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诸多因素对高校学报的制约,致使学报的学术水平受到影响。分析我校学报基金论文和影响因子的关系认为,通过多种方法吸收基金论文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英  陈景武 《现代情报》2005,25(2):35-36
从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科技期刊学术水平评估指标中筛选出影响作用大的指标,构建医学高校学报学术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以期为医学院校学报学术质量的评估提供新的科学、简便、实用的指标体系,为期刊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植物病理学报是刊登有关植物病理学研究和有关综述的专业学术期刊,经过几十年的办刊实践,总结出了办刊理念是质量和特色的高度统一。近几年特别是2003年学报改版以后,该刊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术水平、编审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积极推行了编审的标准化等,学报不但内容丰富和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期刊的编辑形式上更加美观。最后简述了该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影响大学学报学术质量的内外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并分析了影响大学学报学术质量的原因,认为原始稿件学术水平和编辑水平、出版水平是其内因,其中原始稿件学术水平最为重要是第一内因;作者个人的功利心、高校的相关政策导向等因素形成的价值取向是其外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必须努力提高编辑素质,加强出版过程监督,并让校方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办刊,同时注意提升大学学报在国内的期刊排序和加强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自然定位、自然淘汰更符合高校学报发展的客观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前高校学报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发行量缩小、优秀稿件匮乏、学术水平下降、经费紧张等问题。认为学报走集约化道路、引入竞争机制,并不能完全解决高校学报所面临的问题,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学报自然定位、自然淘汰更符合学报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提升高校学报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学术影响力,实证探索将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应用于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评价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以中国知网为主要数据来源,收集整理了34种安徽省省属本科高校学报的发文总数、零被引文章数量、h指数、总被引频次和h域引文数量5个独立测度参数,计算各高校学报的学术迹和学术矩阵,从h核量化测度、h尾量化测度、零被引量化测度、学术迹综合量化测度4个视角对其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学术迹的动态变化趋势呈发散态势,学术矩阵中9个构成参数能够精准表征各自学术成就的分布,并且能够诠释各自学术影响力之间差异产生的个性化原因。【结论】 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形成至少需要累积3年时间,学术矩阵能够较好地区分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整体水平,能够从学术关注度、学术爆发力等个性化发展角度提升综合性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学术迹和学术矩阵可以作为省属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对高等医学院校学报学术水平、编辑质量、出版质量现状作了分析,认为其学术水平从总体上不能代表学校的水平;编辑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编辑负荷过重,编辑人员流失严重,其编排标准化、规范化尚可,但其出版周期及论文发表时滞相对较长;发行量少,印刷质量低;经费紧张。提出了改变现有医学高校学报编辑出版模式,改多科性为单科性,打破高校界限,走集约化、联合办刊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11个文献计量指标,构建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探究判定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水平的主要文献计量指标。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不仅可以解决学报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中指标的相关性和权重选取问题,还可以有效消除自引过高导致的影响力评价失真问题;复合他引影响因子或复合影响因子不能作为衡量学报学术水平的唯一指标,主要指标有Web即年下载率、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被引半衰期限、复合即年指标、可被引文献量、引用期刊数、总下载量、复合总被引,其中Web即年下载率、可被引文献量、复合他引影响因子对学报学术水平的影响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校学报学术竞争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引证指标和核心期刊评定两种期刊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分析高校学报学术竞争力的总体情况。结果表明:高校学报平均学术竞争力较低,但仍有部分学报具有较强的学术竞争力。由此提出具有不同竞争力的学报应实施不同的竞争策略和定位。讨论提高学报学术竞争力的有关对策,包括创建高校学报网上开放阅读系统,同类学报合作整合稿源并培养学报特色,以及加强学报改革的可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提高高校学报影响力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结合高校学报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及其局限性,提出了提高高校学报影响力的对策:①学报资源非本土化;②学报学术质量一流化;③学报栏目策划个性化;④学报编辑加工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从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谈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1000余所高校中,没有一所大学的的论文数超过千篇,而美国哈佛大学论文数超过8000篇[1].作为反映高校科研学术成果的高校学报,其学术地位与学术水平很不相称.从评价期刊的影响因子看,高校学报的发展前景确实不容乐观.提高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已迫在眉捷,高校学报的出路急需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八种省办综合性农业学报的基本情况、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例、引文率和出版时滞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结果说明省办综合性农业学报的学术水平不一定低于同类农业高校学报,该类期刊在其所在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报作为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成果、展示高校学术水平、培养和发现学术人才的重要窗口,在发扬原有办刊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网络技术更高水平的编辑活动.分析了网络对学报编辑工作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报编辑工作几种典型的特点,即自适应性、高效性、多能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破解高校学报的小、散、滥问题,以及出身决定学术地位、载文学术水平不一的办刊难题,分析了高校学报的出版价值和办刊局限性,提出适合高校学报结构性改革的模式:①某个专业几个学校学术水平接近的,可考虑集中稿源联合办专业刊,也可与其他学术机构或团体联合办刊;②一校或几校,不论专业,把学术水平接近的稿件,整合在一起,按稿件的学术地位分级办刊;③同校或不同校的几个刊联合组成一个大出版单位,增强办刊实力,实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期刊可以重组定位也可以不重组。高校学报体制改革比较适用的方法是:编辑、出版、发行分开,编辑或编辑出版部分由高校负责,发行或出版发行部分实行企业化经营。以办刊效益调控高校学报的办刊规模,对于缺乏办刊能力和失去出版价值的高校学报可以通过退出机制予以停办。  相似文献   

15.
从作者结构变化谈高校学报改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校学报的稿源在新一轮高校体制改革的触动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作者结构变化明显。由统计数据表明,高校学报作为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窗口的作用近年来被弱化了,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优质稿源流失严重。为此,提出高校学报要借助改革,谋求新的发展,办出特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6.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坚持改革兴刊、规范办刊、质量强刊的办刊理念,在短短几年间实现了办刊水平和学术质量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对其办刊实践的总结和分析,阐述了新时期军校学报发展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国内外学术地位与影响力简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与影响力进行统计分析。历届学报评比和评估情况说明,我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学报;影响因子的数据分析显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国际六大检索系统收录数据说明,我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中的精品正在努力与国际接轨.但是实力仍明显不足.国际显示度还十分微弱。因此,打造国际品牌应该是这些学报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论文被EI收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学报》被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十多年,对学报工作产生了良好的双重效应;分析了连年被收录的原因,指出必须重视学报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论文的英文摘要写作,努力作好论文的审稿工作;还列表给出了《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5-2001年第1期和第2期被EI收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邢宝山  姜瑾秋  姜官凤  王丽 《情报科学》2002,20(10):1066-1068
本文对历年来学报发表的论文数量、种类、各类论文的构成情况,重点学科发表的论文数量、种类及构成比,资助课题论文发表情况及在相关学科中所占的比例,学报被引用情况等均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及分析,为促进我校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的发展,提高学报的学术水平提供了有利的数据。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报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学术水平。文章就高职学报办刊过程中学报的定位、作者队伍的培养及编辑队伍的建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