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林子森 《海外英语》2012,(1):160-161
在全球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翻译研究越来越关注外部因素对翻译行为的影响,这便是所说的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它拓宽了翻译研究领域内的视野,提高了译者的地位。但是与此同时翻译的文化转向也使得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学科之间的过于界限模糊,过分的夸大翻译文化转向的作用就存在翻译研究成为文化研究的分支危险,不利于翻译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两个转向"主要指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目前是学术研究的主流方向和必然结果。本文从大局角度仔细分析"两个转向"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流变,以深入研究其本质与现状,针对"两个转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总结出其对于推进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价值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文化学派及其"文化转向"的翻译思想形成以来,学术界对其争论不休。文章从文化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苏珊·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入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文化学派和"文化转向"确实存在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它们创新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研究展现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文化翻译学派以"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的主要范式,这给传统的语言学研究范式带来了挑战。本文浅析了"文化转向"翻译观的内涵,产生的背景及意义,并探讨了"文化转向"翻译视角下的译者角色定位、翻译策略的选择以期对译学研究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翻译研究的范式和视角的嬗变总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中主体文化精神和主流哲学思潮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一始于西方且具有西方文化渊源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浪潮,在我国译学理论研究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毁誉参半。本文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在国内的现状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分析了"转向"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综合性需求,对"转向"后翻译研究具体的文化视域给予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并且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新视角。文章分别对西方翻译研究和中国翻译研究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进行了评介和分析,并对中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翻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呈现"文化外求"的横向开拓特征,从社会、历史、政治等多种角度对翻译全过程进行宏观的、外部的研究,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上抽离,转向探讨文化层面影响和制约翻译活动的各种因素。这种研究给翻译人才的培养开拓了新的视角,为外语人才翻译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本文在梳理翻译学文化转向的缘起和发展的基础上,详细界定和分析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翻译能力,并挖掘了翻译学文化转向对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各个翻译子能力所能提供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翻译学文化转向下的普通高校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理论百家争鸣的时代,以翻译学学科构建为理论目标的翻译文化学派占据主流地位,推进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大潮让更多翻译课程的教学者思考如何建立文化转向下的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翻译的"文化转向"对当今翻译界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但其翻译观并未解释翻译的本质问题,更有消解翻译学科的趋势。本文以"文化转向"一词为契机,以传统翻译观所提出的的"忠实"一词为试金石,通过"忠实"的三个层次的实例比较,指出文化派翻译观的局限性所在。二、文化派翻译理论"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一词源于翻译文化学派。这是该学派为指导翻译实践和构建翻译学说体系所提出的的一  相似文献   

10.
周朝伟 《英语辅导》2010,(1):191-195
对“翻译”概念的定义是翻译研究的起点,把“翻译”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系来研究,是现代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具体体现,因为各类学科同属人类文化的范畴,“文化转向”本身就意味着多学科方法论的综合运用。把“翻译”作为一个像“社会有机体”一样的“有机体”,并运用文化符号学工具来进行透视,能够更好地展示“翻译”的全貌,从而有效指导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方广锠 《家教指南》2011,(3):92-105
"佛教发展中的文化汇流",指佛教的产生固然得益于印度文化的孕育,而佛教的发展则得益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乃至亚洲其他地区文化的汇流。本文从佛典翻译入手,先后探讨了两种文化交流中的格义现象、佛典翻译中的文化反浸现象、佛典编译中的文化加工现象,从而加深了对文化汇流背景的研究。文章进而提出新的论据,论证了文化汇流的存在,亦即中国文化传入印度,影响印度佛教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而且是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漉。这篇论文从文化的视角来考察佛经翻译,通过讨论佛经翻译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影响,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视角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俗学学者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科有多少经典或创新著作是翻译的结果,尽管这个问题常常被隐含了。民俗研究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因为两个领域近年来愈发成熟和关系密切。无论是跨文化或语言研究还是对文化研究都离不开文本的翻译。这种翻译不仅能提供文本,同时也能在研究新的文化时促进文化协商。民俗学者必须面对民俗与翻译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可以通过回顾历史归纳出民俗与翻译研究的四个挑战。  相似文献   

14.
英汉色彩词植根于各自的民族文化土壤之中。本文通过对比,从不同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性以及文化因素的影响角度,探讨翻译中文化因素对颜色词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旅游资源丰富,长久以来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如何让外国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旅游资料无疑是最便捷的一种途径.由于旅游与文化密不可分,旅游资料势必会涉及诸多文化因素.鉴于此,从文化视角出发,着重分析东西方文化差异给翻译造成的障碍,进而探讨应遵循怎样的翻译原则,采取怎样的翻译策略来合理有效地处理旅游资料英译中的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合理翻译弥补文化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种类的语言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文化缺失的现象。了解文化缺失产生的原因及种类,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也是一项过程复杂、内涵十分丰富的创造活动。在翻译实践中,汉语文化词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其英译充满挑战。本文从翻译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造性、历史性来具体分析对不同类型的汉语文化词语的英译,从而更好地体现汉语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熊华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7):126-128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翻译研究重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言符号的转换,而是把翻译研究置于更为广阔的文本外因素中。赞助人、意识形态、诗学成为当下翻译研究的显学。从赞助人的角度出发,分析相关翻译案例,探讨了赞助人是怎样干涉翻译文本选择、对译者施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翻译.正确理解文化语境是翻译的关键.因此,译者应处理好文化、语言、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才有望于译文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