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育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说过:“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生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又说:“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孔子以“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其中的“乐”就是美育。五四前后,教育家王国维、蔡元培等都曾大力倡导过美育。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所有这些,说明美育在培养人的品德和陶冶个性方面有较大的作用。十八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指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确切地讲,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热爱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在各科的教育教学中,都应发掘教材中蕴含着的丰富的美育课程资源,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2.
一、美育的重要作用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审美实践的训练,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审美理想,从而陶冶人们的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 对于美育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很多精僻的见解。孔子把“乐”列为四教之一。《论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就是美育。他把“乐”看做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明确提出了美育是教育的内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鉴别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及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古今中外都把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就有“乐”。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论语》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则把“乐”看作是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我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  相似文献   

4.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美育,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和社会)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要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一代新人。美育的含义美育这个名词的出现,虽然是近代的事,但是美育的事实早就存在于我国古代的教育之中。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弟子,“乐”就是进行美  相似文献   

5.
所谓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美育,它不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6.
<正>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塑造健全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美育的作用与意义早在古代我国就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法,成于乐。"其意思是说国家要太平,百姓要遵纪守法,美育十分重要,要提倡诗歌,音乐和礼节。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美育 ,如何进行美育 ?有人认为 ,“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概言之 ,美育是实施“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主要包括审美形态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 ,来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结构的识辨能力 ;美感教育 ,主要是通过对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艺术品的欣赏 ,来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包括感觉、情感、想象、理解…  相似文献   

8.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途径和桥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贯彻普通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部分。 早在古代,我国就十分重视美育的作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国家要太平,百姓要遵纪守法。美育十分重要,要提倡诗歌、音乐和礼貌。 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学科教育中重视美育不仅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陶冶学  相似文献   

9.
美育,即审美教育,亦称美感教育。它主要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和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求塑造合乎时代需求的审美素质。苏霍姆林斯说:“美似乎在打开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不良的、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美教给人识别恶,并与之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10.
美术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入不可缺的重要手段。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知道,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美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言于礼,成于乐。”其中的“乐”就是指陶冶情操的2术教育。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学校教育也有“三2”、“七2”的教育之说。在当代,我国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更是重视美育,首次把美育纳入他自己提出的新式教育方针(德育、智育、体百、美育)之中。他把美育分成为…  相似文献   

11.
陈建国 《成才之路》2010,(13):44-44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其实处处都体现着美,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注意去引导学生品味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美,语言种种特色的美,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从而激发他们去感受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情感为目的者也。”这一观点揭示了美育与美学理论的关系,肯定了美学理论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确切地说,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美的欣赏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的一种教育。为了提高人材素质,高等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美育的思想和实践在古代早已存在。西方的古希腊和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美育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在西方,如“希腊雅典之教育,以音乐和体操并重,而更重文艺。音乐、文艺乃纯粹美育。体操者,一方以健康为目的,一方实以使身体为美的形式之发展。”雅典在培养人材方面,除军事体操锻练健康的体魄外,还有德、智、美教育,十分注意对公民进行多种才能的培养。古希腊罗马时期,一些思想家继承了雅典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虽说爱美是人类的天忭,但要培养荚的情操与鉴赏的兴趣及观察力,使人生充满乐趣,人格健全,确实有赖于美感教育的推行。鉴于此,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存民国元年便极力倡导美育,认为美育应列为教育的宗旨,并在我国首次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语文教育大师叶圣陶也非常重视语文审美教育,他说:进行美感(即审美)教育,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与美的感受相结合的情感教育。可以说,美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及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或者说,美育是对人的情感、人的思想、人的想象、人的真善美进行培养与引导的一种教育。由于美有形象性,所以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美育;由于美有愉悦性,所以人们比较愿意接受美育;又由于美有感染性,所以美育能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就是说,作为个体的人,美育作用的是人的修养、气质、品德、人格;作为整个民族,美育作用的是国民的文化、国民的精神、国民的性格、国民的灵魂。美育像春风,“随风潜入…  相似文献   

15.
石靖 《陕西教育》2003,(5):37-37
自古以来,“美”与“善”就是一对双胞胎,密不可分。古代教育家早就要求教育应该美善结合,要符合“寓德于乐”的原则。如:孔子对《韶》的评价“尽美矣,又尽善矣。”教育家蔡元培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见美的教育价值。现代教育观念认为,美育不仅能提高审美能力与发展美感心理,更是对人的灵魂的重塑和精神的提升。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美育是音乐、美术等艺术类学科的任务。其实,细心分析不难发现各科教学中都富含着美育因素,尤其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及其本质规律的生物科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挖掘美育因素,达到以美育德的目的。笔者在进行《花的结构》一节教学时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等学校正在反思中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大力加强美育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有健美的情操,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高尚的欣赏趣味,正确分辨美丑的修养和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美、欣赏美、评价美、创造美的能力。我国美育学者王朝闻在他的《做青年美育的导游者》一文中将美育的作用概括为“辨别是非的理论能力,辨别善恶的伦理能力,辨别美丑的情感能力。”这里需要附带说一句,美是有  相似文献   

17.
郭雪峰 《学语文》2007,(2):56-56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教育人,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  相似文献   

18.
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美育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生活情趣,使学生变得高尚,在思想感情方面得以健康发展。语文教学在美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包含着美育,美育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以美育人,以美怡情,培养学生高尚美好的情操,是语文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蔡元培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美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正确认识美的各种形态。而语文教材,可以说是集各种形态之大成,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美的系统。”因此,…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德国著名诗人席勒也曾说过:“若要把感情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变成审美的人。”可见,审美是人本身的需要。学生爱美、求美之心非常强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审美对象中择取审美表象,并与联想与想象融为一体,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意象,使学生在美的教育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产生审美的情趣,激发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对人的教育作用 ,人类早有发现。在我国奴隶制时代商周时期的“国学”里 ,所制订的基本教学内容“六艺” ,即 :礼、乐、射、御、书、数中 ,我们就可以看出 ,“乐”同“礼”一样 ,放在“六艺”的首要位置 ,是培养人道德情操的重要内容。“六艺”包括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因素 ,可以使人才得到和谐发展。其中“乐”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对音乐的教育作用高度重视。他曾说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儒家亚圣孟子也说 :“仁言不如乐声之入人深也。”荀子说 :“乐者 ,治人之盛也。”太史公司马迁还说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