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闹一时的讨伐"闭口费"事件,渐渐平息了下来.现在回过头看看,是颇值得回味的. "闭口费"事件是由一家矿厂引起的.山西干河矿难发生后,为了掩盖丑事,堵住舆论的口,某些人向舆论界发放"闭口费".  相似文献   

2.
郭玲  张燕 《编辑之友》2001,(4):55-55
现代汉语中,通常用"作"与"做"的地方特别多.不论是日常生活语言,还是学术论著的书面语言,这两个字的使用频率均相当高.在口语中,由于"作"与"做"发音相同,而无须区别使用.但是,在书面语言中,要想正确使用"作"与"做"就比较困难了,往往出现两字混用和错用现象.这给我们在编辑加工、校对文稿过程中带来诸多不便.那么,如何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两个字,从而避免写作当中出现混用和错用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新闻单位出现了敢于仗义执言的记者.他们奋笔疾书,为民请愿,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包公"记者.这些"包公"记者所触及到的问题大都涉及到社会痛处或者敏感处,是天下大多数人所不能为或不敢为的事情.于是,在舆论监督的旗帜下,这些"包公"记者成了普通百姓心中敬仰的英雄.与这些"包公"记者相比,还有这样一些记者:他们的报道中没有"为民请命"的义愤填膺,没有聒躁一时的社会轰动,有的只是最为平常的发生在平民百姓身边的一些小事.我们姑且称这些记者为"平民"记者,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就有无数"平民"记者参与.  相似文献   

4.
在被美帝国主义称为"自由世界"的土地上,不少进步和正直的新闻工作者正受着残酷的迫害.报馆被封闭了,编辑和记者遭到了逮捕,一捆捆还在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被暴徒们焚毁了.这里汇辑的只是1957年资本主义世界千万个迫害新闻自由事件中的几件.它给我们绘出了这个"自由世界"新闻"自由"的真相.在美国美国是这个"自由世界"的头,也是这个"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在这个向来标榜"民主"与"自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两会新闻出现了"抓大放小"的现象:全国两会报道,热闹异常,新闻不断,雷语不断;而省市两会报道,官气有余新闻不足,和谐有余火辣不足.究其原因,其实与舆论监督"灯下黑"是一样的.全国的事,外地的事,大报特报大批特批;而本地的事,则"家丑不外扬",想扬也障碍重重、顾虑重重.其实,媒体面对的主要是本地公众,本该更关注本地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6.
伍玲 《编辑学报》2009,21(5):458-460
从管理学角度介绍了"练编""习编""精编""尚编"的特点.认为编辑部在缺编、缺财等状况下,在充分明确岗位责任的前提下,要实行"精编"人才培养计划.介绍"精编"的"三级提升":编辑基本功的提升,与作者、读者情感交流的提升,事业观和价值观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奥庭艳政权下的"新闻自由"近年来南越的新闻自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迫害新闻工作者和捣毁报馆的事件与日俱增.一九五七年九月"前进报"编辑部被捣毁之后,"舆论报"和"新公民"二报馆也相继被捣毁,原因是这二家报纸揭露了南越政府的腐败.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舆论报"主编无辜地被法庭传讯,并罚款十三万南越币.  相似文献   

8.
《编辑之友》2008,(2):74
遇到"的"、"地"、"得"时,你会不会区别?相信不少大人也会对这三个字甘拜下风.看,这会儿它们成了网名为"长靴"的妈妈的苦恼,因为她读二年级的女儿至今也只会用其中一个"的"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虚假报道有所抬头.应该说,无中生有的"纯"假新闻报道只是少数,而"虚"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虚假报道三种常见表现形式一是虚无型.  相似文献   

10.
使用"为虎作伥"要弄清谁是虎谁是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铡<传奇·马拯>:"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给老虎带路去吃别人.后用"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干坏事.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报道中,不大讲究语言的情感色彩,随意穿越"词性",一不小心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以至模糊报道倾向,甚至混淆是非判断,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哥"以及"嫂"有些滥用,似乎逢男称"哥"、遇女叫"嫂",就像见男必"帅"、有女必"美"一样,大家见怪不怪.这在特定场合,活跃一下气氛,倒也无伤大雅;或者表示一下反讽,那又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12.
晓河 《声屏世界》2009,(7):41-42
新闻播音要求"叙事清楚,新鲜感强,语言朴实,节奏明快",做到了这几点,才是有质量的新闻播音.令人忧虑的是,如今广播新闻播音正在普遍"提速",而"提质"却被忽视,出现了重速度、轻质量的现象.有一种偏误认为,新闻播报越快越好,把"快"当成了衡量播报好坏的唯一标准,使得一些播音员以"快"为荣,以"快"为时髦.于是乎在广播新闻节目中随时能听到一片高声亮词、平摆浮搁的炒豆般的语言,播音语速似有广播赶超电视之势.  相似文献   

13.
一束草根:"业务指导"的重要性不必再说了.大家都耳熟能详.既然"业务指导"那么重要,那么"业务指导"是不是专业呢?我认为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就是这样重要的工作,在档案专业上并没有名分.<档案学词典>中没有这个术语,<档案管理学>论著中没有对它的论述研究.工作难做使业务指导人员沦为"雇佣工".这让人怀疑"业务指导"的专业性.  相似文献   

14.
性别与现代中国的历史有着深切的联系,这已经为很多研究所证实.晚清的废缠足开女学是其中显著的一例.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女性的传统命运,促使了她们"由外而内"的变革,还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开端之一和重要部分.辛亥前后中国男性的"剪辫易服"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15.
“实验”与“试验”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语素辨析入手,查阅权威工具书,结合编校实践,探讨"实验"与"试验"的正确区分与使用.  相似文献   

16.
"签发"、"签发人"、"签署",虽一字之差,但内涵差异很大.由于这几个概念字面相近,不少单位在公文处理中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17.
"查"的基本意思是翻检、调查、寻找、核查.如"查收"是核对清楚接受."查办"是调查清楚罪行加以惩治."抽查"是从同类事物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查对"是检查核对.  相似文献   

18.
"不可理喻"的意思是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客人愚昧、固执或蛮不讲理.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有某甲与之(指阿庆)忤,庆纠其党,欲殴之.甲惧,奔告于庆妻之父.其妻父曰:'是不可理喻,汝谨避之而已."巴金<家>八:"卖票的人告诉他们,这和普通戏院不同,不买票就不能看戏.  相似文献   

19.
"邓玉娇案"作出判决后,有的人又重提"舆论判决"的话题.因为这起案件一直为舆论广为关注,一旦因舆论引发了与权力原来"设计"的不同结局,"舆论审判"的论调又冒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显学的清代考据学曾影响一代文风,并渗透进公文之中.受此风影响,清代中后期公文多以抽丝剥笋,追根溯源为主要写作方法,具体表现在宏观的"考源"、"考实"、"考名"和微观的"以古据今"、"以礼据严"、"以轻据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