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 《小心,别伤着》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题之三.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让学生体会意外伤害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从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必要,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但是自觉性较差,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发展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我在整节课上设置了经验交流、情景表演等多种学生们喜欢的教学环节,力求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我相信如果对学生引导得当,教学效果一定会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生命教育在品德教学中涵盖了多重主题,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如远离意外伤害,熟悉安全防护,意外伤害救护,热爱和平等。从教材  相似文献   

3.
“生活性”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和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在本次品德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充分重视。教科版《品德与生活》教材的编写,紧紧抓住“生活性”这一思想内核来设计教材内容、规划教材结构。围绕着“生活性”这一核心要求,本教材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学校意外伤害事故,按《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定义,主要是指在学校里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及其他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学生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了人身伤害事故,处理起来往往十分艰难复杂。不仅会造成受害人的不幸和伤害,也会给受害人的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痛苦和遗憾。如果处理不慎,还会扰乱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对校园的稳定和谐造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资源目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四科必修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是我们作为第一轮高中课改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回顾三年的高中政治课改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注重实践,不拘泥于教材新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实验是“协同教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用综合课教材《学会生活》对小学一年级实验组学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可以通过专门教育获得较快发展,采用综合课教材《学会生活》进行教学是加快发展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生命教育在品德教学中涵盖了多重主题,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如远离意外伤害,熟悉安全防护,意外伤害救护,热爱和平等。从教材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出现了大量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郑州 《幼儿教育》2008,(Z2):4-6
<正>近年来,由于家长们缺乏安全、防卫意识,没有做好家庭健康、安全教育工作,导致儿童意外伤害逐渐成为儿童伤亡的首要原因。据《中国妇女报》报道,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出台了一份《关于北京市儿童意外伤害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对13000余名0~17岁未成年人入户调查的结果推算,目前北京市平均每两天就有1名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而且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降低青少年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由湖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共青团湖南省委倡导,省内多家媒体积极参与,通过媒体互动、学校参与、科技协助,在我省中小学全面实施“未成年人保护信息管理系统”。一、系统概况“  相似文献   

10.
正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小课题研究中,我主要从创设生活、故事、问题、合作等情境的过程中进行了实践与研究。一、创设生活情境,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在《聚焦校园意外伤害》的小课题探究中,课题  相似文献   

11.
儿童是最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群体。由于儿童还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导致儿童意外伤害时常发生,死亡和致残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创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彭云 《幼儿教育》2010,(7):14-17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什么是危险,面临危险又不具备应急能力,难以避免或阻止事故的发生。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近50000名孩子,即每天近150名孩子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0-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  相似文献   

13.
郑轩 《少年世界》2011,(2):40-43
一、概念界定 本文所说的意外伤害事故,采用《新焦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研究报告》中对意外伤害事故的定义:意外伤害事故主要包括溺水、跌落、烧烫伤、窒息、交通事故、切割伤、中毒、动物咬伤、触电、玩具伤害等,它会造成非常致命的损伤和死亡^[1]。  相似文献   

14.
台湾南一版《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我的家》单元和大陆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我爱我家》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我与家"来展开的,虽然年级不同但是所针对的学生年龄很接近。探讨两地教材同一主题单元编写上的异同及各自特色,对大陆《品德与生活》教科书的编写以及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2007年5月24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提出:“所有学校都要建立校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推行由政府购买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的办法,具体实施细则由财政部、保监会、教育部研究制定。”这也是中央文件中首次明确校方责任险由政府购买。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展后,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名称由原来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改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与生活》,新增加了《文化生活》。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课程观,体现了思想政治课"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是《文化生活》整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设置这一重点内容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品德的培养离不开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空间有多大,品德与生活的内涵就有多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有效性呢?就是要让品德与生活同行。一、教学内容"生活化"《品德与生活》教材在贴近学生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教材都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及  相似文献   

19.
于巍 《家教指南》2004,(5):42-42
最近,北京市卫生局妇幼处和北京市妇幼保健院将在全市八区内的80个幼儿园中联合开展“加强家长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希望通过对家长的教育来降低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给我们的孩子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生活环境。来自北京疾病控制中心统计的数字表明,2002年北京有126名儿童因为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交通事故、中毒、溺水是前3位。这就意味着去年有126个家庭因为意外伤害而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这对于目前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同时,除了死亡的孩子之外,还有更多的孩子因为伤害而致残。毫无疑问,家长们都很关心孩子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任何事都充满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3-6岁的幼儿正是身心发育阶段,身体的协调性较差,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常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幼儿阶段烧烫伤、气管异物、交通事故、意外堕落是几种常见的意外伤害,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