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内容,<分子与细胞>第六章中的一个模拟实验.实验中以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以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NaOH显粉红色,学生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由无色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NaOH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再通过测量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获得相应数据.学生经计算、比较不同体积琼脂块"细胞"吸收物质的速度,可预测细胞表面积、体积之比与细胞代谢、物质运输的关系,进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本实验,原理清晰易懂,但操作中仍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1实验的基本情况"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一个实验。此实验为模拟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该实验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用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到NaOH变红,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了解NaOH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测量NaOH分子扩散进琼脂块的深  相似文献   

3.
1教材分析 本模拟实验中以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以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由于酚酞遇NaOH显粉红色,学生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由无色变成粉红色的过程,了解NaOH分子扩散进入“细胞”的过程;再通过测量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细胞”的深度,获得相应数据。  相似文献   

4.
浙科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安排了"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实验,该实验原理是用琼脂块(内含酚酞)模拟细胞,用0.1%的Na 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因为Na OH溶液遇到酚酞变为粉红色,所以可通过观察琼脂块"细胞"变成粉红色的过程和测量生成颜色的深度,了解Na OH溶液扩散进入细胞的深度,达到探究细胞体积的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目的。笔者在教学时,引  相似文献   

5.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6章“细胞增殖”中的模拟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方案是用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被吸收的物质用NaOH模拟,酚酞遇NaOH显示紫红色,利用色带的宽度来确定NaOH扩散的深度,通过计算得出不同相对表面积的琼脂块吸收物质的速率,间接说明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能限制其长大.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方案操作繁琐,实验现象不稳定,正确的实验结论不易得出,经过多次实践后笔者运用数字化实验改进了实验的不足,直观观察到实验数据,获得明显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生物教材对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是这样描述的:当NaOH与含有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就会变成紫红色。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情况就能反映出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深度。通过计算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相似文献   

7.
1原实验设计思路 当NaOH与含有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就会变成紫红色.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情况就能反映NaOH扩散进入琼脂块的深度.通过计算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根据这个比例就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7,(10):55-56
<正>"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第1节的模拟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重要实验。在实际操作和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该实验还存在一些值得探究的地方,于是尝试对其进行了改进与创新。1原实验分析1.1原实验设计思路(1)用不同大小的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不同大小细胞,用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2)由于酚酞遇NaOH变紫红色,因此以琼脂块中变红区域作为NaOH扩散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1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1.1实验方法将边长各为1、2,3em的琼脂块(含酚酞)在NaOH溶液中浸泡10min,测量NaOH扩散深度,计算NaOH扩散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1.2结果与结论NaOH在边长不同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一致,约为0.5cm。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物教学》2016,(14):63-64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教材选用酚酞琼脂块模拟细胞,NaOH溶液模拟被细胞吸收的物质。通过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等进行创新改进,尝试选择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马铃薯、果冻和豆腐等代替琼脂块,使用碘液代替NaOH,结果发现实验操作更为方便、安全,实验成功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1.
北师大版的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中“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实验,其中建议先制备酚酞琼脂块,用酚酞作酸碱指示剂,将体积大小不同的酚酞琼脂块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利用酚酞遇碱为红色的原理,说明细胞体积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由于本册教材为初一年级新生使用,该阶段的学生没有接触到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教学》2019,(20):34-35
<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就有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教材实验方法是将大小各异且含有酚酞的琼脂块放入NaOH溶液中一定的时间后,通过观察、测定并计算琼脂块被染成紫红色的体积占其总体积的比例,得出细胞大小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呈负相关的结论。教材实验方法虽能获得较明显的实验效果,但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缺陷较多,亟须改进。  相似文献   

13.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胞的大小会影响物质运输的效率,可改进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模拟实验。其方法是:改进实验试剂,把含有纤维素的不同边长红色琼脂块浸泡在纤维素酶溶液中,反应后红色消失;在无需切开琼脂块的情况下,运用激光测距仪连续定时测量,可直接模拟出物质进出“细胞”的动态过程;对测量数据进行动态处理,能够直观、准确地得出“细胞越大,其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正>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这一实验,所用实验材料为: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塑料餐刀、防水手套、毫米尺、塑料勺、纸巾、烧杯;质量分数为0.1%的NaOH溶液。但对琼脂块的制备,对于边缘地区的中学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同时,NaOH为强碱,有很强的腐蚀性。为此,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地寻找既便宜又安全的实验材料。下面是本人对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细胞的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七年级上·北师版)的活动中,由于本校实验条件的限制,在取材时,我们因陋就简,用均质的石膏块代替酚酞—琼脂块,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在此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具体做法如下:一、取材选取均质的石膏块,切成边长为1cm、2cm、3cm 石膏立方体,以示大小不同的细胞。用红墨水(黑、蓝也可)  相似文献   

16.
笔者阐述了“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这一实验中使用的琼脂块的具体制备过程,以及琼脂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并对实验中的操作难点进行了说明。提出了该实验步骤的改进方法,提高了实验效果.体现了生物实验中的绿色环保理念。  相似文献   

17.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探究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帮助学生设疑,让学生进行实验或展开讨论,指导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亲自体会探究问题的过程,而得以自悟。在《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一课中关于"水分的运输"的学习时,教师提出问题:水分怎样进入根毛区的表皮细胞?然后又是怎样被运输到根导管中的呢?并假设:水分是先通过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再通过内层细胞逐层进入导管内的。接着就可提供实验条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8.
刘敏 《生物学教学》2007,32(5):31-3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  相似文献   

19.
通用化学教材初中全一册,叙述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写道:“向一个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投入烧杯里。”“钠跟水起反应后,使滴有酚酞的水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这个现象说明有别的物质生成,这种生成物就是氢氧化钠(NaOH),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是氩氧化钠的一种性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按上述实验步骤演示,结果学生误认为;氢氧化钠能使水变为红色。在另一堂课上我将酚酞改为在氢氧化钠生成后再滴入,结果学生没有上述误解。因此,我认为在做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时,后滴入酚酞好。  相似文献   

20.
运用假说演绎、模型构建和模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亲身参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科学探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假设—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