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冬 《科协论坛》2007,(6):132-133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的历史,并对不良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进行比较,然后提出综合运用债转股与可转债处置不良资产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卫  匡海波 《科研管理》2008,29(5):119-125
本文在分析AMC不良资产债转股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期权思想,建立了基于期权的AMC不良资产债转股优化决策模型,从理论上给出了对企业是否实施债转股的判别条件,同时也得出了债转股比例计算公式,解决了现有研究没有考虑企业债转股后资产的预期价值变化和债转股比例约束限制导致债转股比例确定不合理的弊端,使模型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目前 ,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工作已经完成 ,接下来将进入实质性的处置阶段。债转股作为解决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双重困难的一种办法 ,有其积极的一面 ,但是在目前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 ,国有银行商业化程度不高 ,配套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的环境下 ,债转股的作用会大打折扣 ,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本文就债转股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作初步探讨。1 道德风险不容忽视首先 ,就国有企业而言 ,债转股容易给企业造成某种程度债务豁免的预期 ,他们会千方百计地争取这顿“免费的午餐”。许多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帮助下 ,在国家有…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推进,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业务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为保证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的不确定性最终集中在股权能否顺利退出上。即使由政策性债转股向商业化方向转变,股权退出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与国外进行的债转股工作相比较,分析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退出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实际案例入手,对影响转型、退出机制选择作了概括,同时针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实际和机构运作现状,提出了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实际案例入手,对影响转型、退出机制选择作了概括,同时针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实际和机构运作现状,提出了中国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不良资产处置中的法律风险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资产管理公司近3年资产处置实际,简要地对不良资产处置中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不良资产处置中主要的法律风险,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防范和减少法律风险的几个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债转股是我国投融资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本文分别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国有企业,国家财政等角度分析了债转股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国家资产流失风险,并提出一些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美国经验谈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美国处理不良资产成功经验的剖析,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提出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重组的一些措施,包括从源头上要有效控制房地产泡沫,以及对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分析,借鉴美国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对我国不良资产进行有效重组,使我国的银行业重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