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晓东 《体育世界》2009,(10):45-47
采用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量表对1500名高校体育选项课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项目学生个性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能主导类与技能主导类,技能主导对抗类与表现类,技能主导同场类与隔网类,相比较而言,前者学生较后者具有更为积极的个性心理。  相似文献   

2.
熊焰  孔祥宁  周毅 《浙江体育科学》2004,26(2):36-38,44
通过对亚运会、奥运会以及其它A级赛事中同场隔网对抗项群比赛的技术及战术数据统计处理,指出运动员参赛"高原现象"、竞技表现的"极化"、非可控因素消极制约和认知水平与情绪自控是同场隔网对抗项群局盘赛点期运动员竞技表现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运用比较学方法,就格斗性对抗、隔网对抗、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对抗类不同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  相似文献   

4.
运用比较学方法,就格斗性对抗、隔网对抗、同场对抗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对抗类不同项群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  相似文献   

5.
"四人制"篮球教学比赛在普通高校中的推广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敏 《体育与科学》2002,23(5):80-80,77
篮球运动作为非隔网的同场对抗的集体项目,提高学生在对抗中施展技、战术能力,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通过将“四人制”比赛法纳入篮球专项课的教学过程。经过实验对比表明,运动强度及基本战术的掌握和运用等方面的效果,“四人制”比赛都更优于“三人制”比赛,更适合作为篮球专项课中的教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录像观察法和专家咨询法,在项群训练理论的框架下对同场对抗性项群中的足、篮、手三个项目身体对抗进行了初步研究,其中包括合理性和非合理性的身体对抗、身体对抗的场区特征、身体对抗的表现形式以及假摔等。指出身体对抗是同场对抗球类项群的主要特征,合理的身体对抗要在规则范围内进行,在强对抗下完成各种技战术是球类运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的体育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自主学习方式比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好,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习方式与项群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传统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没有显著性差异。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学习不同项群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效果不一样,其中,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要优于隔网对抗性项群和同场对抗性项群,隔网对抗性项群又显著高于同场对抗性项群,并且不同项群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从学校体育的角度提出有效改善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教学、训练和选才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必要把“球类”运动的概念,按照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分析归类,即“接触性”“、隔网性”和“台面性”三大类。不同性质的球类运动项目,在训练方法、技战术、规则要求等方面有许多质的不同。因此,明确球类运动的概念及其归类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当前,隔网对抗类项群中许多项目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些项目也是终身体育的潜能项目。但在隔网对抗类项目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只重视上肢运动技能的学习,忽略脚步移动的教授,忽视了脚步移动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脚步移动是运动者依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在运动过程中为获得最佳的站位位置和有效地回击球所采取的快速、合理、准确的各种脚步变动方式。在隔网对抗类项群项目体育教学中,脚步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隔网球类运动集竞技、健身、娱乐功能于一体,深受人们喜爱。"流畅回合"作为该类运动的种系核心要素,确立于起源时刻,并始终主导着该类运动项目的进化,是参与者和观赏者得以感受运动快乐的源泉。依据复杂系统整体论的哲学视角,在系统阐述隔网球类运动中"流畅回合"之娱人致趣原理基础上,提出以"流畅回合"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旨在加深对该类运动项目规律的认识,丰富隔网球类运动的基础理论,同时提高教学训练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正>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术复杂、细腻的隔网对抗运动,也是一项颇受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它对场地、器材及陪练都有一定的要求。笔者发现,通过悬吊乒乓球进行练习,不需陪练,也不用为捡球浪费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练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杨宝  褚婷 《湖北体育科技》2014,(1):78-79,13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山西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以健身和娱乐功能为主,但参与的强度和频数明显较低;男同学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高于女同学;在锻炼项目上,男同学倾向于同场对抗类和力量类运动项目,女同学更倾向于健身类和隔网对抗类运动项目;场地器材不足、宣传不够、体育锻炼意识差是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谈我国学校体育价值观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基本派别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基本问题是对体育运动锻炼根本目的的认识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学校体育价值观基本派别的根本依据。学校体育价值观可划分为手段论体育观与目的论体育观。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校体育保险的法律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爱光 《体育学刊》2005,12(1):8-10
在把日本学校体育保险的法律基础划分为一般法律、学校法律和体育法律3种类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介绍了日本处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赔偿及保险的相关法律,为完善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制建设和学校体育保险法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隔网对抗类项群中许多项目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些项目也是终身体育的潜能项目。但在隔网对抗类项目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只重视上肢运动技能的学习,忽略脚步移动的教授,忽视了脚步移动在项目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价值。脚步移动是运动者依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在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等方法,结合隔网对抗项目特点及人体生理特点,阐述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认识,以及隔网对抗项目训练中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重要性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一、重组的必要性发展体能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成为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较高的体能水平是球类运动,尤其是身体直接对抗的球类运动达到高水平的基础。由此,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可以利用小学高年级学生喜欢球类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目标过于宽泛和对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本质差异的模糊认识是学校体育整体改革发展中思想转变的羁绊.竞技体育的"竞技性"和"娱乐性"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意义是对教学内容或者说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尝试,而非以竞技体育的极限特征为口实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9.
比较分析1996年各项目年度最高赛事和2005年第10届全运会的比赛成绩,发现我国技能主导类奥运项目中对抗类项群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表现类项群;在对抗类项群中,同场对抗和隔网对抗项群,即球类运动员的运动寿命长于格斗项群运动员;表现难美性项群的女运动员运动寿命比男运动员短;技能主导项群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与运动成绩有可能存在正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优化湖南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体育技能类项目的目的,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以及不同学段和项群训练理论两种视角,研究发现湖南中小学生可以选择体育舞蹈、篮球、游泳、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形体操和跳山羊等项目,可以选择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型项群、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型项群和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型项群中的体育项目;同时建议对体育技能类项目的选择和优化要因地制宜,符合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