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专题片归属于纪录片的范畴,它是记录生活中某一过程或介绍某一事物的一种特殊体裁。它的创作包括画面、解说、音乐、音响效果、同期声、字幕六大要素,解说作为其中一个辅助条件,与画面互补并互为转化。解说的作用是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画面所  相似文献   

2.
一、关于画面与解说的关系 在组成电视专题片的诸多元素当中,画面是第一位的,这毫无疑问,但解说也很重要。一般来说,解说于画面是绿叶扶红花这么一种关系。解说得好,会给好的画面或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也能给不大理  相似文献   

3.
<正>党员教育电视片是以视听兼备、声画并茂、形象直观、真实可信、对党员进行教育的一种电视专题节目,它与其它电视纪录片一样,都是由表情达意的要素,诸如画面、解说、同期声、音乐、音效等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纵观党员教育电视片走过的创作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我省广大党员教育电视片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转变观念,越来越尊重电视专题片本身的创作规律,较好地运用和把握电视专题片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拍摄  相似文献   

4.
电视风光片是声画结合的,它以画面为主,声音为辅,声音服务于画面。电视风光片制作精细,画面讲究,要求解说语言具有艺术性,并与画面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交相辉映。那么,怎样才能解说好电视风光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电视是用画面及其伴音传播信息的,画面和声音构成电视广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画面是无声的形象语言,解说是有声的诠释语言。没有画面就无须解说,没有解说,画面就是难以解读的“天书”,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由于电视宣传比其报纸、广播具有直观、形象的强大优势.因而在电视编采人员中产生了“画面万能”轻视解说写作的倾向.这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媒介的发展,新媒介环境对传统的电视体育解说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当然,挑战的同时机遇也同样存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电视体育解说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值得研讨。一、传统媒介中的电视体育解说所谓的电视体育解说,在《电视体育解说》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以电视为媒介,依靠画面语言和有  相似文献   

7.
电视在我国是收看率很高的传媒,电视节目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解说,都要认真把关,否则就会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电视从业者来说,要记住电视节目制作的标准就是精致。要给电视画面上把安全锁,让文字解说体现真善美,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世界里,电视新闻作为一种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新闻报道形式,理应重视现场同期声的采集和应用,真实而客观地再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场景和过程。然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相对于电视画面和解说词,现场同期声这一重要的电视表现要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新闻节目中出现了类似“千人齐唱不闻歌声”、“机器飞转却无轰鸣”的场景,简单地画面加解说,形成令人生厌的“声画两张皮”现象,这实在是电视新闻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9.
解析电视专题片解说意境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专题片解说,是在专题片文字稿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有声语言二度创作,它与画面、音响等视听元素一起构成了电视专题片的独特气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专题片解说不仅可以深化主题,扩大画面容量,而且可以弥补自身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更明晰地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10.
画面和声音是电视艺术的两大要素.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画面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声音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这里所说的声音包括解说.音响和同期声等听觉内容,其中同期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卢春光 《记者摇篮》2009,(3):49-49,63
一部成功的纪实性电视专题片,是画面、同期声、解说、音乐等要素的完美结合,近年来同,纪实性专题片的创作已成为专题节目的创作主流,这也使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创作者既要有娴熟的拍摄技巧,同时还要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意图巧妙地蕴含于对生活的客观再现之中。这里我结合几年的工作实践,对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中如何运用电视语言,特别是长镜头、同期声等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电视纪录片得到了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开设了纪录片专栏,既活跃了荧屏,又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然而,在纪录片的声画关系中尚存在着一些创作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画面与解说主次颠倒,画面反而处于从属地位。电视应以画面为主,解说为辅。但是,我们的一些采编  相似文献   

13.
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细节是新闻的血肉。电视现场报道理所当然应该在细节捕捉上下功夫。与报刊、广播不同.电视的解说、画面、同期六三者合一.多种语言符号汇合在一起。所不同的是,电视的画面语言更突出。因此,我以为,电视现场报道的细节捕捉完全应在画面上做足文章。细节画面至少有三个“有利于”:细节画面,有利于深化主题。一个成功的细节画面,胜过千言万语的解说。在这里.报道完全是“让事实说话”,使观众自觉不自觉地“耳儒目染”,受到感染和教益。例如,东台电视台在江苏电视…  相似文献   

14.
电视纪录片是变化着的画面艺术、音响艺术或者说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二者融合。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要有画面、解说、字幕、配乐、特技等多种手段,撰写好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章旭明 《新闻窗》2013,(1):59-62
画面和声音是电视艺术的两大要素,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画面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声音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这里所说的声音包括解说、音响和同期声等听觉内容,其中同期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同期声,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音在拍摄时同期录音的意思。一般来说,就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现场摄录电视画面的同时通过电子设备记录下来、用在新闻报道中表现新闻现场主体的各种声音。  相似文献   

16.
周平  谢丽娟 《视听界》2001,(4):54-54
在电视诸元素中,解说、画面、同期声、音乐、字幕等都应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统一为主题服务。看电视讲的是一种感觉,观众不可能把诸多元素分隔开来去欣赏。观众看的是一种感觉,一种自我理解的感觉,即“观众感觉”。因此电视的各种元素都必须围绕你要给观众的感觉做文章。一、主观解说与客观采访相“融”。目前,电视纪录片大都采用解说与同期声互补的叙事方法。作为解说除应该避免与同期声的内容重复外,更应该讲究一个“融”字,即在不知不觉中解说与同期声准确并最简练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画面和解说是电视中的两个最基本元素。可以说.电视节目中风格的各种变化.正是这一对元素的组合形式不断变化的结果。关于画面与解说的关系.长期以来在电视界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摄影记者们坚持以画面为主;而文字编辑们则认为应该以解说词为主。  相似文献   

18.
采访与解说、画面衔接不紧。和报纸、广播新闻不同,电视新闻把解说、画面、同期声(或采访)甚至字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三合一”的整体。只有三结合得天衣无缝,电视新闻才能产生其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电视记在采制新闻时要充分考虑到电视新闻的这个特点,把采访融合到电视新闻这个整体中去考虑,尽量把采访和解说、画面结合得紧密一点。  相似文献   

19.
赵烜 《新闻前哨》2013,(8):79-80
人物电视专题片隶属于表现性电视专题片,拍摄时要保证人物的真实性,同时还要对人物进行多角度的艺术表现和主观介入。一般说来,人物电视专题片的叙事有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画面加解说,即人物的生活片段加上相关的解说,要使画面和解说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其次是追求艺术表达,这种表达要求把字幕、解说、构图、影调、色彩和音乐等艺术之美表达出来;最后还要进行主观介入,要客观地记录在人物身上发生的各种事件,同时把人物对外界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具体的叙事手段有解说词、蒙太奇艺术手法、音乐、表现性材料等。  相似文献   

20.
没有流动影像 新闻同样精彩——电视图片新闻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所讨论的电视图片新闻,是指单纯以单张或成组的新闻照片作为全部画面要素(包括对照片的特技处理),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的一种电视新闻形式,不包括在消息类或专题类新闻中作为一种表现或写实手段而使用的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