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提高煤泥的浮选效率,降低药剂的耗量,研究了新型DP-I高效煤用捕收剂的理化性质,以及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捕收药剂相比,使用新型DP-I高效煤用捕收剂的浮选的精煤产率提高了2.25%,煤用捕收剂降低了17.70%,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王会  杨帅强 《考试周刊》2012,(30):195-196
本文对影响煤泥浮选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浮选原料煤、浮选药剂及药剂制度、浮选设备、浮选流程。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某煤泥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煤样的粒度组成和密度组成,捕收剂和起泡剂的用量探索试验。研究表明:捕收剂选用为柴油,用量为256g/t,起泡剂为仲辛醇,用量为45g/t,矿浆浓度为100g/L,对该煤泥的浮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某磷矿进行原矿成分分析后,进行浮选实验研究,得出适合的浮选药剂用量及工艺流程为一粗三精二扫,精矿品位30.89%,回收率88.03%。  相似文献   

5.
孙村矿选煤厂针对浮选柱处理细粒煤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处理工艺的优化改造;改造后的细粒煤泥处理工艺系统更加完善、合理,不但改善了煤泥分选效果,提高了浮选抽出率,而且随着进行设备结构优化,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6.
黄药类浮选药剂电子结构与浮选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选药剂的结构与浮选性能的关系研究,对于寻找和指导合成新的高效浮选药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量子化学程序MOAN计算了乙基 黄药浮选药剂、方铅矿表面的电子结构,讨论了配体作用的活性位置,配体与方铅矿表面作用的方向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六偏磷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分散剂,对夹河煤、开滦煤进行分散试验,以自制水煤浆体系黏度大小为表征方法,验证其分散效果;并经由浮选实验结果验证分散处理之后的煤泥浮选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分散剂均使各分散体系的黏度值有所增加,达到了分散煤泥絮团的目的。经六偏磷酸钠分散后,夹河煤和开滦煤的精煤灰分及回收率,在一定范围内均有所提高,但是规律性不强;CMC分散性很好,但因其与捕收剂之间具有排斥作用,难以浮选出精煤,不可用于煤泥浮选浆体分散。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18,(2):78-81
采用X衍射、灰成分分析等方法得到煤样的物质组成,煤泥中高岭石、伊利石等脉石含量较高;通过分析浮选流程中的样品,得出煤中矿物质的组成在分选过程中影响精煤灰分和产率。通过改变分选流程得到精煤灰分为11.57%,分选流程的改善减少了矿物质对精煤的污染,提高了浮选精煤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煤泥水中不同种类矿物在十二胺体系中的浮选特性,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分析,研究了十二胺作捕收剂条件下药剂浓度以及溶液pH值对高岭石、石英以及蒙脱石的浮选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石英在浓度为0.08mmol/L时,回收率较高,分别为70.14%、82.78%,蒙脱石在药剂浓度为0.8mmol/L时,才有较好的可浮性,回收率为60.37%;高岭石、石英以及蒙脱石在酸性、中性都有较好的可浮性,在强碱条件下是三种矿物的可浮性变差;高岭石、石英以及蒙脱石在整个pH范围内,颗粒表面Zeta电位主要为负值,加入十二胺后能显著降低矿物颗粒表面的负电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煤泥水中不同种类矿物在十二胺体系中的浮选特性,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分析,研究了十二胺作捕收剂条件下药剂浓度以及溶液pH值对高岭石、石英以及蒙脱石的浮选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石英在浓度为0.08mmol/L时,回收率较高,分别为70.14%、82.78%,蒙脱石在药剂浓度为0.8mmol/L时,才有较好的可浮性,回收率为60.37%;高岭石、石英以及蒙脱石在酸性、中性都有较好的可浮性,在强碱条件下是三种矿物的可浮性变差;高岭石、石英以及蒙脱石在整个pH范围内,颗粒表面Zeta电位主要为负值,加入十二胺后能显著降低矿物颗粒表面的负电位.  相似文献   

11.
煤气洗涤水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氧化 絮凝方法对煤气洗涤水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验选择二氧化氯为氧化剂 ,聚丙烯酰胺和石灰为混凝剂 ,并综合考虑处理效果和药剂费用等各方面因素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主要技术参数 .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冲洗液的性能,分析了聚丙烯酰胺浆粗分散体系泥浆、抑制性泥浆、泡沫泥浆等不同类型的冲洗液在煤系地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集煤电二厂采用了煤泥水处理先进工艺和设备,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的主要技术环节控制,使该厂部分煤泥水处理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竹红菌素提取分离方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红菌是从生长在云南的竹上寄生真菌竹红菌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天然光敏色素,是我国首先发现和使用的新型光疗药物,配合可见光照射可有效治疗多种顽固型皮肤病,最近还发现它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故随着竹红菌素应用研究的深入,竹红菌素的用量日益增加。现有的竹红菌素提取方法由于提取程序繁琐,提取量小及成本高等不足,已不能满足需要。本文对现有的竹红菌素提取分离方法做了大量改进,该新的方法具有简单,提取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引起收缩的多种原因中着重探讨膨胀剂、粉煤灰、水灰比三因素对补偿收缩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掺量膨胀剂、粉煤灰以及变水灰比的混凝土试件,最后得出膨胀剂、粉煤灰、水灰比三因素对混凝土膨胀率及强度的影响,从而给出一个适合工程需要的配合比。  相似文献   

16.
运用X-衍射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泥的矿物组成;采用差热-失重综合热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泥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物理化学变化;依据综合热分析,分别采用500℃、620℃和703.7℃对赤泥进行了煅烧处理,处理后的赤泥分别以不同的掺量掺入水泥中制作标准的胶砂试件。试验结果证明620℃煅烧处理的赤泥效果最好,掺量可以达到30%;500℃处理的赤泥效果最差,最大掺量仅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17.
从探索高温焙烧拜耳赤泥后通过磁选提取铁精矿粉的工艺条件入手,试验以某氧化铝厂的拜耳法赤泥为原料,以某钢铁厂的喷吹煤粉作为固体还原剂,将两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团后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还原焙烧,继而磁选出铁精矿.通过精矿和尾矿分析,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8.
石壕矿选煤厂为矿区型炼焦煤选煤厂,有一套重介质选煤系统,采用重介旋流器选煤。介耗指标是选煤厂设计及使用时考虑的一个主要因素。石壕矿选煤厂采用弧形筛与振动脱介筛配合使用的脱介系统。通过对脱介弧形筛与振动脱介筛的精细化管理,取得了降低介耗、节约成本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合理利用赤泥中的碱性成分,采用胶砂强度实验法将赤泥、石灰组合成赤泥基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赤泥-石灰体系与矿渣组合在碱激发下的强度变化规律.实验证明赤泥-石灰体系掺量为0%~20%时,随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不断增加;赤泥-石灰体系掺量为0%~15%时,随掺量增加抗压强度不断增加;赤泥-石灰体系掺量达25%时,强度依然和碱矿渣水泥相当.对碱激发赤泥基胶凝材料浆体的SEM分析表明,赤泥、石灰完全参与水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自动配煤控制系统,通过PLC进行PID调节,实现对给煤机的给煤量进行控制,保证配比精度;通过MCGS组态软件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给煤机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