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正>卡拉特汗国是俾路支斯坦地区19世纪最大的政治实体,且处于英国和俄国争夺中亚势力范围“大博弈”对抗的前线。19世纪初,由于新即位的统治者年幼,缺少对国家事务的处理能力,无法处理大汗与各个部落首领的关系,卡拉特汗国陷入了长时间的内乱。在此期间,汗国的领地纷纷宣布独立,邻国乘虚而入,占领土地。内外交困时,1839年英国派兵进攻卡拉特汗国,卡拉特汗战死,新汗被迫和英国签订条约,卡拉特汗国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是在晚清由三个不平等条约割让、租借给英国的。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的这一庄严的时刻,我们有必要透过尘封已久的历史册页,看看香港百多年的历史变化。 英国想在中国南海沿岸占领一块地方作为通商据点,这在17世纪前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就有人提出了。18世纪后半叶、19世纪  相似文献   

3.
开尔文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在数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流体力学以及地球物理等领域均有不朽的建树,被视为经典物理学的最后一位通才大师。此外,他也是19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工程师之一,对当时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包括电气技术与航海技术等,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第一条大西洋电缆的成功敷设。正是这一成就使他荣获英国皇室授予的爵士头衔,并成为19世纪后半叶英国科学技术的旗帜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施瓦兹-克里斯托夫方程式”是科学家们19世纪中期提出的一个方程式,此后曾困扰科学界长达140年的时间。英国的科学家们日前称,他们目前已经基本解开了这一数学方程式难题。  相似文献   

5.
凤凰在火中涅槃;500年后,从中飞出一只火凤凰。这是神话中的再生现象。“枯木逢春犹再发”,截为两段的一条蚯蚓不久会变成两个活体。这是生物中的再生现象。科技中也有再生现象。科学发现中的再生现象不胜枚举。射影几何的再生是其典型实例之一。17世纪30年代,法国笛沙格创立了射影几何,然而却被尘封近两百年。直到19世纪20年代,他的同胞彭色列才让它重见天日,得以再生。技术发明中的再生现象也多如牛毛。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阿兰·布卢姆林就发明了立体声录放音技术,其英国专利号为  相似文献   

6.
潘磊 《科教文汇》2009,(5):242-242
十八世纪末期,法国兴起了一次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大革命的爆发,使整个欧洲到处都发生着剧烈的动荡、尖锐的冲突和急剧的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文学界先后兴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的思潮。德,英,法,俄等各国都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本篇论文将以这一时期英国的代表作家雪莱为例,论述法国大革命对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作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标准"答案一直广为流传。通过对中、英、德不同版本《自然辩证法》原著的考察发现:"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这一定语并非源自恩格斯原文,而是中国老一辈学者在编译过程中加入的。本文从恩格斯"三大发现"提出的动机和意义入手,分析、论证这一提法的目的在于引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而不是要从自然科学史意义上来梳理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由此,去理解爱因斯坦对《自然辩证法》手稿的评价,并指出当代青年学者对待经典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黑洞理论最早是在1783年由英国地质学家约翰·米切尔提出。他指出,一个质量、密度足够大的恒星会有强大的引力场,以致连光线都不能逃逸。但这一见解在19世纪被遗忘了,直到爱因斯坦发表了广义相对论之后,黑洞的见解才被重新提起,并且得到了充实与丰富。尤其是霍金教授对黑洞理论  相似文献   

9.
吕雪荣 《知识窗》2010,(6X):40-40
<正>一、什么是思维导图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整个画面很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这种模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条件的日益成熟,以及中国加入WTO面临国际间的挑战,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必将会逐步加快。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杜宁在分析生产的组织形式时,曾把社会进化划分为三个时期:从17世纪初叶到19世纪,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叶,是以机器或金融为基础的工业或制造业经济;从20世纪末开始,则要过渡到以金融或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从来就是一把“双刃  相似文献   

11.
周峰 《知识窗》2005,(11):26-27
清朝在进入19世纪之后,政治腐败,生产停滞,民不聊生,国力日衰.1840年,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撞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法、俄、美等列强接踵而至,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封建社会原有的矛盾,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逐渐为世人所接受,一帮有识之士纷纷兴办洋务,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试图制造能与"洋人"一较高低的洋枪洋炮.安庆内军械所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何淑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7,(8):182-182,184
俄语中出现大量的英语借词是近年来俄语语言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最明显的现象。这是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在俄语教学中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如何对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英俄混用”方式加以正确引导,以使学生快速、准确掌握俄语,是每一位俄语教师面临的一项任务。本文提出了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愿与各位有识之士进行商讨。  相似文献   

13.
<正>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作为工业革命的“粮食”——煤炭,其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此产生的问题也触目惊心,最终酿成19世纪中期煤矿行业此起彼伏的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坚韧不仅在于暴力革命,更是表现在建立工会上,利用法律和争取同情来获得道义支持和人们情感上的共情。英国是一个法制思想浓厚的国家,法制的建立与完善是英国近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制定法律是对抗双方斗争、妥协、融合的“中间路线”。  相似文献   

14.
<正>译者按20世纪20-30年代,英国核物理走在世界前列,以卢瑟福领导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成为各国核物理学家的圣地。这里走出了查德维克、奥利芬特、布莱克特等一批做出过重要发现的卢瑟福的"小伙子"。希特勒上台后,英国又成为接纳欧洲大陆避难科学家的前哨,派尔斯、弗里什、福克斯等许多有才华的科学家在这里安身。丘吉尔与科学界关系密切,是最早预见到核弹的可能性的政治家。二战期间,丘吉尔担任首相,英国率先制定核弹计划,曾一度领先美国。最终英  相似文献   

15.
周敬国 《知识窗》2006,(12):26-26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许多国家在国际交往或国家举行隆重纪念性活动时,演奏国歌已成为一种惯例。我国清政府也模仿西方的做法,曾派人赴英、法、俄等国考察,为应付国际间交往草拟国歌的词、曲。  相似文献   

16.
《傲慢与偏见》由英国小说家奥斯汀于19世纪创作,该作品主要描绘了19世纪英国女性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及尴尬的生存环境,是一部女权主义的代表作。作者浓厚的女性观念以及当时男性文化占主导的大背景为小说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本文首先阐述了《傲慢与偏见》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人物分析以及婚姻等两大方面对女权主义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马岛战争后凯旋的英国特混舰队。英国是18世纪~19世纪的海洋霸主。即便是在二战后严重衰弱的情况下,它仍然能派出庞大的航母特混舰队穿越大西洋,从阿根廷手里夺回马岛。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07年,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持续恶化,2月,双方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的“冲突”;5月、6月,俄英围绕“特工案”的外交风波;6月,俄美在“八国峰会”上的“斗法”;为应对北约东扩以及在东欧国家部署反导系统等态势,8月,  相似文献   

19.
谭汝为 《百科知识》2011,(23):60-62
别致的地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大道地区还是天津城南的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来,这里被划为英租界。  相似文献   

20.
考证托马斯·赫胥黎的演讲和论著,发现早期他将博物学和生物学混为一谈。在此基础上,他认为该学科在智力训练和人文关照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随着19世纪中期的科学进展,赫胥黎逐渐意识到两个学科背后的范式不同:博物学代表经验论的科学范式,而生物学则代表数理科学范式。后期他主张以生物学代替博物学,并有力推动了生物学在英国的教育体制化。这是19世纪英国博物学衰落的外部原因之一。尽管博物学的人文价值被忽略,但在生态学中,这种价值理念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