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在日语学习中,常感到格助词用法比较多,而且容易混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格助词"に"的用法进行了调查,并对误用和混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受母语影响和与格助词"で"易产生混用是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韩国语是黏着语,其中包含大量的助词,而助词中用法相似的又有很多。这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正是对这些相似的助词的辨析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罗芳 《科教文汇》2009,(12):253-254
“一”是韩国语中经常使用的语尾中的其中之一,有着多种语法解释。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既可以用在动词后也可以用在体言后,此语尾有表示环境、提示、推理判断等多种含义。通过连接语尾“一 ”在韩国语的语言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语法上的一些细微差别的研究,使学习者能正确使用语尾的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4.
金艺玉 《科教文汇》2013,(19):137-138
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四种语言结构中属于粘着语,其语法关系依靠接在词干后面的附加成分才能体现出来。中国学生在学习韩国语时,由于受母语汉语的影响,特别容易把助词漏掉或者错误使用。本文通过对经常混淆的两组助词" "与" "进行对比研究,剖析其特点,找出不同点,为韩国语的学习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判断介词的依据汉语的介词大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动词转变成介词有两种情况:一是词汇意义丧失只有语法意义,如“把”“被”指表示构成“被”字句和“把”字句。二是虽然虚化,仍保留了一些词汇意义,如“替、为”等。“给”就是这样一个处于后一种状态的半虚化介词。因此判断“给”是介词还是动词就有一定的难度。朱德熙认为“给”作为介词是“服务”义,作为动词“给予”义单从意义进行区分实在很难。判断是介词还是动词,应从形式入手,看其是否具备了动词或介词的语法特征。例如:①靠着墙吃饭。②拿了衣服走出来。③拿生命开玩笑。④靠死工资吃饭。①②“靠、拿”后有助词“着”“了”等助词,因此是动词。③④“拿”“靠”本身意义虽有改变,有“凭借”义,但更主要的是这时其后不能加“着、了”等助词。⑤给小李一杯水喝。⑥给小张买了本书。⑤“给”带双宾语,后边可加“了”“过”,所以是动词;⑥则不能加“了”“过”,指表明“为谁”“替谁”而买。  相似文献   

6.
郑丹 《科教文汇》2007,(11X):194-194
助动词“たい”接意志动词的他动词表示愿望时,动作的对象用格助词“が”还是“を”,是日语教学中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迄今日本中学语法教科书中认为“が”是规范的说法,但另一方面,实际应用中,“~を~たい”似乎占了多数,而且有的情况下还只能用“を”。在 此,对日语学习中什么时候用“を”什么时候用“が”略做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是韩国语中经常使用的语尾中的其中之一,有着多种语法解释。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既可以用在动词后也可以用在体言后,此语尾有表示环境、提示、推理判断等多种含义。通过连接语尾"■"在韩国语的语言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语法上的一些细微差别的研究,使学习者能正确使用语尾的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8.
武玉丽  王坤 《科教文汇》2009,(7):259-260
在山东临沂方言中,虚词“来”与“去”有很多不一样的用法,主要从趋向意义对语法意义的影响,充当时体标记,作为语气词三个方面论述了临沂方言中“来”与“去”作为助词用法上的区别,通过唐宋以来文献材料中对“来”“去”使用的考察,证明了“来”、“去”是近代汉语用法在临沂方言中的保留。  相似文献   

9.
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也是常常困扰着对外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的一个环节。设计相关语境、提供例句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常用,也是学习者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方式。但由于汉语与学习者母语语法系统的差异和学习者汉语水平有限,学习者往往不能在有限的例子和练习中把握汉语特有的语法规则。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建构语法规则,将极大地有助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0.
侯志伟 《科教文汇》2012,(5):69-69,76
《列子》中的“所”主要分为结构助词①、名词、作为被动句标志的助词“所”等三大类,其中结构助词占绝大部分.结构助词“所”与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结合,或者先与介词结合,再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具有类名词的功能,可在句中承担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11.
母语负迁移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语言学习现象,学习者在词汇、语法、篇章和书写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考虑到英汉语法巨大差异导致时态概念的不对等,以及时态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和重点,研究母语负迁移对英语时态学习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从“时”和“态”分解的视角对中学英语的时态教学进行深入分析,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态提供新的视角和理念。  相似文献   

12.
王月婷 《科教文汇》2008,(1):172-172
在日语的类义表现中,格助词都可以表示移动动作的起点、经由点,有时两者可以互换。但各自有其特定的意义及用法,不能随意互换的情况也常常出现,这是日语学习者常常遇到的难题。本文笔者将从两者的基本用法出发。总结出此类义表现的使用异同。  相似文献   

13.
国家已经开始实施全面授课汉语策略,民族学生遇到了很多汉语语法问题,特别是汉语语法中的层次分析、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汉语个体动词的运用等较复杂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把汉语作为非母语的民族学生。本文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分析,以便民族学生掌握一些语法难度较大的知识,从而很好地运用语法。  相似文献   

14.
刘犀灵  刘俊霞 《科教文汇》2011,(10):144-145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发音、词汇、表记、语法等各个方面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母语的干扰。本文主要从发音方面探讨中国学生在学习日语时所受到汉语发音的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洪涛 《中国科技信息》2005,(11):186-186,179
文章主要对双峰方言中几个常用的表示完成体的助词“解”、“哩”和“解哩”用法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它们各自运用场合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相似文献   

16.
武月梅 《内江科技》2009,30(5):184-184
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日本在文化方面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消极的干扰作用。这些干扰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完全以汉语的思维来表达日语,导致助词的误用或者是多用;或者出现主语和谓语不匹配;或者学习者完全不考虑日语语法规则,按照汉语的说法,将日语生硬地组织起来。本文主要以汉语和日语中定语表现形式的异同来说明汉语对日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场所副词格助词是韩国语语法中的一个要点,它主要由"-■"和"-■■"两个助词来体现。两个助词表达的语义通常是相反的但同时又有相通的特点。"-■"表示的是动作存在,到达和涉及的场所,而"-■■"是动作活动,出发的场所,表面上看他们是比较清晰的两个相对的概念,事实上在具体的使用上他们又有重合之处,而且从不同分类方法来看他们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刘莉 《科教文汇》2012,(28):148-148,183
有很多学习者和教学者在为弄不清日语中“も”和“でも”这两个提示助词的具体用法和区别而困扰,而相关资料却极少。基于此现象,本文就“も”和“でも”的用法异同作了深入的阐释对比。  相似文献   

19.
母语迁移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是语言学当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在中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二语言即是英语,母语为汉语。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知识系统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本文通过分析母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影响,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张登美 《科教文汇》2013,(25):135-136
「に」和「で」是日语学习中常见的两个助词,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语法作用方面学生因分不清二者的用法而极易用错。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此总结「に」和「で」的语法教学要领,通过正误分析对比讲解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