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释“楬”     
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说文》“”篆所释之本义;(2)、《说文》“”篆所引之本义例证;(3)、当代一些汉语字典辞书关于“”篆研究成果的引证训释方法。(一)、二徐本《说文·木部》均训释曰:“,桀也。从木,曷声。《春秋传》曰:‘而书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改正为:“,也”,并注曰:“赵钞本及近刻《五音韵谱》作‘’。宋本、叶本《类篇》、《集韵》、宋刊《五音韵谱》皆作‘’。……今按:作‘桀’不可通。……‘’见《周礼注》:‘今时之书,有所表识谓之。’《广韵》曰:‘,有所表识也。’,汉人语,许…  相似文献   

2.
《说文解字·叙》中写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诰诎…‘指示(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无疑是先人用字“直接表意”的写照,或日是字之本义。而会意字呢?我们从“会意者,此类合谊(同‘义’),以见指据(同‘挥’)”——可以看出,所谓会意字,实际上是在“象形、指事…直接表意”  相似文献   

3.
“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诗经)两首》中的《氓》诗里的句子,课文对‘复关”的注释是:“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相似文献   

4.
《诗·唐风·绸缎》三章句式相类,首章言“见此良人”,二章言“见此邂逅”,本章言“见此集者”。小序以此诗为“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姑无论小序之说确否,而此诗言婚姻,或言性爱,则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以“良人”为丈夫,但《诗经》之“良人”未必不是女子;《国语·周语》有“三女为第”之说,则‘“集者”指女子无疑。“‘邂逅”,毛传云:“‘解说(悦)之貌”,若以“良人”、‘“奖者”之实指人者类推,”‘邂逅”不当是“貌”,且“见此解悦之貌”也甚不辞。《诗经》多有数章反复吟咏一事之例,如《魏风·伐植…  相似文献   

5.
同义复用,这在古书中颇为常见,古代学者称这种现象为“复语”或“重言”。顾炎武说:“古经亦有重言之者,《书》‘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遑即暇也。”(《日知录》卷二十四),王念孙认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良工取之,拙者疑殆’的殆亦疑也,古人自有复语耳。”(见《读书杂志》卷三),王引之《经义述闻》中说:  相似文献   

6.
《南方都市报》2001年5月14日“体育新闻·专题”版有篇题为《当愤怒没有作用时》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第35分钟开赛以来一直疯狂地为国家队助威的球迷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郁闷,有人喊出了‘印尼队加油。’的‘反动’口号。中国队····上半场差强人意的表现让所有人愤怒。”很明显,这段话中错误地使用了“差强人意”一词。“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吴)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刘秀)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  相似文献   

7.
《辞源》解释说:“赤子,婴儿。《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义’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引申为平民百姓。《汉书·龚遂传》:‘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滇池中耳。’”《辞海》认为“赤子”有两个含义:(1)初生婴儿;(2)古代指百姓。由此可见,当前两大权威词典都认为“赤子”是指“婴儿”或“出生婴儿”,百姓是由“婴儿”引申而来,《辞源》还认为其得名原因在于孩子初生色赤,“赤子”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整个先秦时代,“赤子”出现的次数不多,其中《孟子》、《荀子》、《庄子》…  相似文献   

8.
讲授《在暴见孟子》时,随机设置了一道写作练习题,从中得到启发,给自己的感觉是“小练习”锻炼了“大能力”。《庄暴见孟子》是孟子宣传‘与民同乐”思想的著名篇章。孟子这位说理大师,总能把他所劝说的对象说到口服心服。当他由“好乐”()说到“与民同乐”()的时候,他构想了两幅生动的生活景象作对比,来打动齐王:不“与民同乐”,王游乐时百姓“举疾首巨额而相告:‘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与民同乐”,王游乐,百姓“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回:‘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相似文献   

9.
近段时间,常在媒体上看到“规上”(见《嘉兴日报》2010.11.17.头条新闻)“经开”(也是《嘉兴日报》的报道)和“未管所”(见《浙江日报》2011.12.15.19版头条新闻)这样的简称名词,感到很是别扭。这‘规上”是什么?这‘经开”又在哪里?只看报纸的大标题“规上工业总产值首破4000亿”,你会怎样猜的呢?我相信...  相似文献   

10.
时有“请勿随便乱扔果皮、纸屑”之类的语句出现于公共场所或文件、报刊,近又见6月26日人民日报有《这里农资随意乱涨价》的读者来信标题。笔者认为,“随便乱集资”、“随意乱摊派”这类句子是病句,它犯了词语重复、累赘的错误。如果单用“不准随意涨价”或“不准乱涨价”就行了,完全可以表达出说话人的本意。两个同类词语连用,反而会引起误解,似乎可以理解为:允许慎重乱涨价。这显然是不行的。 祈愿这种语句不再出现于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1.
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词有云:“已放笙歌池院(一作苑)静。”其中的“放”,在现在通行的宋词选注本中,有的认为相当于今语“放假”、“放学”的“放”,有的训作“停止”。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注“放”云:“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队’,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放’。”唐圭璋等先生《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吴熊和先生主编《唐宋词精华》(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并注云:“放:停止。”  相似文献   

12.
鲁愚 《现代语文》2002,(3):12-12
杨昱华先生《画虎类犬=画虎类狗?》一文(见2001.11《现代语文》)主体部分力图辨析将“画虎类犬”与“画虎类狗”划等号,原本不正确。该文标题也显示着这一观点。杨文具体阐释说:这一成语出自汉代马援的故事,详见《后汉书·马援列传》,本作“画虎类狗”,“为何后人(将其中的‘狗’)改为‘犬’呢?原来,后世文人想当然地认为狗就是犬,那么画虎类狗中的狗当然也可以用犬来代替。于是为了避俗就雅,就将画虎类狗改为画虎类犬,自以为以犬代狗很文雅。”杨文断言:“产生歧义的关键在于对‘狗’字的不确理解”,因为,“在上…  相似文献   

13.
最近,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实验中学就出台了76条“军规”,包括学生常规行为习惯、礼仪着装规范、学习习惯三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女生不准戴首饰、不准化妆,男生不准留长发,不准在公共场所喧哗等,涵盖了校内校外的多种行为。(2011年11月21日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训练,不妨练一练故事新编。根据有三:一、专家考评,故事新编是素质教育。从高考作文谈素质,这是今年的新话题。江苏省语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说:“《赤兔之死》、《刘备访友》、《新西游记》诸篇,皆以极大的机智、全新的视角、挥洒自如的笔墨,把名著的‘峰峦’打碎了‘重组’,再塑出一座天然浑成、气象全新的‘山岳’……你一经细读,便油油然生出赞美之情。”(《阅卷随想》,见《金陵晚报》2001年7月24日)紧接着,《人民日报》发表了乔聿的文章,认定《赤兔之死》“是一则以三国故事为基础的故事新编”,展示了“…  相似文献   

15.
日前笔者读到《山东教育》(小学版)刊载的“儿童可以说‘不’吗”一文见(《山东教育》2007.10;作者:张夫伟)。该文从三个侧面(分别:说“不”是儿童的自由、说“不”展现了儿童的自主性、说“不”体现了儿童对平等的追求)阐述了儿童可以说“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人深爱启发。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选修3(2007年第2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一课,介绍了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岛海战,并配有海战插图(见图1),插图说明是:“日本航空母舰‘飞龙’号中弹起火。”事实上.这张图片中的航空母舰不是“飞龙”号,而是参战美军的“约克城”(Yorktown)号。  相似文献   

17.
释“焚”     
“焚”字是个常用字。本文拟对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出版的影响深远的五部大型语文辞书关于“焚”字本义的训释谈点拙见。不当之处,敬祈方家垂教。《辞海》(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焚,烧。《礼记·月令》:‘毋焚山林。’通‘偾’。”《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焚,烧。《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将自焚也。’假借为‘偾’。”《大辞典》(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焚,①用火烧山林宿草。《说文》:‘焚,烧田也。’②烧,煤毁。③炮格的刑法。”《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犬部》云:“,犬走臾,从三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引伸为凡走之称。《九歌》‘表远举兮云中’,正注:‘系,去疾克。’《尔雅》‘扶摇谓之愈’,作此字。”《说文解字·分部》又云:“众,火华也,从三火。”段氏云:“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如曹植《七启》‘风厉森举’,当作“须举’。班固(东都赋》‘联炎炎炎’,当作‘森莱炎炎’。王选日:‘森,去疾克也。’李善注见不别二字。”今按:段氏议“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言之有理(见后),但其书证却似有疏失。检《文选·七启》本作“风厉…  相似文献   

19.
“章”字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章”字的字源结构,历来存在不同的说法。许慎《说文解字》:“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据我们对《诗经》、《尚书》、《左传》、《论语》、《孟子》等先秦古文献的考察,以“乐竟为一章”的用例罕见,许说颇为可疑再从字形看,商周古文字中“章”字作(乙亥毁)、(竟)、(颂),并非“从音,从十”结构,因而古文字学家均不赞同许说。“章”字的古文字构形及据究竟是什么,诸家说法歧出。如:1、林义光说:“(章)本义当为法,从辛。辛,罪也。以‘王束之;以约束有罪也。”2、高田忠周:“十,甲古文同形”,“…  相似文献   

20.
点拨教学有“法”而无“模式”蔡澄清十多年来,不断有老师向我提出问题:点拨教学的模式是什么?我们怎样操作?对这个问题,我总是回答:“点拨有‘法’而无‘模式’。点拨之‘法’,求其灵活、实用、高效而已矣!”(见《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12期《点拨碎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