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以大学生为样本研究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组态成因,有助于丰富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为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干预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个体和情境两个角度对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通过使用fsQCA软件和R软件进行必要性和充分性分析,得出6个条件变量中没有数字囤积行为的必要条件,有5条路径可以引发数字囤积行为,并根据其特征和核心条件的分布,可进一步整合为防患未然型、精准定位型以及要素聚合型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2.
赵栋祥 《情报杂志》2022,(8):194-200+184
[研究目的]回顾和梳理国内外各学科领域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研究,以期为图情档学科视阈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系统论述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研究的缘起;深入解析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概念内涵;并详尽梳理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研究的主要议题及成果。[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研究主要包括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模型构建、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机理分析以及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测量评估三个议题,每个议题都出现了一些代表性成果;但整体来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研究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尚存在学科交叉融合不足(尤其缺少了信息管理学科的贡献)、研究内容和问题域有待拓宽、理论发展和模型构建较为缺乏等不足;并据此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的发展导致用户大量囤积数据信息的现象出现。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数据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模式,为大学生克服数据囤积症、提高数据管理能力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过程]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继而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系统编码,构建大学生数据囤积行为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数据囤积行为受到情境因素、数据因素、主体特征、主体需求和主体认知的共同影响;减少数据囤积行为的客观因素包括内存有限、信息失效,主观因素包括价值迁移、情感变迁。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研究生的学术性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后果。[方法/过程]对20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从中提炼出44个概念、16个范畴和8个主范畴,从而系统揭示出研究生学术性数字囤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后果。[结果/结论]研究生学术性数字囤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研究生个人因素(个体差异因素和心理动机因素)、学术性数字资源因素(学术性数字资源的质量特征因素、数量特征因素和获取特征因素)和环境/情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任务情境因素);研究生学术性数字囤积行为的主要后果包括心理性影响(认知性影响、情绪性影响)、行为性影响(影响个人学术信息管理行为和科研任务完成)、经济性影响(购买存储设备和网络存储空间服务的花费)和社会性影响(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和增进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钱龙  李丰  钱壮 《资源科学》2019,41(10):1859-1870
中国高校食堂中的食物浪费现象较为突出,为揭示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浪费食物的关键原因,本文使用直接称重法,对29省29所高校食堂食物浪费进行了大规模抽样调查。基于9192份大学生问卷,本文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饮食特征、信息干预和区域特征5个维度,探索了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高达74%的大学生有食物浪费行为,人均就餐食物剩余重量达到61.03 g/餐,每人每餐平均食物浪费率为12.13%。②整体而言,女性相对男性、本科生相对研究生浪费食物更严重,日常就餐浪费频率越高个体的食物浪费情况越严重;家庭经济条件越好的个体越浪费食物;购置的饭菜重量越大、对饭菜口味的满意度越低个体越浪费食物;相对于在北方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在南方高校就读大学生的食物浪费情况更严重。③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南方籍和北方籍大学生的食物浪费行为的因素有所差异,但性别、浪费习惯、家庭经济水平、饭菜重量、对饭菜口味的满意度对南方籍和北方籍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显著影响与整体样本保持一致。因此,要高度重视高校食堂场所产生的食物浪费,根据大学生食物浪费行为的特征和规律,针对性地出台引导性措施以有效减少“舌尖上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王明  杨海华 《现代情报》2015,35(2):169-172
文章对国内外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上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及相应对策,提出了今后在此方面的研究方向和策略。此外,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对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启示作用,主要包括高校图书馆应加强大学生信息道德教育;深化文献检索课改革,提高大学生网络检索能力;提升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帮助边远地区大学生实现数字脱贫;开展不同类型的信息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7.
吴京津  边辉 《科教文汇》2011,(30):146-14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前成年期。与此同时,这一时期又是个体养成独立性和健康行为模式的关键时期,个体容易从事多种促进和危害健康的行为。本文从现阶段普通高校大学生健康行为及相关生活方式的研究现状及实施方案这两个阶段进行阐述,以此来说明全面了解现阶段大学生健康行为的成因及差异、探索最佳解决方式与途径、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和充满活力的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干预和预防的措施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大学生的强迫症状个体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大学生中的强迫症状个体的信息检索行为特点,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学生数字阅读特点及阅读素养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数字阅读时代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阅读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个体阶段性健康行为改变中信息获取行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样本总体,利用跨理论模型,针对其每个阶段的健康信息获取行为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了解个体不同阶段健康信息行为改变中各个阶段的健康信息行为的特征差异,为个体健康行为的改变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软科学》2019,(11):6-10
基于资源与能力理论视角,揭示创业资源和创业能力对个体选择兼职创业行为的影响;数理分析兼职型创业者效益函数,并结合仿真分析和实证检验,探究兼职型创业者的生成机制。结果表明:由于创业精力和时间约束,加之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和机会成本影响,创业资源对个体选择兼职创业行为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由于创业风险性较高,创业能力相对薄弱的个体倾向通过兼职创业行为检验创业设想。部分兼职型创业者在创业资源和创业能力得以积累提升后,会转入全职型创业。  相似文献   

12.
程慧 《科技管理研究》2023,(18):195-202
针对较少研究探讨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何影响和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现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研究数字技术背景下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对象为389名参加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广东大学生,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采用Amos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创业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而主观规范的影响不显著;创业态度在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与创业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从激励政策、高校教育、企业协同等角度提出需要调整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方向、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各类企业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孵化资源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探讨大学生群体获取数字音乐信息的现状,总结其使用数字音乐信息的规律。[方法/过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在校大学生获取数字音乐信息的主要途径,结合信息行为理论分析其使用特征。[结果/结论]大学生选择和使用数字音乐信息获取途径将网络平台作为首选,并且受专业和马太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双创"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较多,但较少涉及个体的行为风格.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实证检验掌控、影响、稳健、谨慎、外向和内向型6种行为风格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掌控型和谨慎型行为风格无显著影响;影响型和外向型行为风格显著促进了创业意愿;稳健和内向型行为风格显著抑制了创业意愿.按性别分组发现:掌控型行为风格仅促进了男生的创业意愿;影响型行为风格仅促进了女生的创业意愿;稳健和内向型行为风格对男生创业意愿的抑制作用更大;谨慎型行为风格对男生、女生的影响均不显著;外向型行为风格对男生创业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论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选择和创业教育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者首先对身体自我概念进行概述,其次在身体自我两个方面特征的基础上,对其锻炼动机和行为的特点进行理论阐述,目的就是深入探查身体自我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个体锻炼行为的发生机制,同时为寻求更有效的大学生锻炼行为对身体自我影响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33)
数字媒体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对学习带来的影响,让大学生合理有效地将数字化阅读运用到学习上给出了建议,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数字时代随着阅读载体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的阅读行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学生更爱选择方便快捷的数字阅读方式进行读书。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在数字阅读的冲击下,图书馆应如何进行高效性、创造性的阅读推广工作,科学地引导大学生进行阅读,已成为图书馆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1]。  相似文献   

18.
赵君  鄢苗  魏炜 《科研管理》2019,40(8):156-165
通过41个高校科研团队的176名博士生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本文构建了一个科研不端行为从团队传染至个体的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结果发现: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团队科研不端行为正向影响第三人效果;第三人效果正向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第三人效果在团队科研不端行为与个体科研不端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默许沉默正向调节对第三人效果对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默许沉默正向调节团队科研不端行为透过第三人效果影响个体科研不端行为的中介作用。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内江科技》2013,(6):54+30
人际交往是个体与周围人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沟通的过程,它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往活动。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社会化和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沟通能力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赵伟 《科教文汇》2009,(35):88-88,91
大学生道德失范是在新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大学生情感认知的没落伴随在行为上的无道德性。导致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个体道德心理原因则是引起道德失范的一个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