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仁彬 《江苏教育》2007,(13):123-124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直扎根在最基层的农村小学。由于长期在最基层的农村小学工作,那种单调、封闭的生活令我感觉日子一天天乏味,甚至厌倦。这时,苦闷常常裹挟空虚悄然而至.渐渐麻木了我。  相似文献   

2.
看《收获》     
本期头条是李冯的中篇《卡门》,作试图向我们描绘一场虚与委蛇的感情游观“我”和卡门是一对寂寞的无聊客:“我”因为演不好戏而无聊;而卡门则由于厌倦了逢场作戏而无聊——基于同样的百无聊赖,卡门在培养“我”的同时自我沦陷,在拯救“我”的同时又遭致更深的自我毁灭。小说若能实现上述意念,或不失为佳作,可惜细节和经验都难以支撑。  相似文献   

3.
赵晓芳 《教师》2011,(25):45-46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多种原因,在农村特别是乡镇中学很多学生厌倦学习,所以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比比皆是。那么怎样使英语课堂灵动而鲜活,在英语教学中构建和谐之声。让孩子乐学爱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是独生子,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这也不让我干那也不让我干,我早就厌倦了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懒虫生活。今天是星期天,我要一改往日“小美食家”的身份,当一回“小厨师”,让爸爸妈妈瞧瞧我的本事!  相似文献   

5.
“国际数学家大会”这个词汇前段时间高频率地出现在各大报端,“中国多少年才能成为数学大国”的讨论一时间连篇累牍,让像我这样的“平民百姓”有点厌倦。而当新学期的《上海教育》上也出现了纳什、陈省身、田刚等数学家的身影时,我还是仔细地阅读了上面的文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上海教育》的专访是具有  相似文献   

6.
《广东第二课堂》2014,(4):50-50
娜娜姐姐: 你好!我是个11岁的女孩,平时不善言辞,在班里学习成绩也不太好。尤其是最近两个月,我突然厌倦了学习,厌倦了生活。一天到晚.我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除了家里就是学校,任务也只有三样:学习、吃饭、睡觉。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真是让人烦闷啊!  相似文献   

7.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像今天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一样,她厌倦了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束,厌倦了她家庭那种宗教色彩浓厚的生活方式,便说:“我不稀罕你们的上帝,我受够了,我要走了”。  相似文献   

8.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我早就不读书了。”“我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我累极了,真想哪一天离开这个世界。”“妈妈整天唠叨,快把我逼疯了,我现在对学习厌倦透顶,但又不能不学,我快要崩溃了。”这是很多孩子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我知道,“好老师”是个很古老的话题,但在我心里,它永远新鲜,再读千遍也不厌倦。  相似文献   

10.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上万物,各有所长”。而在这世上做人,也有厌倦的时刻。每当这时,我便会幻想……如果我是一条小河,我会做一个娴静而美丽的姑娘,把绿萍作为自己的外套,把用清水洗过的鹅卵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我们生活在一张四通八达又神秘莫测的“网”里,或许是厌倦现实生活的乏味,许多人钻进这张“网”里去玩游戏。对于网络游戏.不少人都说它是把双刃剑,而我觉得它更像一只大虫,一只蚕食青少年心灵的毒虫。  相似文献   

12.
百变鸡蛋羹     
如果问我,什么是伴随一生又吃不厌倦的美味,我想我会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羹!”  相似文献   

13.
农村小学生由于生活面较窄,见闻极为有限。一上作文课就感到头痛,不是觉得“无话可说”、“没东西可写”,就是作文素材贫乏,作文思路狭窄,缺乏新意,套话空话连篇。许多小学生对作文课常有厌倦情绪。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们走出困境呢?我在这儿谈一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亲爱的远方     
雪小禅 《良师》2010,(7):4-5
“我不能停下来。我一停下来,固定在一个地方,我的心就充满厌倦。我一定要逃,要走,要在路上。”  相似文献   

15.
水晶心     
有时候我觉得生活太平淡,平淡得让人觉得是在消磨时光。我厌倦了这种生活,只好拿起书本,漫不经心地瞟上两眼,与同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轻飘飘的话,打发着时间。一个有些寒冷的下午,办公室里涌进一群人来,领头的是学校领导,后面是一个学生的家长和亲戚,他们都很着急,语速快而急。“孩子不见了!”“她妈妈在哭!”“能去哪里了  相似文献   

16.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一曲《读你》唱出了我对你的感觉。八年前,当我刚刚从师范毕业走进这所偏僻的乡村小学时,你是我们学校惟一的刊物。闲暇时,我用随意的目光去抚摸你身上那些黑色的文字,你的朴实无华深深地吸引了我。当我为参加语文讲课比赛而束手无策时,你轻轻地靠近我,告诉我你有“优秀课例展示”、“语文教改论坛”、“语文教法与学法”、“名师课堂教学赏析”、“语文教学点滴录”;当我为撰写数学论文而冥思苦想时,你默默地走近我,告诉我你有“数学教法与学法”、“数学教改前沿”、“数学教育论坛”;当我为写…  相似文献   

17.
王婵 《山东教育》2010,(11):32-33
根据调查,农村学生普遍厌倦作文,怕作文。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材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部分学生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六年制小学语文第12册)是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课文画面上每一个纤夫的外表形象和内心世界描写得栩栩如生,可谓图文并茂。我教学这一课时,把重点放在对一词多义的分析上。 1.“没精打采”一词出现两次。“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这是指漫不经心,随随便便,满不在意而言。故“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可见都在使劲”,而他却“直着身子”。这属于心理上厌倦情绪的表现。“少  相似文献   

19.
我是小水滴     
我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我跟着兄弟姐妹们从地下的石缝中“跑”了出来。我一直厌倦在地下的黑暗生活,想到地表来看一看这个充满欢乐和刺激的地方。我开始旅行了。  相似文献   

20.
邻居     
邻居这个词在我们土家族农村叫做“隔壁”。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我一律跟着乡亲们说“隔壁”,而从来不说“邻居”。只有进了城以后,我才随大流,将“隔壁”改成了“邻居”。因为我害怕别人说我“乡巴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