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父教如山     
黎淼 《湖南教育》2014,(4):45-45
或许从“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和古语“相夫教子”中我们可窥见母亲教育的重要性。时至今日,虽有人在开始关注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但是仍让人觉得父教是多么缺失。前几年,一项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对父教的调查显示:60.7%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26.3%的人觉得不好说;只有13.0%的人认为父教并不缺失。  相似文献   

2.
父职———父育与父教的职责,其本质是父性的解放,而不是父性的枷锁。如今,日渐增多的父亲回归家庭,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是世界“父职”现状新变化及其发展趋势,也是父性自由释放的明显标志。随着社会的多元变迁,男女渐趋平等,父母在家庭中负担的责任区分日渐模糊。  相似文献   

3.
美国有150万儿童在家中接受教育家庭学校弥补了学校教育缺失的东西我国教育资源基本被政府垄断中国有“父不教子”“易子而教”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手举杖。”——《说文解字》(意思是:父亲在家庭中垂范训导。是家庭经济的供给者、家庭安全的保护者,更是家庭精神的引领者。)“养不教,父之过。”“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三字经》“母亲的教育就像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会立刻感到生命的黑暗,而父亲的教育就像是空气。缺少空气生命也会慢慢窒息。”——摇篮网“研究发现,一个女性如果有女性的思维特点,同时又具有男性的思维特点,她的成功率会更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09,(7):9-9
近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专访《中国的父教缺失是我们民族很大的隐患》在读者和网友中引起较大反响。中国青年报社通过网络跟进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网友认同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至于父教缺失的原因,调查显示,“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排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为父者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首先,他是子女生命诞生及其先天素质特征的决定性条件之一;就后天生活和成长而言,他是影响子女健康、和谐、完满人格形成的难以替代的家庭角色。我今天站在父亲的立场上,阐述渴望能被所有母亲理解的教育观点。说来说去,最令人不解的是为父者教育中的“淡”、“慢”、“粗”、“宽”,而在相当多的家庭中做父亲的都是自觉不自觉地采用这样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就是说,它们是为父者普遍认可的教育哲学。淡在我从小生长的家庭中,我的父亲就是比较典型地使用如上的哲学教育子女的。在家庭…  相似文献   

7.
父教缺失的研究现状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父教缺失现象较为严重.导致父教缺失的因素很多,但父教观念缺失是其根本原因.父教缺失的孩子容易违法犯罪,父教缺失还危害到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同伴关系和心理健康等.加强父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更新父教观念,二是提供保障支持.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父性教育是一个新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情绪、成绩、纪律性等方面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不但是留守儿童个体的、家庭的,而且是整个社会的。父性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影响的作用机制是复杂的,有多种影响因素和不同的作用过程。留守儿童父性教育缺失解决途径的主要在于父亲角色从"缺位"实现"回位"。如果不能够回位,则需要寻找"父亲替代者",由"父亲替代者"实施父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一、“父性教育”是家教的另一半所谓父性教育,就是给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或者通俗地说,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的家庭教育。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加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类似的概念,有“父爱教育”、“父职教育”等。但我认为,用“父性教育”应该更准确一些。父性,代表了父亲这一角色的全部人格与特性。实施父性教育的前提,是父亲们自己先教育自己。所以,更广义的父性教育,也包括对父亲们自己的教育。可惜,我们许多家庭,实在太缺少父性教育。所以,我们许多家庭教育,都是母性这“半边天”在支撑着,足足少了一半。这,…  相似文献   

10.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说文解字》描绘了中国文化中“父亲”的形象:不可违背的权威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家长是主要实施者。从狭义上讲,家长主要是指父亲和母亲,其中父亲应负主要责任。“养不教,父之过”,强调的就是父亲在家教中的地位和作用。孩子的素质是从哪里来的?在家庭教育中,一是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先天素质,二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后天素质。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父母的言行,尤其以父亲的影响最为重要。俗语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说明父亲的影响之大甚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既然如此,为父者就应该谨言慎行,因为孩子的气质、品格是在家长言行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小孩子自从来到人世间就依偎在…  相似文献   

12.
言论     
《今日教育》2013,(1):82-82
不为教学操心的校长不是好校长。——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武汉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上表示。父教不可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父亲应该是给予孩子无穷力量和强大依靠的英雄角色,父教的缺失很容易在孩子尤其是男孩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给他留下缺憾。  相似文献   

13.
父教是父亲教育、父爱教育或父职教育的简称。而笔者更倾向于父性教育的理解。父性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父亲主动承担、实施或提供具有父性角色特征的教育活动。需要指出的是,父教的主体主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父教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873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父教缺失留守儿童的MHT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教缺失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上高于非留守儿童.(2)父教缺失留守儿童中,女童的恐怖倾向明显高于男童;母亲抚养的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上高于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结论:父教缺失留守儿童的MHT总分及各分量表分数高于非留守儿童,父教缺失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和抚养方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父亲是男人“子不教,父之过”,历来养是母,教是父,分工明确。时代不同了,现代的教与养已很难区别了。我想:父亲——情愿的——是养育孩子的最佳人选。这个最佳,就佳在父亲是个大男人,这个大男人和小孩子反差大,更能吸引孩子,形成互补,保持平衡,铸造孩子完整的人格。“男儿有泪不轻弹”,和孩于哭嚷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一句谚语。我对这句谚语的理解是,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正常的环境。在这个“村子”中,父亲或者说成年男性是不能缺少的。本期《焦点》谈的就是父教。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我们谈父亲角色的作用时,我们是在谈孩子成长中需要的一些其它的元素,这些元素往往是带有男性特征的。如果父亲们把自己的角色与母亲角色混淆,对于他们的子女来说,父教仍然是缺乏的。《父亲这样教育我》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先生关于父亲对自己的教育的回忆。看到那样的描述,我忽然发现那就是我想说的父亲角色应该有的行为方式。他给孩子讲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  相似文献   

17.
父爱如山     
吴颖 《父母必读》2022,(6):14-15
<正>从“父”这个汉字的由来,便可知道,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重大。所谓父爱如山,指的是父爱浓厚,更指的是父亲要承担的重要责任。大家好,我是“父”,关于我的词汇和文章真的是太多了,可见在汉字中,我很重要。这次我就向大家来做个自我介绍。手持武器的成年男性还是老规矩,先来看看我的甲骨文长的什么样。  相似文献   

18.
山东籍作家张炜小说中存在一个性情和遭际类似“火”的“父”系人物群落,“硬汉子”和“觉醒者”、“父亲”和“泛父亲”是其“父”系人物群落的组成元素。“父”系人物群落作为一种道德意义的符码,体现了上个世纪末乡土文学新的主题建构。  相似文献   

19.
在萧红的小说中,有两种常见的家庭结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父亲形象都是缺席的。出于对父亲的憎恨与惧怕,萧红极力避免言说父亲。但萧红为克服缺失,求得心理满足,在仅有的几篇"父亲在场"的小说中创造了"父思儿"的"白日梦"。萧红渴盼父爱的强烈愿望,在小说中,以"父思儿"的悖反形式表现出来。在幻型世界中,作家的情感需求暂时得到了替代性的满足。这一情况曲折地体现了萧红对父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2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作用何其重要!父亲的关爱和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当今许多家庭,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了这一点,造成了孩子的父爱缺失。这期"本期关注"让我们"聚焦父爱",一起来了解和探讨父爱和父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