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经济学能否运用数学并形式化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对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的考察本文发现,政治经济学运用数学和形式化是政治经济学自身发展的一种趋势;政治经济学运用数学应当符合政治经济学的要求,符合数学规范和形式化要求,应当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学逻辑与数学逻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在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理论贡献。贡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比重商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更加科学地阐释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贡献之二是马克思主义者最早系统地研究了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互动关系;贡献之三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最为科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领域的主体地位逐渐丧失,财经类院校政治经济学教学面临的困境日渐突出。政治经济学教学困境源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不足和应用性不强有关。化解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困境,确保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需要创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稳定教师队伍、增强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全国政治经济学教材与课程改革研讨会暨中国政治经济学教育科研网成立五周年纪念座谈会"于2009年4月11日在安徽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秘书处、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安徽人民出版社主办,来自全国4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数学在政治经济学及其教材中的应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以及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呈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事实和经济关系相结合,分析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和理论问题;另一方面是对这一结合过程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经过理性思维和经济学说的系统化,上升为政治经济学的新概念新思想,丰富和拓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前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运用过程,后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和创新,升华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形态的过程.两者合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育、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历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内容是研究历史上出现过、存在着不同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社会本义政治经济学史分为史前时期、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演变过程是经济学消亡论——经济政策汇编——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的定位决定了自身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时间定位、空间定位、生产力定位和学科定位决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物质和非物质利益关系。把利益关系作为研究对象,能够使政治经济学真正变成身边的经济学,可以增强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可以彻底解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矛盾,有助于完善政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只有在建设、改革开放实践中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的变革和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价值和生命力,它不仅是社会经济实践的导向,也应该是各门应用经济学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导向。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对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化问题研究进行了介绍和评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化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化的方式以及当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用化研究取得的成果等,并对这一领域研究进行了总体概览。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篇之作,它首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和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首创意义的观点,对马克思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这篇文章,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史、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考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学,深刻认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必将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增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经济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政治经济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科学。自学政治经济学有一定的难度。考生要学好政治经济学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了解政治经济学教材的体系结构,各章的目的要求。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系统化,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世纪40年代为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确立时期;19世纪50~60年代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剩余价值论为中心的狭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理论体系创建完成时期;19世纪70~90年代为创建广义政治经济学时期。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形成之源,是深刻理解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政治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加强教材建设是推动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编写一本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不仅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中主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我国政治经济学教材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凝练了教材建设中形成的共识,并对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关于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经济学是整个经济学科的基础。当下建设的政治经济学,其根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即中国化的中国经济学,使之成为中国的理论指导。西方经济学我们在引进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去粗取精,为我所用。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对西方经济学的借鉴和摈弃的关系,适应时代的实践的要求,努力实现政治经济学在课程内容体系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是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入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他的一切政治经济学论著都包含着批判的内容和精神,不少论著名称都带有“批判”的字样。他的《资本论》的科学体系,正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展开的。他的宏伟的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建造过程,就是一个彻底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过程。我们必须学习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典分析和批判,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评论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其他外国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16.
无论从政治经济学学科产生的历史来看,还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看,政治经济学都应是经济学,而不是政治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也是经济学。我们应当克服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影响"政治经济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而且事关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目前,有多种因素影响着"政治经济学"教学的良性运转,导致学生对此课程兴趣淡漠,教学效果欠佳.在此,我根据教学中的感悟,对"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现实和理论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着重论述了在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中,应正确处理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关系,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9.
张洁 《文教资料》2011,(15):203-20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学在大学教育中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如何使政治经济学教学适应时代发展,是政治经济学教学科研工作者面临的难题。本文对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教学四种教学模式作了探索和思考,以期增强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和精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和本质属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代的发展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进一步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对于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