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一,汪曾祺小说中儒道佛思想的体现。二,儒道佛思想共同构成汪曾祺小说中和谐之美。三,汪曾祺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创作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学民先生这部专著对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汪曾祺在小说叙事语言方面的贡献、汪曾祺与中外文化艺术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作者立论之精辟独到,结论之客观持正,都使这部论著在近年汪曾祺研究中具有总结性意义.尤其是论者使用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方法,恰如探寻艺术家独到品质的一把钥匙,找到了正确的钥匙,自然会有异于他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小说扬名于1980年代中国文坛,其意义在于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文脉,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精神,因而被有识之士称作"中国士大夫文化培养起来的最后一位作家"。汪曾祺将"文气""逸品"说引进小说创作领域,开辟了中国小说的新境界和小说美学的新视野。他的小说无愧为"逸品小说",同时也标志着"汪曾祺小说美学"之确立。  相似文献   

4.
李木新 《文教资料》2008,(20):16-18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来探讨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通过对其小说代表作<受戒>揭示出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美学追求,即"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受戒>中,作者为了实现其对"真实"与"和谐"的美学追求,在创作中运用儿童视觉来表现,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美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学民先生这部专著对汪曾祺的文学史意义,汪曾祺在小说叙事语言方面的贡献、汪曾祺与中外文化艺术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作者立论之精辟独到,结论之客观持正,都使这部论著在近年汪曾祺研究中具有总结性意义。尤其是论者使用俄罗斯著名文学理论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汪曾祺小说的方法,恰如探寻艺术家独到品质的一把钥匙,找到了正确的钥匙,自然会有异于他人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近年,对汪曾祺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这显然不只是单纯地对传统文化的体现与眷恋.本文在对汪曾祺小说中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代"汪曾祺热"及其体现出的现代性,以适应现代生活及现代人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7.
该文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接着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因为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范式,既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表征着文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围绕论题进行论述与阐发:一、审美观念之更新;二、现代小说传统之承传;三、小说观念之进化;四、社会文化特征之反映。  相似文献   

8.
汪曾祺小说以其平淡素雅的本色之美在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试从尽其自然的闲话文体,朴拙中见本色的语言美,浓郁、辛笃的生活气息,对芸芸众生人文之美的颂扬四方面来阐释其特色,并从传统文化与人道主义人生观的融合,创作观与创作态度的追求两方面来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9.
"生生之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和中国艺术的核心。坚守传统的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中,独抒性灵,化生意境,文行水流,放荡不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努力实现"生生之美"的美学追求,小说激荡出生气流衍、包容和合、自由通达的生生之美。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的小说具有十分浓厚的抒情诗化倾向,与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意境相契合。从意境的审美生成来看,实则是气之审美或气化运行在小说形态上的呈现,是作家之"气"与文中之"气"共同灌注与运化而成,形成了"气"与"境"相偕而生的独特审美特征。汪曾祺所提出的"气氛即人物"、语言内在节奏即"文气"等一系列以气为本的创作思想,对意境的审美生成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对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多方面的影响,接着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创新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因为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范式,既受文化的制约,同时,又表征着文化。文章从四个方面来围绕论题进行论述与阐述:一、审美观念之更新;二、现代小说传统之承传;三、小说观念之进化;四、社会文化特征之反映。  相似文献   

12.
关于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学界多是研究其民俗特征,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却少有提及。实际上,汪曾祺在新时期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构成了一个多元的女性形象群,而这主要与汪曾祺对民间与都市两种视角的选择息息相关。汪曾祺从浸入式角度书写故里女性,以高邮水乡文化和风俗环境为审美参照,基于其童年经验,塑造了具有原型人物特征的女性,表现出女性和谐自然的美好品质,展现了都市文化对高邮乡土的渗透。汪曾祺的民间与都市联袂的视角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抓住汪曾祺小说的特点--"散"来阐释他的创作个性和风格,展示了汪曾祺小说的艺术追求和美学质素.  相似文献   

14.
张凡 《华章》2011,(26)
汪曾祺的小说在中国的当代文坛有其独特的风格,以自己的艺术观、创作论去挖掘故乡的风俗人情中别具特质的形式美感和精神底蕴,形成其文化型乡土作品.他小说的自然平淡之美主要体现在汪曾祺小说文本的三个方面,即汪曾祺小说“真”、“简”、“散”.  相似文献   

15.
在由《聊斋志异》的部分篇目改写成的《聊斋新义》系列小说中,汪曾祺自述在改编上主要是遵循"小改而大动"的原则,力求"参以己意,使成新篇"。《聊斋新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其现代性中。本文拟从小说技巧的融合、现代意识的注入、小说观念的更新三个层面探讨其改写中体现的现代性,并藉以观照《聊斋新义》在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犁与汪曾祺的小说都通过集中塑造美好的女性形象,张扬了优美的人性,同时也不回避对悲剧人生的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浸润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这些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独特内涵,但他们的小说创作的内在精神特质仍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在80年代或者当代文学史的出场与小说《受戒》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说正是《受戒》奠定了汪曾祺在文学史的经典地位,但同时也使得汪曾祺不断模式化、符号化。《受戒》其后,评论界、文学史著述和现代传媒力量等共同参与了对汪曾祺这一经典形象的建构。建构的过程是经典地位确立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不断放逐与遮蔽的过程。我们不仅要知道汪曾祺的"喜"与"乐",还应从其整体创作中发现被文学史以及主流评论所遮蔽的"怒"与"哀",片面取认是对一个作家一生创作的不公平表现。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学研究在近几年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许多作家的无意识的生态书写成为生态美学视域下研究挖掘的重点。汪曾祺的小说也在无意识中透露出生态美学的观念。从生态美学中的"家园意识"、"生命节律"、"生态同情"三方面去探寻汪曾祺小说中的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19.
50年代的汪曾祺因《说说唱唱》与赵树理共事相处五年,对赵树理其人其作不可谓不熟悉。赵树理小说模式对他的创作产生潜在影响。汪曾祺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形式上对赵树理小说模式进行了规避与超越,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八九十年代与众不同、成就显著的汪曾祺。  相似文献   

20.
论契诃夫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受到契诃夫较大的影响。与契诃夫小说比较,汪曾祺同样以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作为小说创作的主要描述对象,并通过对他们平凡生活的展示,表达人道主义的关怀。艺术上,汪曾祺的小说也有淡化情节、结构自由的特点,重视“留白”处理和细节描写,具有和契诃夫小说类似的风格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