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得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代中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得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是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因此.学校在各项工作中要对中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面临严重的升学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体育活动回归群体,回归自然,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有非常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体育运动中了解自己,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培养中学生心理素质的责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具备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技能,培养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中学生心理素质状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调查通过大规模的抽样(N=2800),以广东省中学生为对象,对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中学生的自尊心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小云  郭成 《教育探索》2006,(1):100-102
中学生的自尊心是其健全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中学生自尊心的发展水平不仅表征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影响着中学生其他心理素质的发展,因而要明确中学生自尊心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培养中学生自尊心的五项策略是: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实施尊重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不但要增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也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达到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应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出发,承担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因材施教,以情感人,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种比赛和成绩评价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懂得祖国语文文字的特点,具有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素质指个人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基本心理素质,是人在认知、情感、意志、需要诸种品质上的特征。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的表现在:自尊、自信、自强以及乐观、进取、果断等。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没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一、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条件1.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语文知识。具体地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10.
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中学教师如何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心理健康极其重要.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潜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十分重要.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包括热爱学习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评价自我、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真切而实际地感受各种情绪等.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表现为厌学心理、人际关系紧张、自卑、偏执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当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之友》2011,(11):52
菁灵姐姐:叔叔对我说,一个人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学生就要心理健康。那什么是心理?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心理素质?请你告诉我好吗?谢谢!  相似文献   

13.
谈中学生创造性人格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塑造中学生完美的创造性人格是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塑造中学生创造性人格,要求教师要锐意创新,转变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知识素质、教育技术和方法,同时要掌握中学生创造性人格塑造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调查通过大规模的抽样(N=2800),以广东省中学生为对象,对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班主任应该同时是心理辅导老师,应掌握现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同龄共振效应,教会学生自我心理保健.  相似文献   

16.
尤一鸣 《中学文科》2009,(8):140-140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保证.中学生正处于生命旺盛的时期,他们的心理正日趋成熟,且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把握这一时机,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易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对提高学习成绩也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对我校初高中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中学生的一心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的暗示和形体语言,  相似文献   

17.
王清水 《文教资料》2008,(29):131-132
中学的音乐教育在促进与保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中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上,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借助音乐教学的载体健全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与建议,着重的创新点为"心理剧"理论的运用,希望与广大教育同仁切磋、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出错后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对此,教师要注意及时疏导,讲究策略,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环境下,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使中学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商品经济的大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考试、升学的激烈竞争,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使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学生陷入各种心理的压抑和困惑中.据权威机构心理测试的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只有17%.因此,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相似文献   

20.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中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中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