沧州晚报在讨论落实报社党委“贴近群众 ,贴…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文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这里说的是写好文章开头的重要性。新闻标题立于新闻事实之前,是新闻作品的“眉目”,它最赫然于读者面前,以“奇句”而“夺目”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搜寻既能贴切表达文意,又能吸引读者读下去的语句作为新闻标题呢?选用歌词做为标题不失为一  相似文献   

11.
何谓“省新闻”?系指发生在省领导机关及全省各地的新闻。目前,全国各地市报对于“省新闻”,大多数采取一般不报道的态度。是读者不关心“省新闻”吗?不是! 办报的一般都了解一点读者心理。求近,即是读者心理之一。就是说,读者需要在地理、心理、利害上,以及职业、情感、语言、风俗、生活习惯上同自己接近的新闻。在一个省内,由于地理条件、历史沿革、风俗习惯、文化传统、资源特产、文物古迹,包括地方性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决定了“省新闻”与地方报读者有着广泛的接近性,读者对此有着特殊的兴趣。据调查,读者欢迎的新闻大体上依次为:本地新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常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把读者想知而未知的事情告诉给读者。那么新闻作品中运用悬念,是不是故弄玄虚呢? 就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世界上每天都要发生许许多多的、各种各样的事实。有的事实本身就有很曲折的情节,故事性很强。如现实生活中公安人员侦破刑事案件,从接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要打进读者心坎,收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不能不认真研究读者心理。“假如我是一个读者”,这句话是深得新闻三昧的口号。我们有不少新闻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与那些新闻的作者不懂得读者心理、一厢情愿作灌输有关。随着新闻改革的步步深入,读者心理的研究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了。读者(包括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在接受新闻的时候,有一些什么共同心理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重视的呢?  相似文献   

14.
读者看报,总要拣那些和自己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新闻来读,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有个“接近性”在起作用。接近性不仅有地理上的接近,还有心理上的接近。地理上的接近性,也叫距离的接近性。事件发生地点与读者、听众在空间距离越近,新闻价值越大。西方报纸、广播十分重视本市新闻和地方新闻,这是基于对读者的科学分析得到的答案。苏联心理学家多柏雷宁认为:“引起人的注意的原因有三类,一是外界刺激;二是人的内在兴趣;三是人们已有的  相似文献   

15.
记者写作新闻要采访,“快语”编者是否也要采访呢?必要时,也要采访的。因为新闻言论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编者完全不了解新闻事实,以及问题所在,也就无法增删润色。疱丁解牛,目中并无全牛,因知牛之骨胳腠理;师旷无目,听音能辨吉凶,因谙于音之声调律吕。所以,要编好“快语”,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什么?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然而老话说,熟知非真知。以为自己很清楚的事情,其实未必就一定是那么回事。我们每天都习惯性地看新闻,但是否认真想过什么才是真正的新闻?我们能那么肯定地说在新闻媒体上天天播放的就是新闻么?如果不全是,那么那些我们认为不叫新闻的东西又该叫什么呢? 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起码应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新”,一是“事实”。如果只“新”,而没有成形儿的“事实”,那么不能称其为“新闻”。与之紧密相关的,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说话”、“开会”能不能算构成新…  相似文献   

17.
著名记者范长江曾给新闻下过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此语讲得很好,很到位。生活中每天有那么多事实发生,哪些事实可构成新闻,从读者心理来说,当然是那些读者欲知、未知而应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
新闻创新似乎是媒体编采人员主观的事情,但其真正的客观要求却是媒体的受众,或者说,受众才是新闻创新的诉求者和承载者。以报纸论,读者以什么样的方式诉求媒体的新闻创新呢?那就是他们喜欢与不喜欢读新  相似文献   

19.
读者喜爱看什么样的经济新闻呢?据笔者和其他受众对新闻的心理状态来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一是喜新厌旧。受众阅读、收听或收看新闻总是喜欢具有新鲜事实、新鲜信息的新闻,不喜欢那些充斥陈年旧帐的老报道。前些年,报纸和其他新闻传播工具对改  相似文献   

20.
何谓解释性报道?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背景新闻,是通过大量使用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一种分析性报道。解释性报道在西方很流行,近年来,我国新闻媒介也开始较多地使用这一报道形式。解释性报道主要有四个特点:一、在新闻要素“五个W”中,着重点在回答“为什么”,也就是交代新闻事实的背景;二、提供背景性事实,用事实来解释新闻事件,这是与评论的不同2处;三、具有集中、整理的功能,使读者获得完整的信息,满足读者对一详细报道”的需求;四、由于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说明,因此还具有通俗的特点。在目前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