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教学方法应当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艺术。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但作文教学中费心劳神却收获甚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仍是教学中的“沟通”与“合作”做得很不够。从教学方式上看,“我叫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的自主能力,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在活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但是,有不少教师由于对作文教学的价值取向的偏差,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漠视学生生活、轻视学生心理需求、偏离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现象。这种只见“学生”不见“人”的做法,将学生视作作文教学的对象,而不是与作文共同成长的生命体。学生无法感受到作文是自己生活和生命成长的需要,因而在作文中产生较多负面心理。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写什么是内容的问题,怎么写是技法的问题。内容主要靠读书、生活积累;技法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长期作文教学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教师作文前的指导,还是作文后的点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意义不大。学生在看了教师的评语、点拨后,还是做不到“形象生动,有文采”,更谈不上“立意高远,有深度”。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方法应当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艺术。许多教师对作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很深刻,但作文教学中费心劳神却收获甚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究其原因,仍是教学中的“沟通”与“合作”做得很不够。从教学方式上看,“我叫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习作的自主能力,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在活动作文教学模式中,建立开放的作文教学环境,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尊重学生主体性的要求,让学生自然地写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觉,作文就好写,容易写,成为学生们感到快乐的一件事。在学生的作文中,毛病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缺少…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为分数,为应试,为升学,作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脱节;基本上是教师出题学生写,学生习作教师改,导致学生被动作文,心态消极,生编硬造;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写作指导上,可是收效甚微,学生仍然怕作文,厌烦写作文,不知道怎样写好作文。近年来,还有更急功近利的做法:举办“快速作文法”“爆炸作文法”“...  相似文献   

6.
何倩雯 《贵州教育》2012,(17):34+43-34,43
小学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付出了十分艰辛的努力,从“审题”到“选材”、“组材”,直至“修改”、“评价”,做了大量的探索,可是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小学生作文重形式轻内容、重能力训练轻动力激发,重教学价值轻生活价值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本文在《小学生作文价值取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谈一些个人的经验和思考,以期对开拓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的作文现状是:一方面,我们在努力减少条框限制、开放写作空间,鼓励写出真情实感、鼓励个性创新;另一方面,不论作文命题如何花样百出、求新求变,学生的作文仍然是“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作文的形式、材料可以变,而思想价值取向永远不变。如此,学生作文怎能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而思想价值取向单一,又何谈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课本里有《荷塘月色》,但如果学生写荷花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借此表现一种哀愁的情绪,能获得我们的通过吗 ?我们课本里还有《故都的秋》,但如果学生写秋天不是收获…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 ,一写作文就求助于作文选 ,东拼西凑 ,作文中空话、套话、假话连篇等现象不是个别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二是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 ,这样的写作只能养成“股调(刘国正语)”。笔者在我县瑶乡从教小学语文多年 ,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文的优势。一、抓住农村生活气息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 ,教写特色作文。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被学生感知、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师的“教”的角度来探讨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一堂作文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与教师的“导写”有直接关系。通过语文教师的启发引导,主要解决写作思维、生活观察和积累、精心选材、正确想象和借鉴等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试图通过教师的“导写”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作文先导式”教学在这里主要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作文”或“说文”这种载体来进行教学,通过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教学,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方面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与写作就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因此阅读和习作是衡量小学生语文水平的两把重要标尺。现在很多学校也越来越重视作文的教学与研究。然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走进了怪圈与习以为常之中,过分强调命题作文,过分强调审题,揣摩命题人要求写什么,怎样写,它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七拼八凑些内容装进别人命题的“口袋”中。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一堂好的作文教学,会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一篇作文写得好与坏除了学生自己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的引导与指点。那么,如何在初中搞好作文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文本”,就是指作者已经写成,未经读者阅读理解的文稿,是作者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所创作的语言文字。它作为一种静态而带有“生命”的个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当今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文本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十分丰富而精彩的内容。然而,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时教师为了追求某一环节的完美而丢失了文本,忽视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导致教学产生“高耗低效”的现象或扭曲教学规律,可谓“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长期以来,作文对于学生的学或教师的教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花比较多的力量用在指导学生怎样写上.然后布置一篇篇的练习.让学生去写。而学生面对一次次的作文.总是为“写什么”而伤脑筋.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历来受到重视。而事实上我们师生在作文上虽然耗费了不少心血和精力,但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上却收效甚微。作文“难写”与作文“难教”的教学矛盾往往导致怕写和怕教的心理症结,严重挫伤了师生的作文积极性。怎样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研究写作者本身,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作文指导以点拨为好,但要点得有“眼”,点而有“引”;拨,要讲究艺术,讲究分寸,指出思考方向、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感悟生活,提高兴…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过高;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多,许多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教师越教学生越讨厌作文课,学生越学越觉得作文不好写。以致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自信。为此,要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现象,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老师必须大力实施以解脱作文“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为目标的无痕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习作氛围,使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享受习作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要改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本位的价值取向。那么,在新形式下的作文教学应怎样实现“以人为本”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应从理念上弄清作文教学的“人文性”。作为人的一种精神活动的作文教学应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以生活为本位,以学生的生活需要和身心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以往的作文教学往往注重训练采用什么方式构段等作文技巧,强调传授写的知识。而事实上,“言为心声”,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心声的表露。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启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生…  相似文献   

19.
毫无疑问,作文训练的质量同学生的作文热情、投入程度相关,而学生的投入、热情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评价。从目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要使教师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和兴趣,教师在评改时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心态调控。   学会欣赏——从指出问题到发现肯定优点。在作文评改时,一般教师的习惯是从反思性评价的角度来写评语,而很少从欣赏性阅读感受的角度来写评语。在进行反思性评价的时候,大多教师承“严师出高徒”的古训,总是以指出问题为主,肯定优点为次,尽管有许多教师在指出问题时也未中要害,只是“隔靴搔痒”而已。在…  相似文献   

20.
当今语文作文教学正处于从“教化取向作文向能力取向作文”转型过程中,它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把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为作文教学的中心,使得写作教学生活化、能力化、个性化.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活”话题,利用“师生”对话互动,灵活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生活,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激“活”作文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学写、能写、爱写.培养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写法指导的“能力取向”.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采用开放的形式,让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