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孤残儿童和正常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阐明孤残儿童在社会性等方面的心理发展缺陷,并相对应地提出了促进孤儿心理发展的措施,其中重点介绍了家庭寄养这种模式对孤残儿童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红玲 《百科知识》2023,(27):54-55
<正>孤残儿童的养育工作是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重中之重。2021年,江西省出台了地方标准《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养育服务指南》(以下简称《服务指南》),规定了儿童福利机构内类家庭养育服务、类家庭日常管理及评估的基本要求。笔者以南昌市社会福利院为例,选取了机构内进入家庭养育的孤残儿童40例,以实行《服务指南》标准为界限进行分组实验,结果表明:实行《服务指南》后类家庭养育模式的儿童,身心发展明显好于传统家庭养育的孤残儿童平均水平,甚至趋近于正常儿童,养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李逸  柳美嫦  向洪林 《科教文汇》2011,(34):175-177
"5.12"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身心受到重创的孤残儿童们备受关爱,这些关爱对于他们身心健康的恢复来说,无疑十分必要。然而物极必反,关爱一旦过度就会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性影响。本文从人文关怀角度明确了造成各种负性影响的原因,对过度关爱给地震孤残儿童带来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负性影响做了较深入的剖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措施,以期对今后正确地、有效地进行对地震孤残儿童的关爱活动提供积极指导,同时也呼吁社会持续关注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使他们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扶持性的环境"[1]中。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有200多万孤残儿童,大多都生活在儿童福利院或者社会福利院中的儿童部,虽然他们感受到政府、社会及爱心人士的关爱与帮助,福利院硬件设施也逐渐完善与升级,但集中养育的封闭性对孤残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玲 《科教文汇》2009,(27):102-102
目前,我国有200多万孤残儿童,大多都生活在儿童福利院或者社会福利院中的儿童部,虽然他们感受到政府、社会及爱心人士的关爱与帮助,福利院硬件设施也逐渐完善与升级,但集中养育的封闭性对孤残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面对孤残儿童本身特殊的情况,如何设置适应孤残儿童的课程呢?如何在课程中既满足个体需要又能完成教学目标呢?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作用。儿童个性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同样重要,家庭教育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有差别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不同的儿童个性。儿童在关键期内要养成良好的个性,离不开科学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主要讲述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个性形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特殊结构家庭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如导致儿童自制力差、社会认知偏差等。本文通过剖析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的引导作用,探讨适合特殊结构家庭对儿童的教养方式,进而希望通过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来降低特殊结构家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雪芬 《科学大众》2013,(6):169-170
儿童福利院工作要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地爱家爱孩子,保障孤残儿童健康成长,创造爱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孤残儿童异常心理表现及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天耀 《内江科技》2010,31(7):207-207,158
孤残儿童在身体、智能及生活环境上,与普通儿童有极大的差别。正因为存在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孤残儿童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渐形成特殊心理和行为表现。导致残疾儿童形成异常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的原因包括生理因素、能力不足因素、生活形态因素,也包括性格特点、学习压力过重、受到不当批评等原因。正确对待残疾儿童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养,富有爱心,同时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数字多媒体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发展社会经济的多个领域,人们利用影像档案的需求日益增加,福利院也通过影像设备即时记录孤残儿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影像档案逐渐成为留存最直观记忆的主要载体。下面以档案与影像技术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提出若干做好福利院孤残儿童影像档案管理的措施,希望对提高档案利用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山西省D市29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对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越大的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越广,学习成绩越不好;留守女孩比男孩学习成绩更好;性格外向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更好;母亲外出的家庭中,留守子女的人际交往少并且不喜欢学习;子女个数多的家庭中,留守子女更不喜欢学习。  相似文献   

13.
在淮河岸边的安徽颍上县三十铺镇,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家庭“:“爸爸“是已经67岁的农民王家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则是他13年来历尽艰辛收养的214名孤残儿童。“我有5个亲生孩子,一个是聋哑人,四个有智力障碍。看见孤儿、病孩子没人管,我就难过,所以我想尽毕生精力去帮助他们。“一头花白头发的王家玉说。王家玉早年创办竹木家具厂、骨灰盒工艺品厂两个  相似文献   

14.
你是我的眼     
《知识窗》2013,(21):F0003-F0003
一只导盲犬一生将会经历三位主人:寄养家庭、训犬教练、服役对象。导盲犬生下来会先被送到哥养家庭生活一年,之后需要接受一年以上的训练,等各项考核合格后就会等蓿迎接它生命中的第三位主人。它们的服役期一般是7~10年。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明使他们被迫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科学的土壤.我们创造的科学文明要让儿童过这样的“文明”生活吗?他们真的喜欢这样的文明生活吗?他们可以选择吗?孩子们有权利选择,不应该被禁锢,我们有责任还给儿童游戏、田野、连环画、泥巴、小动物、地平线,还有自由的空气……科学课上,孩子们的专注、有序让我动容,动手做小船、捏橡皮泥时的兴奋、快乐感染了我,对实验台上的仪器、教具的好奇让我欣喜,实验成功时的欢呼雀跃让我满足;采摘一片树叶、捉来一只甲壳虫问我“这是什么”、“为什么”时让我备感欣慰;有时,学生竟故意犯点小错,留下来接受“惩罚”——打扫实验室,就是为了多在实验室待会儿,这令我深受感动……我看到了真正的儿童,活生生的儿童,求知的儿童,向往大自然、崇尚科学的儿童.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将儿童类比为一块大理石,他说:要把这块大理石刻成雕像,需要五个雕塑家,分别是儿童自身、家庭、学校、儿童团体、偶然因素,其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由此可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的作用非常关键,在教育学里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对此,家长要有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当儿童在信手涂鸦时,他们除了要表达其表面形象外,还在向人们传递着很多深层的意思。儿童涂鸦不仅能够表现他们的率真,还是他们创作与技能的体现。所以,在儿童早期对儿童进行绘画方面的引导,一方面可以发散其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儿童早期的教育形成一个正确的引导。本文从儿童作画的方式入手,对儿童通过绘画要表达的东西进行研究,就儿童早期绘画如何进行引导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8.
陈鹃 《科教文汇》2013,(25):140-140,145
当儿童在信手涂鸦时,他们除了要表达其表面形象外,还在向人们传递着很多深层的意思。儿童涂鸦不仅能够表现他们的率真,还是他们创作与技能的体现。所以,在儿童早期对儿童进行绘画方面的引导,一方面可以发散其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够对儿童早期的教育形成一个正确的引导。本文从儿童作画的方式入手,对儿童通过绘画要表达的东西进行研究,就儿童早期绘画如何进行引导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为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在昆明市五华区和西山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对247名儿童的主要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家庭影响因素,以及监护人的营养知识情况。在所有调查的儿童中,48.5%的儿童有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有71.5%的儿童在吃饭时存在挑食和偏食的情况;母亲的文化程度、是否是独生子女及家长的营养态度,与儿童饮食行为有关(均有P0.05)。家庭因素对儿童的饮食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提高父母的营养知识和示范意识,促进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主要是对由于儿童双亲或单亲外出打工而造成的部分儿童处于一种亲子离异的现象的一种描绘。他们不等同于问题学生、后进生,其所产生的原因不都是由于监护人引起的。改善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要从学校、社会、家庭以及社区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