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办教育》2004,(11):38-39
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已达到5000万人.也就是说,每6个学生中就有1个差生。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或是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
据教育部门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即每六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而“差生”中数学学困生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高中生中的这一比例还要高。学生的学习不仅与其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等智力因素的积极有关,也与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3.
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到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什么是差生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把那些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不好或“人品”存在明显“缺陷”的人,称之为“差生”、差生现状的存在,已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了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不利于国家对合格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有感于5000万"差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说我们教育带给家庭的情绪体验,我想只有两句话:“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未知其数,一定很多;愁的已有统计:5000万《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5日的一篇报道说: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或10个瑞士或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总数。“差生”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业已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为了班级的“多余人”,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5.
《现代家教》2003,(12):43-43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3亿学生中,有5000万以上被列入“差生”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的人口数。我们果真有这么多笨孩子吗?还有一类孩子,不光学习不好,更爱莫名其妙地做些不雅的动作,又是为什么? 好孩子的“坏”表现有些孩子,看起来聪明伶俐,说话做事一点不比别人差,就是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有报道称,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1个“差生”,他们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是有希望的,成为家长和老师眼中的“问题孩子”。对此,北京22中特级教师孙维刚和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提出了质疑。孙维刚:千万不能只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评判哪个学生就是差生。人总是会变的,学生的可塑性更强,即使目前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要给他们克服自己缺点的机会,不能把他们简单地归到差生中就完事了。弄这么个评价,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家教》2002,(8):44-44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3亿学生中,有5000万以上被列入“差生”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的人口数。我们果真有这么多笨孩子吗?还有一类孩子,不光学习不好,更爱莫名其妙地做些不雅的动作,又是为什么? 好孩子的“坏”表现  相似文献   

8.
《现代家教》2002,(10):31-31
据统计,我国目前的3亿学生中,有5000万以上被列入“差生”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1个法国、10个瑞士的人口数。我们果真有这么多笨孩子吗?还有一类孩子,不光学习不好,更爱莫名其妙地做些不雅的动作,又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三亿中学生中,被教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已达5000万,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差生"是怎样形成的?笔者结合自己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现行学校教育中,学生成绩差,便会被列入“差生”行列。家长、老师与同学对这一群体都会“刮目相看”,甚至他自己也会成为“差”的奴隶。我们研究“差生”数年,现将一些案例作一整理,以引起更多人的关爱。1.差生———家长的伤疤一位姓方的男同学,15岁,初三学生,初二期末平均成绩35分。下面这则日记就是他写给我看的。2001年10月5日阴今天,爸爸的朋友来我家玩,当他问爸爸我的学习情况时,爸爸难为情地说:“咳。我这个孩子成绩那么差,真让我这个当教师的爸爸丢脸。”我真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样说,难道我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习惯意识里,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称之为“差生”,如果再加上言行举止不合约定的行为规范,就被称之为“双差生”。笔者曾有这样一个观点,并且现在依然是固执己见:“差生”都是“差师”培养出来的。如果这个命题成立的话,那么庞大的“差生”队伍后面肯定有一支同样庞大的“差师”队伍。当然这里的“差师”包括“差生”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者。英国教育家尼尔说:“问题孩子是问题父母的产物。”且这“问题父母”在制造“问题孩子”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当之大。在此,本文抛开那些“问题父母”不说,单就“差师”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据全国少工委统计,在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当中,被全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行列的就有5000多万,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总人口。如果这部分学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和训练,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将会对社会形成压力,造成资源浪费。这对于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数以千万计的家庭以及这些孩子的前途来说,都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差生”现象值得教育者反思。  相似文献   

13.
差生的困惑     
“差生”是校园里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而更确切的表述方式应为学习不良,它是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而不是所谓的分类学生的“标签”。至2000年,在中国现有的3亿学生当中,被全国各类学校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到500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士、100个卢森堡的人口。爱一个好学生比较容易,爱一个差学生就不太容易。因此,帮助困难学生就成了学校成功教育的试金石,也是学校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王少军(男初三学生)他这样抱怨到,根本没人理解我们,只有破罐破摔。“差生”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来,老师不喜欢,同学也看不起,好不容…  相似文献   

14.
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说,差生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二是“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三是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前两类“差生”并不能归属为“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和天赋暂时还没有被发现,可以称之为“假性差生”。  相似文献   

15.
学生如同幼苗 ,在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风雨的侵袭 ,有的会斜着长 ,这就需要园丁的扶持。学生的优与差 ,除了先天的因素 ,大都是后天的影响教育所造成。学生的“差”往往表现为 :思想消极、习惯不良、基础知识差、思维不灵活这几个方面。对待这样的学生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如果用“刺激”的办法只能使他们更消极、更悲观 ,导致破罐子破摔。把学生划等级 ,有着鼓励和激将的正面作用 ,但也有着使“优生”妄自尊大和“差生”自卑自怨的负面影响。什么叫“差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往往成绩差就叫“差生” ,实际上一些“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目前现有的3.67亿未成年人中,有2.35亿是中小学生,他们中被老师和家长划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达5000万人,相当于一个法国、10个瑞  相似文献   

17.
我们教师在教育生涯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差生,要使差生转差为优是教师们常谈的话题和头痛的问题。我认为差生并不是天生就笨,他们只是暂时的.他们往往有许多优点和长处.只是被“差”掩盖。每个学生有差异,但那是个性和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同。学校教育为啥给学生扣上“差生”这顶沉重的帽子?  相似文献   

18.
从我们三圣中学的学生现状来看,每年招收五个班,有50%是差生,由于种种因素,另一个50%的学生也参差不齐,一半左右的学生跟不上趟,又是一个50%。这就是说,全年级中差生占70%左右(此数据已被多次区入学统考所证实)。如果我们不狠抓中差生,完成“普九”的基本任务就无法落到实处,所谓“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是一句空话;如果我  相似文献   

19.
转化差生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也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差生 ,主要是指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遵守纪律等方面表现落后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虽然为数不多 ,但是如果教育转化不力 ,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甚至学校。当前 ,不少教师对待差生的做法是 :力争其转化 ,转化不好就甩手不管 ,任其发展。所以 ,多数差生都被当作“包袱”甩掉了 ,其结果是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一、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 ,找准转化差生的切入点要做到有效地转化差生 ,必须先找出造成差的原因。造成差的原因很多 ,一般来说有以下四种 :1 因为在低年级阶段基…  相似文献   

20.
差生问题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无论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还是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现实着想,我们必须千方百计转化差生。国家教委柳斌副主任说:转化差生与培养优生同等重要。只要我们热爱他们,教学得法,耐心辅导,差生就不差了。差生由于学习成绩、纪律观念差往往得不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理解和热爱,一般自卑感较重。一位教育家说:“如果对待差生热情而不冷淡,亲切而不疏远,帮助而不嫌弃,那么很多差生就会转变自己的不良心境,形成良好的心态,并逐步进入合格或先进的行列。”因此笔者认为转化、教育差生的前提是热爱他们,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 表扬激励人从本质上讲都是愿意学好的,差生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过无论多么“没有希望”、“不可救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