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论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五代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古典小说创作已摆脱子、史的束缚,逐步走向成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指出唐人“有意为小说”,叙事艺术的增强是唐五代小说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唐五代小说的叙事艺术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勾勒唐五代小说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以及各种叙事视角自身的特点;二是在叙事时间上,标注年号、有意识“扭曲时间”,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叙事笔法的运用构成唐五代小说独特的叙事时序;三是叙事结构上,呈现出程式化、板块状的特点,作还通过设置“小说之眼”,使叙事结构趋于谨严、完整。  相似文献   

2.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文坛出现了一大批与传统历史小说风格迥异的“新历史小说”,在叙事视角上,它们以人性、文化等边缘化的视角取代政治视角;在叙事内容上,以边缘性人物和题材为描写重心;在叙事原则上,竭力张扬艺术虚构;在叙事态度上,由严肃庄重走向游戏与调侃;在叙事结构上,以个人化叙事代替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3.
沙汀小说大致存在着三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以及一些交叉视角,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叙事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作家的冷静客观,暴露讽刺、含蓄蕴藉,选材精深的叙事个性。  相似文献   

4.
沙汀小说大致存在着三种叙事视角: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以及一些交叉视角,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叙事功能,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了作家的冷静客现、暴露讽刺、含蓄蕴藉、选材精深的叙事个性。  相似文献   

5.
认识理解儿童是教育儿童的前提.为合理地认识儿童、实现对儿童的深层理解和把握,儿童生活叙事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选择.文章通过对胡塞尔、海德格尔以及伽达默尔等人的相关理论进行理路梳理,力图融合“成人的视角”与“儿童的视角”,探索一种特殊的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并以一则儿童生活叙事为例,分别运用三种视角进行叙事解构与重构,探索并探讨了运用儿童视角、在视域融合中进行儿童生活叙事的方法选择和实践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论文言小说叙事角度的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叙事角度与白话小说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前者更多地使用“中立型叙事视角”和“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进行叙事。本文以魏晋南北朝志怪及志人小说、唐传奇小说、《聊斋志异》为研究对象,分析论述了上述叙事角度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三言"作为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杰出代表,深深地刻下了"史传叙事模式"的烙印,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风貌,具体体现为叙事题材的真实性、叙事内容的宏富性、叙事方式的客观性、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叙事倾向的鲜明性。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复视角的叙事系统。小说中频繁的出现“变音”,巧妙地进行视角转换。本文拟从《呼啸山庄》中叙事视角的运用入手,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大多数女性作家没有意识到智性写作的必要性,过多地迷恋于叙事游戏,使某些文学作品成为纯粹的私人化文本和自呓。然而虹影在创作中采用了一种智性化的叙事处理手法,其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言说方式,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叙事情感具有一种“可传达性”。小说语言节制、隐忍、含蓄,叙事视角平实,叙事情感高度内敛,传达出作家丰沛的审美理想,达到了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风景》假借小八子的“灵魂”来充当叙事视角和叙事者,是作者巧妙的构思。这一叙事视角的选择,在形式上或表面上增强了故事叙述的“客观性”,在本质上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张力,即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状况的残酷、冷漠与凄凉。  相似文献   

11.
唐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23-25,30
毕飞宇《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其在叙事视角上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运用,同时又暗含着“我”的在场使作者在叙述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在情节的设置上,独特的情节让人物的性格凸显;在语言运用上,民间土语、反讽、戏拟的运用让整个文本精致传神。这三个方面是《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运用上的三个突出点。  相似文献   

12.
叙事视角,主要是指叙事者观察并讲述事件或故事的角度。对于历史著作的历史叙事来说,多视角相比较单一视角似乎有着更多叙事功效。文学作品的历史叙事视角,相比较多人物视角叙事,从固定的一两个人物视角叙事似乎更成功些,这也许是文学与历史在叙事上重人、重事的不同特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作为视觉艺术的电影,其叙事视角很难严格限定在某一两个人物的眼界范围。但是,与历史著作稍异而与文学作品相同,电影艺术对历史叙事视角的独特选择,不仅仅是作者的叙事策略而已,它还对观众的审美感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叙事视角在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叙事技巧。小说叙述者在主要使用一种视角叙述的同时.往往会对视角进行多样化的调节以配合小说主题并取得一定的叙事效果。本文以《达·芬奇密码》中译本为例,强调小说翻译中译者应注意并准确传达原文视角的转换调节,避免呈现给读者“假象等值”的译文。  相似文献   

14.
在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我”的大量出现是其形式的重要表征,换句话说,“我”作为叙述者成为鲁迅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而常见的叙事视角。“我”不仅具有形式的功能,即往往作为第一人称叙述者叙述故事;而且“我”把小说作者鲁迅的价值观念、情感世界以读者更能够接受的形式带到小说的叙述中去。因此叙述者“我”的创造性的运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带有鲁迅鲜明的主体特征的高度理性化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小说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体,离开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对鲁迅小说的误读。中学语文教学偏重于对鲁迅小说思想内容的挖掘,却缺少对其叙事艺术的解析。例如就叙事视角而言,“叙事视角类型多变且运用独到”是鲁迅小说的一个显著的叙事特征,探究这一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鲁迅小说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6.
从叙事时间、叙事情境以及叙述声音三个方面,对《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策略进行了分析,作发现该本的叙事时间运用了时间倒错的手法,章各部分形成圆环式叙述结构;本中作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以及人物叙事视角相互转换;叙事运用了多重叙述声音,这些都体现了福克纳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论《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26-29
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和叙事内容等三个方面对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的叙事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分析。狄更斯在《远大前程》采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述,并对经验自我视角和叙述自我视角进行交替使用。同时,他注重叙述结构整体的张弛平衡,与情节中的道德内涵紧密结合,并通过对两主人公之间联结、远离和再度联结的详细叙事,揭示了关注人性和道德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热拉尔.热奈特有关小说的叙事视角的三种基本类型理论,研究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认为戴厚英小说的叙事视角主要有零聚焦型和内聚焦型,且经历了从单一叙事视角到多元叙事视角的转化,这正好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相契合,其创作对新时期小说写作技巧的丰富与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以其独特的叙事角度和叙事技巧体现了其独特的叙事艺术,成为美国当代文学中经典的"经典"。从叙事视角、叙事声音和叙事模式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紫颜色》颠覆性的叙事特色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林朝霞 《邯郸师专学报》2003,13(2):11-14,17
着重从作家情感与小说叙事的演变角度,来探讨、研究王安忆20年来小说创作的变迁,并把它大致归纳为“自我向他者”、“外部向内部”、“广度向深度”、“外视角向内视角”这四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