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意味着"教"智慧地隐退在"学"的后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的理想境界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而独立学习需具有持续的内在动力,还需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让学,即让爱,让学生爱上这门学科;让知,让学生自觉去实践这门学科。"而数学这门学科充满着智慧的挑战,其严密的内在逻辑及思维过程,常常让人望而生畏,教得辛苦、学得艰难。让学,能否让学生和教师在数学课堂里,用情感和智慧合奏出一曲和谐的乐章呢?  相似文献   

2.
杜敏 《成才之路》2012,(27):16-I0013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想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能学";深化拓展知识,让学生自己"独立学",才能使学生在有效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探索快乐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身体素质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徐金琪 《考试周刊》2011,(13):56-57
语感是语言能力的核心,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让学",才能为学生进行个性化体验阅读创造机会和平台。只有"语感"没有"让学"只能是"假语感",只有真正的"让学",才能让语感教学回归本真,语文课堂才能有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行,我们一线高中政治教师一定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加以赏识,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地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社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高师学生心理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增设互动方式,使学生体验"能学";指导学习策略,使学生"会学";巧用"登门槛效应",让学生"坚持学"。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8.
潘建萍 《教师》2014,(20):48-48
清代王筠说:"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兴趣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走进学习天堂的第一把钥匙。最好的教育不是把所有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想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  相似文献   

9.
能否进行有效的记忆对中小学生学习英语来说关系甚大,如果他们一开始连简单的词句都记不住,一学就忘,一学就丢,也就无法巩固已学的内容,难以展开新的学习,就会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学习成绩必然日趋下降。如何帮助学生闯过英语记忆关,为以后的学习铺平道路,是中小学英语教师重点解决的问题。一、传授多种记忆法,让学生"会记"要让学生"记会"英语知识,必须让学生"会记"。  相似文献   

10.
叶丽 《学子》2013,(9):39-40
语文课堂要想让学生"得意得言又得法"且充满情趣,教师就得心甘情愿地"让学"于学生,让自己的"教"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在备课的时候,要切实地了解学生,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学生的需求与发展。教学要由"为教师好教而设计"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因为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每当我们轻轻打开课本,就宛如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美丽世界:这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会学"、"主动学"的现代学法。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胡敏亚 《考试周刊》2010,(34):139-140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都是为了学,服务于学。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指导学生学懂,学会直到会学,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和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即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提高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的"教不越位"与学生的"学要到位"的课堂教学原则。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和处理,灵活地驾驭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把握与遵循"学生能自己学会的知识,坚决让学生自己去学;学生学有困难的知识教师指导学生学"的教学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让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并逐步形成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学"活"的知识,教"活"的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活学知识,活用知识,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走进生活,让数学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充满浓浓的"生活味"。  相似文献   

15.
自小学语文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下教学过程的鲜明特点。实践证明,这一特点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的要学—会学—乐学逐步培养。(1)激发学生"要学"的愿望。(2)让学生学会"会学"的方法。(3)提供给学生"乐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己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叶圣陶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知识"。让学生"会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和学的和谐发展。高中新课改也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思、议、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优化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学"是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这个内驱力,就会自觉地投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学"为"乐学"。而课改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乐学语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倡导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思想,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只有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20.
彭雪莲 《考试周刊》2010,(36):230-231
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教师已由原来注重"教"转为注重学生的"学",学生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下面,我谈谈在音乐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从"学会音乐"到"会学音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