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亚先 《成才之路》2013,(18):17-17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转变以往教学中的理念,变"主演"为"导演",这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变"权威"为"朋友",这是教师地位的转变。变"教案"为"学案",这是教学性质的转变。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这是教学方式的改变;变"单线"教学为"复线"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德、智、能相结合的教学,这是教法学法的转变。教师只有做到了这几个转变,才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对"因为"式、"所以"式、"因所"式、"因此"式、"由于"式、"既然"式和"以致"这七种句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外国学生学习因果复句主要存在遗漏、误加和误用这三种类型的偏误。对这三种偏误类型进行细分后,发现这七种句式在这三种类型中的分布不一样,并且偏误主要集中于"关联词语的误用"这一类型。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啊这"在话语有表示惊异、提示接管话轮、表达为难与不认同态度的功能。其功能主要受到了作为叹词、话语标记词"啊"与虚化为话语标记的"这"的影响。流行语"啊这"融合了"啊"和"这"的功能,是语言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结果。流行语"啊这"因其形式简单,功能丰富得以普及。  相似文献   

4.
《桂林山水》(人教版四下)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有的老师认为"还是把‘这一带’改为‘这样’好",笔者认为这句话妙就妙在"这一带"。先说"这一带"。笔者认为,"一带"是名词,不只"表示眼前所及"的小范围,且能表示大的范围。"桂林这一带",应包括桂林市所辖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初,沈家煊将"有界"和"无界"这一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概念传入中国。对"有界"和"无界"的提出、引入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有界"和"无界"这一对概念引进国内学界后,国内学者对这对概念的发展、完善,也提出了这一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咱们工人有力量——"与这昂扬旋律相伴的,是"工人"这一职业无上的自豪。然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面对"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乃至"创造强国"的时代挑战,这一职业却面临窘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渗透"这一侧重点谈"由情景到说理"这一教学模式,再具体到这一模式的各个环节,以及这一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初中教改的成功源于三要素:"急""集"和"激"。校长的"急先锋"作用,这是教改成功的前提;管理上的"集合"意识,这是教改成功的基础;教学上的"激活"主体,这是教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体育教学必须要立足学生当前的发展,同时也要放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健康第一"为目标,这是有效体育教学的立足点;以"双向交流"为过程,这是有效体育教学的支撑点;以"三个贴近"为内容,这是有效体育教学的关键点;以"信息交流"为方法,这是有效体育教学的创新点;以"多元标准"为评价,这是有效体育教学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0.
榛子 榛仁巧克力里面的榛子,原来是包在这"铁布衫"里的!这"铁布衫"其实是榛子的果苞,里面遮遮掩掩的就是榛子.果实成熟时,这件"衣衫"就打开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余光中的《乡愁》,除了分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以及与之对应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外,还不应该忽略两个词:"这头"与"那头". (一)"这头"和"那头"是指什么? 师:第一节"这头"与"那头"哪个指家乡?哪个指外地? 生:"这头"指家乡,"那头"指外地.因为词典上"那"是"指较远的处所","这"是指"此,指目前的或较近的或刚刚提到的人、事、物、地或想法".家乡近,应是"这头",外地远,应是"那头".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古代的注解,还是现代各种版本的释义,都是以"意译"的方法解释《论语》中"有教无类"这句话。"有"的意思,"类"的意思,都交代的很不明确,这必然导致历代对"有教无类"这句话的误读。其实,将"有"释为"获得","类"释为"需要遵循的固定模式",才能得到这句话的本意,即"人们可以通过不固定的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获得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函数的奇偶性"一课为例,通过"为什么要上这一课"、"这一课上什么"、"怎么上好这一课"这三个问题的问与答,系统地深入剖析教材,力图理解编者的意图,力图理解数学、学生、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自然呈现.一、为什么要上这一节课为什么要上这一节课?教科书不是已经  相似文献   

14.
一张钞票     
在写出"爱生"之"果"后,能揭示其"因"——"我仔细地看着这张有毛泽东头像的钞票"——这也是"我"说"老师真伟大"的"因"。这"因"不是"老师出了钱",而是"教师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了头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文学的自觉时代"这一学术话语进行了考证,首先指出了"文学"这一称名的不合理,其次分析了"自觉"的程度和局限性,再次对鲁迅提出这一话语的时代背景和主张进行分析,指出"为艺术而艺术"这一理论主张在中国语境中并没有得到深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强调了"利器"是"善事"的先决条件。韩愈也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到这三件事,就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这  相似文献   

17.
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需要全面把握"原理"课的特点,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强化科研,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这是提高"原理"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徐梓 《中国教师》2007,(11):45-46
<正>在中国人的教育辞典里,"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教师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师傅"与"师父"区别在哪里,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这提醒我们,有必要通过梳理"师傅"与"师父"这两个称呼所指的演变,辨析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看混用这两个称呼是否适宜。  相似文献   

19.
理解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和"有效值"这几个类似但又有区别的物理量,这对于学好交流电的有关知识,解答交流电相关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下面通过例题分别对这几个物理量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20.
"依体定教"是演讲词教学的总路径,"辨体""定性""选点""操作"是演讲词教学内容确定与呈现的分路径。《最后一次讲演》一课教学,通过辨识文体,塑造"这一类"的体形;通过锁定个性,咂摸"这一篇"的味道;通过精选教点,明确"这一篇"的抉择;通过操作突围,呈现"这一篇"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