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9年3月2日。西北军政委员会第五次行政会议的新闻报道写就,经群众日报副总编林朗修改后,时已近晚,为赶第二天见报,我骑车即去彭总处,请他审阅。“彭总”这个含有深厚敬意的亲昵称呼,起源和流传于战争年代。人们至今仍然用它称呼着彭德怀。虽然,他现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是进城以来,我首次去见彭总。我轻车如飞,穿过路灯黯淡的西安夜街,来到建国路65号。未经传达通报。我径自走进秘书室,将稿件交给秘书张映吾同志去转交彭总,便坐在一条木凳上吸着烟,静静等候。一会,彭总的夫人蒲安修走进秘书室,对我说:“彭总要你去,稿件中有几处看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1953年7月 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在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仪式上签字;29日,彭总即到板门店前线秘密视察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的前沿阵地。这是彭总离开朝鲜之前最后一次到前线。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彭总视察板门店前线的具体活动情况至今仍鲜为人知。当年陪同彭总视察开城前线的第46军军长、原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萧全夫将军披露了当时的有关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后方勤务司令部成立 1951年1月底,第四次战役打响后,前方供应愈发困难. 当时东北军区后勤部在前线只有一个指挥所跟着我们,力量单薄,适应不了朝鲜战场大规模现代化战争的需要.彭总曾几次向我谈起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的设想.3月,东后李聚奎部长亲自来到志司了解情况.彭总与我商量,想把李聚奎留在前方,以便加强前线的后勤指挥.没想到李聚奎在坐车外出视察时,闪了腰不能动弹,只好回国养伤.此事更促使彭总下决心组织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有些报刊为封建迷信推波助澜,令人不安。 某报1993年7月20日有篇题为《彭总故居一神树》的文章说,彭总故居有一棵高约数丈的柚树,“1959年庐山会议后,这株柚树枯死,只剩一个黑黑的主杆和两三个枝丫,戳在这角落里。正因为枯死,才躲过那番浩劫,没当‘反革命’砍掉。1978年底彭总平反之后,这棵树竟在1979年春天冒出几点嫩绿的叶芽;再往后,一年胜似一年,越长越好,又高又壮,比当年枯死之前还好得多了……”  相似文献   

5.
鲁泽 《军事记者》2011,(10):61-61
说起彭德怀元帅,人们眼前就油然浮现出他横刀立马、叱咤风云的高大形象,想起他耿直、率真的性格,和敢讲真话、实话的崇高品质,而他关心新闻宣传,在审稿、评报时提倡严谨、扎实文风,却鲜为人知。1951年1月上旬一天开早饭的时候,志愿军政治部的同志给彭德怀送来几张新到的国内报纸。彭总放下碗筷就拿起了报纸,  相似文献   

6.
左权参谋长与前总机要科徐敬一,贾文艺左权同而是我军杰出的高级指挥员,他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时,除了协助彭总统管全军,还直接领导机要科、作战科和司令部机关。在他的领导、关心、教育下,前总机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1942年5月,日寇对总部发动大规模扫荡...  相似文献   

7.
1958年12月16日,一列从武昌发出的列车向南呼啸疾驶,车上坐着一位衣着朴素、神情严肃、略上年纪的老人,他就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共和国元帅彭德怀(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彭总).  相似文献   

8.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阵地,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是新闻宣传的主要任务之一.纵观近些年来有些报刊,封建迷信的东西沉渣泛起,为封建迷信推波助澜,令人不安.《南方周末》1993年7月20日有篇张扬写的《彭总故居一神树》的文章说,彭总故居有一棵高约数丈的柚树,“1959年庐山会议后,这株柚树枯死,只剩一个黑黑的主杆和两三个枝丫,戳在这角落里.正因为枯死,才躲过那番浩劫,没当‘反革命’砍掉.1978年底彭总平反之后,这棵树竞在1979年春天冒出几点嫩绿的叶芽;再往后,一年胜似一年,越长越好,又高又壮,比当年枯死之前还好得多了  相似文献   

9.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的元旦,我特别思念彭总则是由于我终于寻到了那张寻觅多年的照片。彭总这张照片,是1951年5月我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一个大铜矿矿口瞬间拍摄的,曾发表在1952年3月解放军画报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由于绝对保密,很多记者为彭总摄像,都被志愿军总政治部登记保藏,直到战争胜利结束,正式公布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之时,解放军画报才临时增加这幅整版的活页照片(因画报从编辑、发稿、付印、出版周期较长,来  相似文献   

10.
1951年朝鲜战争期间,有一次,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为六十军军粮食供应一事而错怪了当时负责后勤工作的洪学智。事实真相弄清后,彭总心里很不  相似文献   

11.
孙毅 《北京档案》1998,(12):30-31
今年是彭德怀元帅诞辰100周年。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怀念我的老首长,怀念这位为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而奋斗终身的开国元勋。我与彭总结识是在1931年宁都暴动后,我们五军团在闽西秋溪、模江一带整编,我当时担任四十一师侦察科长,受赵博生委派二次带有关人员赴...  相似文献   

12.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的元旦,我特别思念彭总则是由于我终于寻到了那张寻觅多年的照片。彭总这张照片,是1951年5月我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一个大铜矿矿口瞬间拍摄的,曾发表在1952年3月解放军画报上。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由于绝对保密,很多记者为彭总摄像,都被志愿军总政治部登记保藏,直到战争胜利结束,正式公布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之时,解放军画报才临时增加这幅整版的活页照片(因画报从编辑、发稿、付印、出版周期较长,来不及编排在正页上)。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批判彭德怀同志后,这版活页照片全被收缴销毁。“文革”后  相似文献   

13.
1947年3月,将帮胡宗南率20多万人马进攻陕甘宁边区,当时彭总领导的西北野战军仅两万多人,敌十倍于我.……  相似文献   

14.
习仲勋、彭德怀两人均英雄一世,坎坷一生习仲勋与彭德怀曾在西北一起浴血奋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建国后,两人政见一致,遭遇相同.习仲勋一直深深地怀念和敬重彭德怀,给予他高度的评价. 与彭总西征 1936年,中央红军在西北形势严峻:蒋介石趁红一方面军东征山西回师陕北未来得及休整补给之机,即调嫡系胡宗南部、陕北地方军、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共154个团25万人,围攻陕甘边区.  相似文献   

15.
1966年4月21日。彭德怀元帅来到位于川南宜宾的芙蓉矿区。彭总当时的职务是西南局三线建设指挥部副主任。事实上,元帅所剩的生命已不多了。此时元帅是带着一种复杂、沉重的心情来到三线建设阵地的。27年后的今天,我站在芙蓉局矿史展览馆里望着彭大元帅来矿区时留下的照片,思绪如野马飞驰。这  相似文献   

16.
<正>上世纪80年代,笔者为方志敏家乡江西省中共弋阳县委党史办干部。当我们(从省党史部门)获悉曾与方志敏同囚的胡逸民已回祖国,移居故乡,便连忙联系浙江永康县政协机关,比较顺利地见到早已年逾九旬的胡逸民。胡老在政府分配给他的三室一厅新居中接待了我们。采访中,老人很健谈,他应我们的要求,不仅详细向我们介绍了他在南昌监狱与方志敏交往,还兴致勃勃地谈他早年的生活经历。然而他操着一口浓重方言,很难懂。  相似文献   

17.
刘翔是奥运会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2004年,他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取了冠军后.似乎一个属于刘翔的时代就要到来。奥运会后虽然各种各样的活动占去了他不少的时间.但从专业的媒介上我们得知.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还是以一个运动员的身份投入到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训练比赛当中。2004年以来,在他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比赛当中.成绩稳定。发挥正常。战绩骄人。  相似文献   

18.
为一位“见义勇为英雄”续写“爱心故事”,最初的起因是在1997年的岁末—— 那天,我们新闻科进来一个衣着朴素、已近不惑之年的清瘦的中年人。他佝偻着腰,神情十分憔悴。当他说明身份,道明来意时,我们在座的几个人都恍然想起,他就是一个月前各新闻媒体曾竞相报道过的与三名歹徒进行过殊死搏斗而奇迹生还的“见义勇为英雄”吕建生。 说到动情处,吕建生这位七尺男儿也流下了泪水。他说,他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他只希望同以前一样有一辆自己的富康轿车开,但这个要求达不到,他不知道自己该找谁? 听完他的叙述,我们迅速与襄樊有关部门联系。 一对在关键时刻将生命置之度外,与劫车歹徒英勇搏斗的出租车司机夫妇,因何原因陷入无人喝采的困难境地呢?作为本应得到社会承认的英雄,为何迟迟未能戴上本应拥有的花环?要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首先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97年11月11日——  相似文献   

19.
他在台北,我在上海。好像是1998年吧,但我的感觉是好像认识他很久了,虽然实际上只有12年!原因很简单,我们一见如故。可能是对广告的品味、对工作的要求、对人生的价值、对朋友的情谊,尽管不尽相同,但也相差不远。在同和异之间,更多了一份尊重和欣赏。  相似文献   

20.
向专家约稿     
A老先生过世好多年了,可是一想起他,我心里还十分不安。他是某门科学在我国的创始人,一直坚持实践,数十年没间断。这门科学孩子们不但能理解,还能照着去做。我们请A老先生写几则他自己的实践片断,目的在于引起孩子们观察自然的兴趣。老先生一口答应了,没过几天就托人把稿子捎了来。稿子用毛笔写的,工工整整,内容符合我们的要求,只是用的文言,老先生没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