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心的丈夫吴文藻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学者,但也是一位不太“称职”的丈夫。冰心在美国留学时,曾照了两张照片寄回家中,以慰父母思念之情。吴文藻便向岳父要了一张放在他的书桌上,冰心问他:“你这是一种摆设,还是真的每天都看一眼呢?”吴文藻说:“当然是每天部看了!”一天,吴文藻上课去了。冰心走进书房,撤下自己的照片,换上当时的著名影星阮玲玉的一张剧照,想看看吴文藻是否留意。几天过去了,吴文藻还没发觉,冰水等得不耐烦了,嗔怒地问道:“吴教授,你那桌上的照片是谁呀?’吴文藻一看,着实吃了一惊:怎么自己一点都没注意到呢?他马上把照片换下来,满面陪笑地对妻子说:  相似文献   

2.
在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哈经雄教授费孝通先生、雷洁琼先生,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吴文藻先生诞辰95周年纪念会,我代表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和行政部门,向到会的各位领...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育(上)》2009,(16):157-157
近日,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吴文藻冰心纪念馆在江苏江阴对外开放。据悉,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中国民族学家吴文藻是江阴夏港人,他的夫人冰心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吴文藻冰心纪念馆位于江阴市夏港镇东,原有房屋三进两侧厢,现存砖木结构三间正屋。这座建于清朝的吴家老屋,是他们当年的婚房,也是这对风雨同舟、患难与共56年的恩爱夫妻爱情的见证。三年前,江阴市按照修旧如旧、  相似文献   

4.
吴文藻传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文藻传略林耀华,陈永龄,王庆仁在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吴文藻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在学术上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著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整个民族学事业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认为把他的一生写出来,不仅是对他的一种纪念,而且对我们研...  相似文献   

5.
“马大嫂”是谁?其实,这是我们南方人对做家务活“买、汰、烧”人的戏称。我当上“马大嫂”,还是老伴的一片深情。 岁月不饶人,年纪大了,身体已不如以前硬朗,一天的学校工作下来感到疲惫不堪,回家喜静不喜动,特别是星期日,整天呆在家里读书。老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了许多办法要我出外走动,可我总是不肯走出家门一步。一天,老伴买回几盆花,要我养花,为了不辜负她的一番苦心,我便开始学着养花,由于疏于管理,不久这几盆花都枯萎了,害得老伴心疼了好几天。 一个星期日的早晨,天还未亮,老伴就催我  相似文献   

6.
1938年,吴文藻离开燕京大学到云南大学任教,并为云南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作为首任社会学系主任,吴文藻以燕京学人为班底建设师资队伍,树立专通并举的人才观念,结合"燕京经验"与云南大学实际设置课程,为云大社会学系于抗战时期取得瞩目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究其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科建设需要与其办学经验契合;二是学术土壤与其研究旨趣契合;三是学术平台支持与其学术理想契合。吴文藻从燕京大学到云南大学建设社会学学科的案例,对当前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与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吴文藻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大力推介功能学派并运用其理论分析中国社会的具体情况。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当时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培养了一批社会学、人类学人才,如费孝通、林耀华等,确立了中国社会学在国际社会学界的重要地位。其理论和实践开拓了一条社会学中国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光北 《老年教育》2006,(11):35-35
我爱读书。在我眼中,老伴也是一本耐读的书。虽没有精美豪华的装帧,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故事,相随四十余载,我依然百读不厌。正是这部简朴却飘散着淳朴清香的书,芬芳着我的人生,慰藉着我的心田。 “读”老伴,心中常被感动充盈得湿润而纯净,让我时刻处于爱的包围中。“人都有双重父母,父母、公婆应该一样看待。”这是刚结婚时老伴说过的,她用几十年不变的行动,让这句平凡的话语变得温馨感人。94岁的母亲,仍爱吃红烧肉,老伴一做就是几斤,放在冰箱里,每顿饭都给老人盛上一小碗。有时在外面吃饭,桌上有红烧肉时,她总是把自己那份省下,带回家给母亲品尝。几块红烧肉值不了多少钱,可贵的是老伴的孝心与细心。如今母亲大小便失禁,洗洗涮涮都由老伴一人承担,她没有一句怨言。88岁的岳母住在农村,瘫痪多年,虽然家有兄嫂照料,但老伴每隔几天便回老家尽一番做女儿的孝心。她常说:“父母到了晚年,儿女都应该亲自守护在床前,也算报答双亲的养育之恩,这是任何金钱都不能代替的。”我也年届古稀,患过脑溢血,行动不便.老伴对我呵护备至。帮我洗漱穿戴,甚至每天为我挤好矛膏,剥好鸡蛋,一有空,便陪我散步锻炼。伺候母亲和我时,老伴挂念老家的亲娘;一旦回到老家,又惦记我和母亲。几十年来,她就是这样一颗心挂两头,不辞辛苦地往返奔波,似乎忘记自己也是花甲之人。看着老伴憔悴的样子,我真心疼。  相似文献   

9.
农历五月十八是我和老伴结婚60周年纪念日。我和她商量,想去拍个“钻石婚”纪念照。老伴起初不同意:“照什么啊,人老了,满脸褶子,满头白发,这么难看。”我说:“头发白皱纹多,这是自然规律。年轻人脸上倒是没有褶子,可他有资格拍‘钻石婚’纪念照吗?”老伴一听,乐了。于是,我们老两口照了一张珍贵的“钻石婚”纪念照。  相似文献   

10.
吴文藻(1901—1985),江苏江阴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1916年考入清华学堂,1923年赴美留学,192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回国后,先后任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并兼清华大学教授等。本文乃吴文藻的长女吴冰教授写的回忆父亲的文章,有删节。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侄儿侄女要来武汉看我,这可忙坏了我和老伴。侄儿是家乡海南出生的,80年代初10岁去美国,还记得我这叔叔。侄女美国出生,没见过面,电话里一口标准的海南文昌话,好不亲切。老伴要干干净净迎接侄儿侄女的到来,决定来个大扫除。重点是厨房,她知道“看女人看厨房”。老伴连侄儿也没见过,要给美国一个好印象。她分工儿子擦两个排气扇,我擦钢精锅,她擦煤气灶。两个排气扇油腻了,要卸下来才能收拾干净,是个大工程,任务最重。儿子说哥哥姐姐不会看排气扇,排气扇转动也看不清。老伴说你只管给我擦,少说废话。理解执行,不理解也…  相似文献   

12.
冰心换照片     
清华教授吴文藻在俘获了冰心女士的芳心之后,特意向她要了一张照片,镶在一个精美的相框里.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书桌上。此举让冰心特别感动,她小心翼翼地问吴:“你是真的要每天看上一眼呢。还是只拿它当个摆设?”吴闻此言,立刻捶胸顿足.信誓旦旦地说:“天地良心,我当然是每日观摩了!”  相似文献   

13.
红玫瑰     
爸爸为人忠厚老实。我总觉得爸爸这一生,完全是为了家里的两个小女人──我和妈妈──谋幸福。妈妈可不这么认为。她就像爸爸的另一个小女儿,娇蛮刁钻,小女子气十足,而且永远长不大。每次爸爸买点东西回家,总是先交给她过目,然后才轮到我。虽然妈妈每次只是象征性地拿一点,可我仍然不服气──这至少说明她做母亲做得不彻底,天下哪有母亲与女儿争东西的道理? 我对爸爸吹小风。爸爸敷衍我说:“你让让她好了。”我对他的小心谨慎嗤之以鼻。我想若是我和妈妈联合起来,“同仇敌忾”,爸爸的智商往往会低到一阵香风都能吹倒的地步,令人…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怎样做家长?──高一年级家长学校讲话北京五中校长吴昌顺1992年底至1993年初,人民日报组织讨论:我们今天怎样教育孩子——从夏辉事件汲取教训;今年年中,人民日报又组织一个专题讨论:怎样教育孩子做人?针对当今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我觉得首先应该...  相似文献   

15.
重新活一回     
1989年4月,老伴突然查出乳腺癌,术后经历了痛苦的化疗。这一年,我们还不到60岁,即将退休,然而所有的美好憧憬都被接踵而来的灾难击碎了!1991年隆冬,老伴又做了腹部手术,因感染先后4次住院。祸不单行,1996年夏天,我得了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和化疗。一次次致命的打击,把我们推向生命的谷底。  相似文献   

16.
离家不远的地方,开设了一家大众舞厅,月票每张10元。我来了个“先斩后奏”,将月票买到手后,才回家向老伴禀告。老伴的态度是: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只是让我自尊自重。  相似文献   

17.
爱情不老     
高辉 《老年教育》2010,(7):36-36
再过几天,就是老伴的70岁生日了。老伴不愿大肆张扬地做寿,提前给孩子们打好招呼:“就让我过一个清静的生日吧!”  相似文献   

18.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想想词中的词句,试着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我理解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一句话。词的开头交待了农村清新迷人的景色,农家清贫的生活。生:我理解了“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几句话中的“无赖”是顽皮、可爱的意思。师:你理解得到位,理解力真强。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句我是这样理解的:不知是谁家的老头儿和老伴,喝了点酒,带着醉意,用当地的方言在亲热地交谈。生:我不同意他对“醉”的理解。从图上看不出老人们喝了酒,我看到的是老头儿和老伴在亲热地交谈…  相似文献   

19.
方兰 《老年教育》2006,(12):26-26
前几年,与老伴一起散步时,常与同样退了休的老章相遇。老章总是和我老伴开玩笑:“老家伙,你真是个有福之人啊!老婆又能干,又贤惠,来世我一定把她追到手!”我老伴听了非常得意,哈哈大笑,我也觉得乐滋滋的。反正都是退休老人了,对这善意的玩笑都报以欢快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什么 ?”我跟老菲芘说。她跟我说了些什么,可我没听清楚。   “你连一样东西都想不出来。”   “嗯,我想得出来。嗯,我想得出来。”   “呃,那你说出来。”   “我喜欢艾里,”我说,“我也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事。跟你一起坐在这儿,聊聊天,想着一些玩艺儿──”“艾里已经死啦──你老这么说的 !要是一个人死了,进了天堂,那就很难说──”“我知道他已经死啦 !你以为我连这个也不知道 ?可我依旧可以喜欢他,对不对 ?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死了,你就从此不再喜欢他,老天爷──尤其是那人比你认识的那些活人要好一千倍。”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