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春宇  史利  张文 《体育学刊》2024,(1):143-148
空间知觉能力是决定足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关键,更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核心因素。选取20名国家一级足球运动员(专家组)和20名高校足球俱乐部的体教专业大学生(新手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探讨心理旋转任务下行为绩效、前额叶脑血氧(Oxy-Hb)激活以及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1)专家组心理旋转任务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P<0.05),反应时显著短于新手组(P<0.01)。(2)专家组左右侧背外侧前额叶、额极区和右腹外侧前额叶激活低于新手组(P<0.05),并且脑间功能连接协同更强。研究认为,长期足球训练能够改变运动员的空间知觉加工模式,提高神经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大脑网络连接性,对认知功能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得失情境下不同水平守门员的风险偏好的行为规律,并探讨得失情境下守门员知觉预测能力的变化及其相关认知神经特征。方法:采用单因素的实验设计,探索不同水平守门员基于先验信息进行知觉预测的大脑活动差异;采用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究得失情境信息影响守门员风险偏好和知觉预测表现的神经机制。结果:1)专家组守门员的知觉预测正确率显著高于新手组守门员,专家组与新手组的右侧角回和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存在显著差异。2)损失情境下,两组守门员均偏好低风险低收益任务;收益情境下,专家守门员偏好高风险高收益任务。3)得失情境下,守门员的知觉预测组间差异不显著;在损失情境下,新手守门员知觉预测表现得到显著提升,右侧角回和视觉联络皮层激活显著增强。结论:1)守门员的知觉预测优势与右侧角回和背外侧前额叶有关。2)得失情境下的风险偏好规律在守门员中部分具有适用性。损失情境能增强新手守门员的右侧角回和视觉联络皮层激活程度,提高知觉预测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探讨运动负荷引起执行功能变化的脑机制。方法:通过近红外光谱功能成像(fNIRS),测 量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16名大学生局部脑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并考察神经激活与行为表现的关系。结果:行为试验中,运动任务的反 应时显著低于对照任务(t(1,15)=-4.93,P<0.001)。近红外光谱试验中,右侧前额叶皮质区(R-DLPFC),运动任务的oxy-Hb信号显著高于对照任务 (t(1,15)=4.25,P<0.001);右侧额极区(R-FPA)上,运动条件下的oxy-Hb信号也显著高于对照任务(t(1,15)=4.06,P<0.001)。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短 暂提升大学生的执行功能水平,其中,Flanker任务的行为操作表现有所提高,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R-DLPFC)与右侧额极区(R-FPA)的神经 激活水平有所增加,且局部脑区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行为操作表现的提高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和新手返回抑制能力的影响,以及在不同任务条件下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的认知特征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采用线索-靶子与Go-NoGo相结合的实验范式,记录在不同任务类型和线索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等行为特征,并同步记录其脑神经活动的峰波幅和潜伏期等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特征,揭示跆拳道专家(专家组)和新手(新手组)返回抑制控制能力的差异,旨在探讨任务类型-线索条件对跆拳道专家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结果:1)专家组和新手组反应时(F=9.820,P=0.002<0.01)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专家组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新手组;专家组和新手组均出现了返回抑制效应,专家组的返回抑制量大于新手组。2)不同脑区诱发P2(F=10.595,P=0.000<0.01)、N2(F=6.407,P=0.007<0.01)和P3(F=2.923,P=0.038<0.05)的峰波幅存在非常显著或显著差异;专家组和新手组诱发P2(F=6.212,P=0.018<0.05)、P3(F=9.042,P=...  相似文献   

5.
考察篮球运动员在多目标视觉追踪任务中的表现。专家组为篮球后卫、中锋和前锋各14人,新手组为篮球专选学生14人,实验运用多目标追踪和变化检测范式考察各组别在不同目标数条件下的追踪正确率。结果表明:随着目标数增多,专家组的追踪正确率与新手组的差异逐渐显著,出现显著性差异的顺序依次为后卫、中锋和前锋。专家组组块化的效率高于新手组;后卫的多目标追踪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中锋略好于前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秀运动员运动表象的脑活动特征。方法对健身运动的专家4名和新手8名进行ERP实验,全部为20~25岁的女性。采用组间设计,观看和表象(回忆)两种实验条件,刺激材料为剪辑的全国健身比赛的女子视频。结果观看时:(1)视觉二级区两组均出现P380,专家组激活波幅低于新手且存在显著性差异;(2)运动区域专家组激活程度更高。表象时:(1)专家组表象时间更贴近动作视频的时间;(2)FP1、FP2、F3、F4、FC1、FC2、Cz和T7等电极点表现出专家激活高于新手,且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秀运动员对输入信息加工具有心理资源节省化特征;运动表象的ERPs在额叶区、运动区和颞叶区的激活波幅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人在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时前额叶的激活模式,并结合行为学表现评价急性弹力带运动对其工作记忆的改善效果。方法:招募20位高龄老年人,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采集N-back任务和前额叶皮层的激活情况。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实验条件、记忆负荷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以及简单效应。结果:运动条件的正确比例分数显著高于控制条件(P=0.01),正确率显著高于控制条件(P=0.02),7条通道的激活水平均表现为运动条件显著高于控制条件。结论:中低强度的急性弹力带运动可改善高龄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表现,对中、高记忆负荷影响具有选择性,可通过提高背外侧前额叶和额极区的激活水平改善工作记忆。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经颅脉冲电刺激仪(transcranial pulsed current stimulation,tPCS)对完成体力任务、认知任务和混合任务后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讨tPCS干预对运动员疲劳感及大脑皮层局部血流的影响。方法:24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真刺激组(n=12,电流1.5 mA,持续15 min)和假刺激组(n=12),在刺激前后进行疲劳感的问卷测试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数据采集。结果:真刺激组RPE结果显著优于假刺激组(P<0.05);真刺激组体力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3、ch5、ch8;认知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2、ch6、ch9、ch10、ch14、ch18、ch21;混合任务tPCS干预后被显著激活的通道为ch1、ch2、ch6、ch12、ch13、ch17、ch22。结论:tPCS能够有效降低运动员主观疲劳感;tPCS能够选择性增加与任务有关脑区的血氧含量,具体表现为,体力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运动皮层,认知任务后tPCS干预显著激活大脑额极区、Broca三角部、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相似文献   

9.
优秀散打运动员特征搜索的特点与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秀散打运动员特征搜索的特点与神经机制,以及任务难度对运动员特征搜索行为反应与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将散打专业运动员作为专家组、散打初学者为新手组;运用事件相关电位记录等技术,采集被试完成不同难度特征搜索任务的反应时和脑电位;比较专家组和新手组的反应时和P1、N1的潜伏期、波幅,比较不同任务难度下被试的反应时和P1、N1的潜伏期、波幅.结果:专家组特征搜索速度明显快于新手组,特定脑区诱发的P1潜伏期比新手组短,N1渡幅显著大于新手组;不同任务难度下被试特征搜索的反应时呈显著性差异,不同任务难度间N1波幅具有显著性差异,难度越大N1波幅越大.结论:优秀散打运动员在特征搜索时具有速度快的特点,主要与其大脑皮层顶区、枕区激活时程较短、付出的心理能量较多有关;采用了以追求速度为主的反应策略;任务难度不影响特征搜索的反应速度,但影响心理资源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10.
张怡  周成林 《体育科学》2012,32(12):24-34,49
以网球比赛相持阶段为背景,将43名被试分为专家组、二级组、新手组,运用时间阻断技术记录被试在不同时机判断击球线路的行为特征及事件相关电位.结果显示:专家网球运动员在对手击球前80 ms表现出明显的反应速度优势,在各时间点预判准确率均明显高于新手;在实验材料呈现早期,顶枕区诱发出明显的P1成分,且专家组波幅最小;专家和二级运动员的N1波幅小于新手;专家组N200潜伏期最长;新手组P300潜伏期最长;各组被试大脑左半球800~1 900ms的晚期慢波的平均波幅均高于右半球;在500~700ms,800~1000ms,1 400~3 000ms时窗内,专家组和新手组在各脑区诱发LNC和LPP的平均波幅均有显著差异;在对方触球前80 ms做出预判时,专家组诱发的N250成分峰值最大,新手组N250潜伏期最长.这一结果说明,专家网球运动员能在信息量呈现尚不完整时把握有利时机,决策反应既快又准;专家运动员在对刺激任务的感知阶段投入的脑资源少,而将更多的认知资源分配于对刺激材料的类比、加工阶段,使之能够快速提取、整合信息,及时调整策略,做出决策,表现出明显的认知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足球运动训练对运动员静息态下与视觉注意和视觉运动协调加工整合的相关脑区的影响。方法:以国家二级及以上足球运动员和无运动等级的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运动组(n=33)和对照组(n=34)。基于静息态脑电信号,比较各频段功率谱密度、脑源激活以及脑功能连接的组间差异性,进一步探讨足球运动员静息态下脑区的激活与脑功能连接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在θ、α(P<0.01)、β(P<0.05)和γ(P<0.05)频段相对功率谱密度均有增高。睁眼静息态标准化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溯源结果显示,在全频段中,各脑区的神经电活动变化不一,运动组右侧颞叶的颞中回(BA21)、MNI(65,-40,-15)等表现阳性差异,在左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MNI(-40,-40,55)等表现阴性差异;δ频段运动组在右侧颞叶的颞中回(BA21)、MNI(65,-40,-15)等表现阳性差异;θ频段运动组在左侧额叶的额中回(BA10)、MNI(-30,40,25)等表现阳性差异;α频段运动组在大脑激活区域最大,右侧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MNI(40,-50,50)等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试验探讨不同等级羽毛球运动员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对非目标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不同等级羽毛球运动员,其中专家组8人(运动等级国家健将级),新手组8人(某体育学院专选班大学生),采用多目标追踪(MOT)范式、点探测技术相结合的办法,探讨不同等级羽毛球运动员对非目标的抑制机制。结论:不同等级运动员在多目标追踪任务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等级运动员对于探测刺激的觉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新手组和专家组在不同区域探测刺激的觉察率都是不同的,并且具有显著的位置主效应;专家组与新手组在判断不容易混淆的非目标时,抑制机制相同,即全部为基于客体的抑制;专家组与新手组在判断容易混淆的非目标时,抑制机制不同,新手组的抑制机制为基于客体的抑制占据优势,而专家组的抑制机制为基于特征的抑制占据优势。意义:通过多目标追踪范式引入点探测技术,区别不同等级羽毛球运动员多目标追踪正确率与点探测觉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能够区别不同等级羽毛球运动员对非目标探测刺激抑制的差异,并为产生的差异进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注意网络测试范式探讨不同级别青少年拳击运动员各注意子网络的差异。方法:选取黑龙江体工队拳击健将运动员十人,吉林体育学院二级运动员十人,对这二十名拳击运动员进行注意网络测试,在进行行为学测试的同时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运动员各脑区的血氧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健将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注意网络中警觉网络和执行控制网络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学结果表示在警觉网络中,两组运动员在rIPL处血氧激活量具有显著性(P<0.05);在定向网络中血氧激活量在rIGF处差异显著(P<0.05);执行控制网络中血氧激活量在rIPL(P<0.01)和rDLPFC(P<0.05)处差异显著。结论:拳击运动员的级别越高,警觉网络效应和执行控制网络效应越强;背外侧前额叶激活区域越大,运动员的执行控制功能越强。  相似文献   

14.
利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SET)对射击、射箭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脑电超慢涨落图信号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1)与普通人相比,射击、射箭运动员的全脑多巴胺的平均激活水平低于普通人,两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具体到各脑区,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右侧的额区、运动区及顶区。在这些脑区中,普通人的值均高于运动员。(2)优秀的射击、射箭运动员与一般的射击、射箭运动员相比,他们的全脑各神经递质的平均激活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而对各脑区各递质的激活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INH在大脑的左侧额区、5-HT在左侧后颞区、Ach在左侧顶区、DA在右侧枕区及左侧后颞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NE在左侧顶区、EXE在右侧顶区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对步枪、飞碟、手枪、移动靶及射箭五个项目运动员的全脑各神经递质平均激活水平的对比分析发现,各项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对各脑区各递质的对比分析发现,INH、5-HT、EXE、NE的激活水平在右侧顶区、左、右颞区、右枕区,不同项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长期弹力带运动改善高龄老年人工作记忆的效果,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探究可能的脑机制。方法 将60名高龄老年人随机分为弹力带组与对照组,弹力带组接受16周、每周3次、每次40 min的弹力带干预,对照组保持原有生活状态;采集实验前后受试者完成工作记忆任务期间的前额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反应时的时间×组别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确率的时间×记忆负荷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正确反应率的时间×组别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合血红蛋白结果显示,9条通道组别×时间×记忆负荷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规律性中低强度弹力带抗阻运动能改善高龄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表现;在低记忆负荷时前额叶激活不明显,中、高记忆负荷时双侧腹外侧前额叶、左背外侧前额叶、左额极区显著激活,这种前额叶激活优化模式可能是弹力带抗阻运动改善工作记忆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水平运动员进攻战术预判决策的视觉搜索特征和空间工作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SWM)容量的影响。方法:共选取27名被试,采用2(运动水平:专家组、新手组)×2(SWM容量:高容量组、低容量组)双因素实验设计,以回忆报告范式测量被试SWM容量,以还原拍摄的“3 v 2”真实比赛录像视频为战术决策任务材料,采用Dikablis Professional头戴式眼动仪,配合D-Lab 3.0、SPSS 25.0、GraphPad Prism 8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统计分析和绘图。结果:1)专家组战术决策更敏捷、合理(P<0.01),原因是专家组多采用“大眼跳、注视集中”的经验驱动搜索策略,有较高的特征提取和模式匹配能力。2)高容量组战术决策的敏捷性显著低于低容量组(P<0.01),SWM容量影响专家组进攻战术预判决策的视觉搜索特征,高容量专家组采用“小眼跳、注视集中”的刺激驱动与经验驱动相结合的视觉搜索策略,在空当(P<0.05)和近端防守球员(P<0.01)AOI投入较多的注视次数,在空当AOI投入较长的注视时间(P<0...  相似文献   

17.
不同级别中国象棋运动员脑功能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中国象棋大师级和一级棋士级运动员大脑功能的不同,讨论"项目内稳态"的神经表现.方法:采用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应用基于Matlab的统计参数图软件(SPM)分析第1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中国象棋运动员脑区激活信息.结果:大师级运动员有范围更广、程度更高的脑区激活,主要体现在右侧中央前、后回和左侧额叶上、中回,一级棋士右侧枕叶上回激活程度更高.结论:中国象棋大师级运动员在逻辑推理、空间工作记忆和运动控制等方面的水平比一级棋士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优秀排球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的大脑结构进行研究,探讨多年的动作技能学习和运动训练对优秀排球运动员大脑结构产生的可塑性变化.方法:采用Siemens Magnetom Tri0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0名优秀排球运动员和20名普通大学生安静状态下进行全脑MRI扫描.数据通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高斯平滑等预处理后,采用SPM 8分析组间全脑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差异,采用最优化的VBM获取高分辨率的全脑图像.将Freesurfer测量出来的皮层厚度数据进行组间方差分析,找出组间皮层厚度存在显著差异的区域.结果:运动员在大脑右半球枕叶外侧上的灰质体积要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大脑右半球枕叶外侧上的皮层厚度要显著厚于普通大学生.出现显著性差异的主要脑区部位是负责视觉加工的脑区.结论:优秀排球运动员多年的动作技能学习和运动训练能够对其大脑右半球负责视觉信息加工的枕叶脑区结构产生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太极(八法五步)对大学生刷新功能的影响及其脑机制,为提升大学生刷新功能提供新的途径和科学依据。方法:以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3(组别:太极组、健步走组、对照组)×2(时间:前测、后测)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8周运动干预前、后使用3-back任务评价刷新功能,同时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检测脑自发神经活动。结果:1)在刷新功能上,太极(八法五步)显著降低了刷新功能反应时,且显著优于健步走组、对照组。2)在比率低频振幅(fALFF)上,太极(八法五步)显著增强了2个脑区的fALFF,即右侧梭状回、左侧内侧额上回,显著减弱了2个脑区的fALFF,即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旁小叶;健步走显著增强了1个脑区的fALFF,即右侧梭状回,显著减弱了2个脑区fALFF的增强,即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中央旁小叶;与健步走相比,太极组左侧内侧额上回的fALFF显著增强。进一步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太极(八法五步)干预前后刷新功能反应时变化与右侧背外侧额上回fALFF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右侧背外侧额上回fALFF的减弱能够显著预测刷新功能反应时的降低,预测力为80.2%。3)在功能连接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新手-熟手-专家”研究范式,对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的注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发现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注意品质的特点及其专家型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特征的核心指标,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训练和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由北京师范大学殷恒婵老师编制的《注意力测验》,对140名乒乓球运动员(有效人数132人,男82人,女50人)进行注意能力测试.结果:新手组、熟手组、专家组在注意分配能力及注意广度方面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注意稳定性和注意转移方面,专家组的注意能力显著优于新手组和熟手组(P<0.05).结论:可将注意的稳定与集中、注意的转移(灵活性)、注意分配作为乒乓球专项选材与训练监控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