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27):183-186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的美育思想是他多年积累的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提出了诗教、乐教、环境美育、人格美育等思想。调查贵州小学美育的实施现状并分析,探讨孔子美育思想在贵州小学美育中的实施策略,对于我国当前形势下的美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诗教”、“乐教”的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对教育的内容、方法、目的、特征都产生影响;同时也对文艺的教育作用、思想倾向性提出要求。分析了孔子美育观美育的作用、成因和影响,强调了它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潘繁生 《江苏高教》2006,(5):135-137
本文将王国维视为中国美育理论的第一人,并从美育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美育与社会救赎、孔子美育思想研究、审美的直觉能力培养四个方面,勾勒出王国维美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教育的弊端,阐发了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哲学启示。  相似文献   

4.
彭韬 《中学教育》2014,(1):5-13
孔子和席勒的美育思想都在美学史和教育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孔子和席勒的美育思想在人文思想基础、美育的内容、地位、本质和目的等方面都有可比性。而蔡元培学贯中西,兼取两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和席勒的美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在教育方面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主要从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四个方面分析孔子的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显著地位。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创造、人才的培养,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纵观孔子的教育思想,其中美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诸如尽善尽美的美育境界,文质彬彬的审美标准,“乐”修其内,“礼”修其外的综合美育观,以及《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的宽泛的美育内容,都对我们今天的美育,特别是审美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美育思想在中国古代美育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基础是在先秦时期奠定的,而孔子的美育思想又是构成这一时期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8.
孔子和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奠定了东西方美学思想的范式。孔子的美育观饱涵伦理内容,而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从属于其政治目的。本文从美育的步骤、方法和目标三个方面对孔子和柏拉图的美育思想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人性思想的形成源于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又是沿着孔子规定的路线向两翼展开,结果产生了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先秦儒家人性思想的不同特点又决定了他们美育思想的各自特色。其人性思想对他们美育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规定其审美教育的方向和在审美教育中所采用的方法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一美育是培养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情感和能力的教育。人类大约在二、三十万年前就产生了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但是,作为审美教育观念及其理论表述(言语、思想、学说),则大约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先秦时期,是美育活动和美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儒、道两大学派,是中国美育思想的重要奠基者。孔子把德育(礼)  相似文献   

11.
美育的教育途径,应是家庭美育、“团队”美育、学校美育以及广泛的社会美育的综合工程;相互之间需协调互补,共同推进。美育的内容层次,则是由爱美教育、审美教育和创美教育三方面构成,共同完成对“完整的人”的培养过程。  相似文献   

12.
孔子美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美育思想是中国古代丰厚文化的积淀 ,蕴含着美与善的统一、完美人格的培养、诗教与乐教的渗透等美育理论。以美导善的思想是医治当今德育苍白的良药。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礼乐教化”从内外两方面着手,通过外在的“礼”与内在的“乐”两方面进行政治教化,同时也是个体修养的手段。这一内外兼修的教化思想对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仍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治世思想决定了其乐教思想的内容和特点:其一,音乐是士君子必备之修养,儒家仁政理想的体现便是人人懂得礼乐;其二,音乐不仅是娱乐,其本质更是政教,是"礼"的有力补充;其三,"物动心感"而生音乐,音乐是人伦善恶的"象德之音";其四,如同天地阴阳,音乐反映着宇宙的奥秘,渗透着人的灵魂与精神,它是天地万象"有序性"的象征。儒家这种"为人生"的乐教思想使得我国古典艺术在审美风格上,崇尚平和雅正、含蓄蕴藉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宋代的理学家朱熹非常重视审美教育对于成人的重要性,他从他的哲学目的论出发把审美教育作为手段,“人文化成”是其审美教育的终极目的.这种目的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乐以养心,以养性情;第二,乐以育人,使之成才;第三,乐以厚俗,上下合同.这样从个体到群体,从内到外,从小到大,层层深入地达到儒家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与和谐人格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和谐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倡导审美化道德教育,利用隐性道德教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建构功能,构建“引导-陶冶~学生自主体悟-内化-成就德行”的生活道德教育机制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的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家庭教育思想继承了儒家传统家庭教育中的孝悌、立志、重教、勤俭等许多精华思想,但也存在浓厚的封建宗法意识。由于曾国藩的个人经历和所处封建末世的时代特点,他在家庭教育中“匡时救世”和“持盈保泰”、“明哲保家”的思想是并存的。实事求是地评析其家庭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丰子恺的艺术人生。丰子恺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真善美的崇高人格为目标。由于他具有对应地建构审美生境和审美人生的潜能,他的审美教育理论实际上已超出了真善美的审美场,向着益、宜的高层次的审美场发展。  相似文献   

19.
曾繁仁以西方美学为基础。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把美育的学理性探究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出了美育中介论、中和美育论和生活艺术家等重要的美育思想:美育在各育中起“中介”作用,协调主体的心理功能诸要素的关系,显示出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特征;美育是通过和谐协调的艺术,培养和谐协调的情感,塑造和谐协调的人格,进而实现人与对象(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协调;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活艺术家”,使人们以审美的世界观对待自身,避免精神疾病和心理缺损,从而实现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自然和人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乐教是礼乐政治文化的产物,但其意义却并不仅限于政治。乐教发展过程中接受主体对乐的体验、认识与运用,拓展了主体深赋情韵的现实人伦关怀与道德理想,它自由无羁、充实光辉的人格精神冲破了有限存在及上下与天地同流的超越情怀。儒者在乐教中完成了人格精神世界的审美建构,其中含蕴的教育思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