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最近,新疆学校校报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好新闻评选揭晓,共评选出63件好新闻作品。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汉文校报15家,维文校报7家,哈文校报1家。新疆学校校报研究会自1988年6月成立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维护学校的安定团结,为搞好民族团结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校  相似文献   

2.
贺一红 《今传媒》2012,(6):102-103
校报新闻图片具有特殊的传播效果,校报编辑要在海量的图片中挑选出适合校报刊用的新闻图片是编辑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同时,这也是对校报编辑掌控新闻图片编排能力提出的挑战。校报编辑只有以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缜密的思维、不断创新的意识,在新闻图片的选择和编排上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既遵循规律又勇于创新,才能充分发挥新闻图片的优势,使校报受到师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高校校报编辑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着校报质量的提升。目前高校校报编辑队伍职业素养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要把校报办好,高校校报编辑应具备五方面的职业素养:较强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教育理论修养、良好的新闻传播认识和较强的新闻采编能力、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学修养、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高校校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崔国军 《新闻传播》2014,(2):178+180
高校校报编辑主体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高校校报的质量。当前,高校校报编辑普遍存在职业意识模糊,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主体性意识亟待增强。高校要切实加强对校报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校报编辑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校报编辑要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和交流,与时俱进,主动创新,不断提高高校校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付松聚 《今传媒》2012,(5):127-128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承担着宣传学校对内、对外宣传的重担。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在校报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势必导致校报今后的发展和影响学校的声誉。本文以河南高校校报为样本,对当今校报中在新闻采写与编辑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与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并从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贺一红 《新闻窗》2011,(6):74-75
校报新闻质量的高低,首先要看其是否提出和解答了当前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切中时弊,是否正中师生的下怀,如果校报编辑、记者精心选择新闻事实,做到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以师生是否满意为出发点,校报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必然强。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信息     
华东9报第11次协作会召开探讨加强新闻队伍建设问题华东9报第11次协作会议于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上海市举行。这次会议由新民晚报主办,中心议题是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华东9报的总编辑和其他与会的代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认真而又热烈的讨论。会议认为,加强新闻队伍自身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华东9报第11次协作会召开探讨加强新闻队伍建设问题华东9报第11次协作会议于10月30日至11月4日在上海市举行。这次会议由新民晚报主办,中心议题是探讨如何加强新闻队伍的自身建设。华东9报的总编辑和其他与会的代表,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了认真而又热烈的讨论。会议认为,加强新闻队伍自身  相似文献   

9.
杨洪波 《新闻窗》2011,(1):47-48
在高校校园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校报的传统地位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在新闻时效性方面,校报新闻无法与校园网络相比。作为校报的编辑人员,危机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想把广大师生的眼球吸引到校报上来,校报编辑要与时俱进,要以独特的思路进行新闻策划。  相似文献   

10.
正校报副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个性鲜明独特,富有文学色彩且与学生校园生活极为贴近。提高校报副刊编辑的人文素养,解决校报副刊稿件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拓展网络环境下校报副刊的发展途径,是校报副刊编辑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校报副刊编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人文素养才能创造有价值的人类文化。校报副刊编辑应该以更宽阔的文化视野审视现实情况,把握好时代精神,弘扬科学,追求真理并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知识,具备以下四方面的人文素养。1、具备强烈的新闻敏感。虽然与新闻版面存在不同之处,但报纸副刊附着在新闻媒介却是无容置疑的事实,所以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它还具有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校报近十年来发展很快,目前全国1063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600多所院校办有校报,加上党校、成人高校等,共有700多家,拥有读者数百万人。但是,校报的改革却动静不大。目前校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信息量少,可读性差,新闻价值低,不能很好地为师生员工服务,有些报纸办报的基本条件尚未具备。迫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闻改革的突飞猛进,校报的改革必须迎头赶上。首先要弄清服务对象。校报编辑人员往往眼睛向上,会议报道多,领导人讲话、活动多,而学生的活动却反映很少。这是不正常的。在学校内,校报要面向读者,主要的要面向学生;校报要依靠读者,也主  相似文献   

12.
如今,中国大地报纸林立。小报的自身能力有限,为了生存,只有靠改革。高校校报就是其中之高校校报是高校生活的缩影。以我从事校报编辑10年的经历着,办好这张报纸,其难度是与大报不能相比的。主要是多年来她已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封闭观念和工作模式/是人员少工作量大、高校校报办报人员一般在3人左右,这些人员既要当编辑,又要当记者,还要从事通联、校对、报纸发行和稿费发放等工作,有时甚至要抽调参加学校的中心工作,更增加了在位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一是校报周期长、容量小、新闻不新、信息不通。校报少数为周、旬报,多为半月报。…  相似文献   

13.
高倩 《新闻界》2003,(6):55-56
1999年,全国高校校报相继获得了全国统一刊号,发展到800余家,出版周期从多数的月刊缩短到旬刊、周刊,从黑白四开四版的小报扩展为彩色的对开八版,整体水平和质量都有了一个飞跃。但实际上,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办报理念到对新闻规律的遵循,校报新闻宣传还是明显落后于时代。党中央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为新世纪加强和改进高校校报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重要课题。高校校报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高校党政“喉舌”的高校校报,由于其“机关报”的性质,多年来遵循传统模式,在组织、编辑稿件、栏目设…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02,(6)
高校校报自身特殊的运行机制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社会报纸那样分工明确而精细,校报编辑除了要完成常规性的编辑任务外,一般还要兼顾采写、版式设计、校对等工作,这是校报工作有别于其他类报纸的独特之处。校报编辑在服务于校报、塑造校报精神风貌的同时,校报工作也以其自身的特殊性塑造着编辑,对编辑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在大学呆了十八年,后在新闻媒体工作了二十年,大学时每期必读以至编辑过校报,在媒体工作时还经常收到母校和一些大学寄来的校报,省上新闻评奖时也接触到更大范围的大学校报,但当我接触到<西安建大报>时,我的眼前还是一亮:原来高校校报竟可以办得如此精彩,难怪在2010年全国高校新闻评奖中它竟然于全国五百多所高校校报中脱颖而出位居全国第二,应当说是高校校报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三届一次理事会暨第十三次经验交流会,4月17日至19日在随州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严格禁止有偿新闻,树立行业新风;二是举行湖北省县市报研究会理事会换届活动;三是协商、讨论1997年研究会的活动安排.经过认真交流与讨论,大家认为:制止有偿新闻是关系到县市党报的党性原则,是关系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大问题,必须抓紧抓好,一抓到底;要划清有偿新闻与正当经营的界限;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建立必要监督机制.会议收到交流论文12篇,集中探讨了县市报如何禁止有偿新闻、加强县市报新闻队伍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与会同志听取了湖北省县市报研  相似文献   

17.
山东科技报社长兼总编辑贾延漪被新近出版的1994《中国新闻年鉴》列入“中国新闻界名人”。《中国新闻年鉴》介绍说:贾延漪,笔名延一。山东齐河人。中共党员。高级编辑。1966年起,先后任济南晚报、济南日报编辑。1980年调入山东科技报社,现任该报社长兼总编辑,及中国科技报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专业报刊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省报业协会  相似文献   

18.
简讯     
发挥校报的作用 河南省高校校报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于2月7日在郑州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校报应紧密配合院校党委的中心工作,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方面要充分发挥作用。前段时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我省个别高等院校的少数学生受其影响,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这也暴露出当前大中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力。要加强这一工作,高校校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高等学校校报研究会,八月中旬在西安举办了新闻业务讲习班,邀请省上老新闻工作者讲授了新闻采写,评论写作、报纸编排、新闻改革及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等八个专题。我省五十多所高校中,就有四十多所办起了校报。它们面向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和教师职工,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宣传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提高报纸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高校校报工作进行了不少改革,如何针对校报特点,办出校报特色,是校报办报人员值得注意的问题。校报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校报的读者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对报纸的质量内容、形式均有自己的见地。2、校报所反映的空间地域较为集中。3、校报出版周期间隔较长,客观上增加了办报的难度。4、校报编辑室人员少,编辑人员往往集编辑、记者、版面设计于一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