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李静 《辽宁教育》2003,(4):62-63
近日,在海门市举行的课程改革优课评比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3节品德与生活课,课的内容都是“坐、立、走,有精神”。由于3位执教者受不同教育观念的支配,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这3位老师的教学过程片段摘录如下:教法A: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坐、立、走要有精神。我们要做到———生:我们要做到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师:很好!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开展一次比赛,请每个小队的“苹果”小朋友上来作评委。(“苹果”小朋友到教师课前准备好的评委席就坐)师:每个小队推选一名小选手上来参加比赛。(…  相似文献   

2.
李静 《四川教育》2003,(2):76-77
三则案例 近日,在课程改革优课评比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三节品德与生活课,课的内容都是"坐、立、走,有精神".三位执教者受不同教育观念的支配,采取了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这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静 《四川教育》2003,(3):76-77
三则案例   近日,在课程改革优课评比活动中,我有幸观摩了三节品德与生活课,课的内容都是“坐、立、走,有精神“.三位执教者受不同教育观念的支配,采取了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这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数加减法”的起始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开头的——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3页,谁能站起来把例1读一遍?生:(一生站立,并朗读例1。)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18.5公斤。第二小队采集了21.5公斤。一共采集了多少公斤?师:这道题是叫我们求什么的?生:叫我们求“一共”。师:既然叫我们求“一共”,这道题应该怎么算?生:用加法算,列成算式18.5+21.5。  相似文献   

5.
课例:《火车开了》教学片断师:你坐过火车吗?生:坐过!师:你能描述一下火车的样子吗?生:火车会发出“呜”的声音。生:火车的轮子是这样运动的(生边说边用双手模仿轮子运动)。生:火车轮子还会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现在就来玩一玩开火车的游戏,你们愿意吗?(教室里顿时一片欢呼声。)(教师将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请一个学生当车头,然后师生一起一个接一个摆成火车车厢状,师生游戏。)师:司机同志,我们的火车开往哪里?生:各位旅客,火车现在开往北京,请您坐好!(有的学生口中发出“…  相似文献   

6.
近日,听了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三种不同教法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教学境界,引起了笔者的思考。教法一: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小壁虎借尾巴》。听老师读课文,请你用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相似文献   

7.
师: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老师 要带小朋友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去结识一位特别可爱的小伙伴。(课 件展示: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师:谁知道老师要带你们去哪里? 生:我知道老师要带我们去大森林。师:小朋友们能不能说说你刚才在大森林看到了什么? 生:房子,大树,还有许多小动 物。 生:我刚才在大森林中看到了 大树,熊爸爸、小熊等许多动物在树 底下,旁边还有一座小木屋。 师:真不错!以后我们说话时, 一定要像这位小朋友一样,把句子 说完整。(学生按“谁在什么地方看 到了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相似文献   

8.
[案例]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乘法”。大家高不高兴? 生:高兴。 师:这节课主要由你们来自学,看哪些小朋友不用老师教,自己就能掌握有关“乘法”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几何课上,老师把我从迷迷糊糊的睡梦中叫醒,问:“和相交线对立的是什么线?”同桌提醒我:“平……平……”我如获珍宝地说:“苹果线!”语文课上,老师领我们读:“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耀眼。”我们跟着读:“清晨的阳光一点也不要脸!”英语课上,老师教了我们apple这个单词,老师说:“跟我读--苹果!”我们大声的读:“--苹--果--!!”生物课上,老师告诉我们水绵是自养植物,老师问:“还有什么是自养的?”我答:“人!”地理课上,老师提问睡梦中的我:“北在哪里?”我答:“在我头顶上啊,不是上北下南吗?”历史课上…  相似文献   

10.
幼儿趣事二则朱淑华“本人”啥意思李老师请李娅小朋友送张便条给三楼的张老师。李娅一边骄傲地巡视着其他小朋友,一边从老师手中接过便条。李老师催促道:“快一点。”“是!”李娅一个立正,立即转身向门外冲去。李老师又强调了一句:“一定要交到她本人手里。”“好咧...  相似文献   

11.
顾青山 《江苏教育》2001,(17):44-46
师:老师这儿有4块饼,现在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块?我们一起用掌声表示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孙婷  孙恭伟 《江西教育》2002,(17):30-3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常见的数量关系”课堂教学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超市逛逛。屏幕出示超市里玲琅满目的画面,接着出示:书铅笔汽球文具盒……12元2角1元8元……师:同学,你们想不想就这些商品的情况作些介绍?Whocan?生:Ican。书每本12元,铅笔每支2角,汽球每个1元,文具盒每个8元,……师:Verygood。现在我们就来进行购物献爱心的活动,请各小组拿出老师发的表格,小组合作,每人选取一样你最想买的东西,送给与我们手拉手学校的小朋友。并把你们要买的物品记在表格内。(老师适时…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师先拿出6个苹果,问:把这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3个。师:要是把2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1个。师:那要是只有一个苹果(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得几个?生:每人得半个。师:“半个”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生:不能,用分数12表示。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根据刚才分苹果的经验,你能表示出自己喜欢的12吗?(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再涂色。)……案例二: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老师已经给每对同桌准备好了一些学具(每张课桌上放着一个塑料袋,袋里装着彩色纸。有的袋里装着4…  相似文献   

14.
一、激趣,引入课题。(出示一幅图画)师:这幅图画漂亮吗?(生作评)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也是很能画的,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把自己的画展示出来。[板书:我们的画] 师:今天,我们的朋友米老鼠先生给大家布置了任务呢,想知道吗?(想———)那么,请把桌上有米老鼠图案的信封里的纸条拿出来,看看它给大家布置了什么任务。学生一起读纸条:1.给同学讲讲自己的画。2.自由组合,看看、评评别人的画。3.办一个图画展览。师:小朋友们有信心完成吗?(有!)那好,我们就要看哪个同学把米老鼠的任务完成得最好,今天我们要把表现得…  相似文献   

15.
师:小朋友们请看,老师这儿有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圆纸片,我呀,只要剪一剪,贴一贴,就能用它们拼成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你们想拼吗 ?  生: (齐 )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以《我会拼图》为内容,上一节口语交际课。 (板贴课题 )  师:老师用这些小圆片拼成了什么呢 ?请小朋友看幕布。 (投影,出现熊猫、金鱼等 4幅图案。 )  师: (手指熊猫图案 )请问小朋友,我拼的这幅图是什么 ?  生:老师拼的这幅图是一只可爱的小熊猫。   师:我拼的这只可爱的小熊猫都用了哪几种颜色 ?  生:老师用了黑色、白色和红色三种颜色。  …  相似文献   

16.
《我们爱国旗》课堂实录执教;江苏省江都市邵伯小学吴成慧评析;江苏省江都市特级教师王克洪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祖国、我爱你》时,曾朗诵了一首儿歌,现在请小朋友再朗诵一遍。生:(在优美的钢琴声中声情并茂地齐诵)(儿歌内容略)师:“我最爱我的祖国!”说得多好...  相似文献   

17.
一、趣味游戏,引入课题。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齐]:喜欢。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隔箱猜物”。看,这里有一个箱子,箱子里装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待会儿,我要请几位小朋友分别把手伸进箱子里去摸一样东西,猜猜摸的是什么,我们看他猜得对不对,你们说好不好?分别请三名同学上讲台来做这个游戏。二、实物展示,感受“质地”。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闭上眼睛,用两只手同时摸不同的物体,感受他们的“质地”有何不同,如课桌、文具盒,皮肤、头发,衣领、裤子等等。还可以感受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学习一首写渔人驾着小船在江面捕鱼的古诗,题目是《江上渔者》 ,这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诗作。“江上渔者”是什么意思 ?   生:在江面上捕鱼的人。   师:在江面上捕鱼的人怎样呢 ?请小朋友打开书,听老师读诗,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学生听读 ) 师:请小朋友自由读这首诗,读准每个字音。 (学生朗读 )   师: (指鲈鱼图 )这就是鲈鱼,很多人喜爱它的鲜美味道。“但”是什么意思 ?请结合前后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A.只,仅 B.但是,可是   生:“但”的意思是“只,仅”。   师:怎么朗读这两行诗 ?请看屏幕…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片断一:师:读第一段,同学们的头脑里是否会出现翠鸟的样子?请你们默读。(学生默读想象)师:谁能上来画出翠鸟的样子?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请几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自己画。师点评)师:下面我要请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向大家介绍翠…  相似文献   

20.
犤案例犦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老师、学生、教材、教法、设施、环境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构成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必须研究课堂诸因素的相互关系,力求优化组合,和谐发展,强化诸因素之间的“互补”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有幸聆听了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翠鸟》一课,颇受启发。片断一:师:读第一段,同学们的头脑里是否会出现翠鸟的样子?请你们默读。学生默读想象。师:谁能上来画出翠鸟的样子?其他同学在本子上画。请几名学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自己画。师点评(略)师:下面我要请同学上台来,边指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