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务实人生     
杨海亮 《教学随笔》2013,(11):15-15,29
①上周末的傍晚,和小区里的一位老先生聊天。老先生已是古稀之年,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在谈及自己的过去时,老先生说:“我这辈子是和书一起过来的,读书、买书、写书,教了几十年的书。”言谈间,没有一丝遗憾,却有十分满足。想必,对他而言,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2.
务实人生     
<正>①上周末的傍晚,和小区里的一位老先生聊天。老先生已是古稀之年,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在谈及自己的过去时,老先生说:"我这辈子是和书一起过来的,读书、买书、写书,教了几十年的书。"言谈间,没有一丝遗憾,却有十分满足。想必,对他而言,与书为伴,其乐无穷。②不过,我又想到的是,和老先生一样,一生只演一个角色的,其实大有人在。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农民,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司机,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纺织工,有的人当了一辈子邮递员……他们,也许是渺小的,却都是务实的。哪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文章,那是周振甫老师写的《立方的懂》。文章是讲怎样学习古文的。作者向张元善老先生请教怎样读书,张老先生说他开始读书时,对读的书完全不懂,读了若干年,一旦豁然贯通,不懂的全懂了,而且是"立方的懂"。他说读书关键是要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假如只是记住了一些生字和句子,那只是"点线的懂"。  相似文献   

4.
儿子上小学的时候,给我写过一封信,问我读什么书才是读好书。说明他已经在好好读书了,而且对读书有了选择的考虑。这是很可贵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名的学家郭沫若,在学、历史学、考古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颇有建树。这与他善于读书是分不开的,他在《我的读书经验》一书中介绍了他读书的方法——“四为”读书法: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老先生曾经说过:“书是读不尽的,就算读尽也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更是读不尽源源不断出版印制的书。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不浪费宝贵的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7.
不做瘦马     
小亲戚来家里串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多书啊?”这问题问的,书当然是用来读的了。不过,也有人用很多书来装点门面,并没有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抽了几本书,想找出我能在一本书里埋头这么长时间的原因。他强迫自己看了一会儿,看得很痛苦,然后又问:“为什么要读书啊?”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劝学     
《素质教育博览》2009,(11):38-39
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有个读书少年向他求教:“老先生,我非常敬佩(jingpei)您的渊(yuan)博知识,请告诉我,您年少读书时有什么妙法?”  相似文献   

9.
<正>(1)有的人一辈子忙忙碌碌,说起来也没几件值得一听的故事;有的人深居简出,却充满传奇。启功先生是后一种。(2)我在北师大读书时,见过老先生两次。一次是给我们上课,他颤颤巍巍的,坚持站在讲台前。我们在下面喊:“您坐下讲!”他带着那种有点儿“坏”的笑说:“我来上课,是胡说,不敢坐着讲——坐下就讲不出话来了。”然后他又解释:“我是满人,又称胡人,所以,我说的话就是胡说!”大家哄堂大笑。下了课,我问老先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手不释卷     
《下一代》2010,(7):37-37
【语出】:《三国志·吴书》 【原文】: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文】:形容勤奋好学和做事入了迷 【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大将军叫吕蒙,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所以他没有读过多少书。有一次,孙权劝他多读些书,而吕蒙却说:“军营里时间太紧,根本没机会读书。”孙权听了很不高兴地说:“你这是在找借口,你的事再多,难道比我的事还多吗?  相似文献   

11.
我们兄妹四人,我是老大,在父母眼里是个宝。解放前夕,我才五岁,父母就用他们省下来的钱送我上私塾读书。教书老师是个年过七旬、身材高大而略显清瘦的老先生。他常穿着一件蓝色长衫,灰白的胡子拖在胸前,说话慢条斯理,外表很慈祥,对学生却很严厉。他桌上有一把沉甸甸的铜戒尺,谁  相似文献   

12.
躺着读书     
近日外出,途经南京跳下车来,去会一位书友。他睡单人床,床边有书两排,贴墙而起,自床头伸至床脚。我在他床上躺过一躺,平平卧起,放出右手,就像身边长着一棵书的树,任采任摘。据资料,毛泽东也这样读书,书半床人半床,以书为夫人的。这样读书是很浪漫的。读书的最佳姿势不是在课桌前,而是枕上。凡读书人都知此诀窍。身体安静了,脑瓜才活  相似文献   

13.
我与金老先生并无特殊的师生情谊,当年他仅仅教过我一年的选修课程。这门课程的名字叫《诗词曲名篇鉴赏》,两周才上一次课。我难以忘怀这位老先生,仅仅缘于他身上流露出的一种让我难以言喻的独特气质。 初识金老先生,我感到一丝震惊。记得那天,金老先生戴着一顶浅灰色呢帽,帽沿下隐隐露出纯白纯白的头发。他的双眉很淡,极为疏朗,眼睛不大,却透着一股老年人少有的灵气和才气。我叹服于这位老人的超凡脱俗、清新自然,暗自思付:这位老先生才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呢!又暗自疑惑:为什么在他身上,看不到任何修饰、功利和久经世事的沧桑呢?为什么他让人感觉这样舒服,这样富有韵味呢?  相似文献   

14.
漫话泡书     
如果硬是要赶时髦,将"读书"这个传统的词汇也冠上"泡"——这个新鲜的时尚字眼,那么,我也算是泡书一族中的钟情一员了。论"泡龄"算来近二十载。这样就构成了别人的一个提问:泡书是什么?或者说,如那个老先生问少年周恩来的一样:为什么读书?先以为是一种爱好,又以为是一种荣光,再以为是一种信仰,再后来我更相信:泡书是一种命运——命运注定你离不开书,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1994,(2)
郭沫若:徐特立:范文澜二郑板桥。周︸恩来 郭沫若: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徐特立:有关家国书常读, 郭沫若: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徐特立:有关家国书常读, 郭沫若: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徐特立:有关家国书常读, 郭沫若: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徐特立:有关家国书常读,。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砷。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治学对联选萃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写写诗,所以喜欢钱谷融先生写的一篇题为《节奏》的散文。钱先生在这篇文章的一开始就说到卡莱尔。他说,卡莱尔在他那篇精博而雄辩的论但丁与莎士比亚的讲演里。极力强调诗的音乐性之重要。我书读得少,所以开始不知卡莱尔是谁。先生一直批评我读书少,并且关照我要多读名著。后来知道卡莱尔是一个英国的历史学家,非常知名的。可见我的浅薄。我想读卡莱尔,但找不到卡莱尔的书。  相似文献   

17.
从求学到参加工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找一个小小的角落.默默地看自己的书。正如一个网友所言:读书是什么?读书是生命的追求.读书是人生的享受,读书是情感的交流。说得很恰当。书是我的挚友.她教会了我成长.教会了我生活.也教会了我做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18.
爱读书的我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爱好运动,有的爱好玩耍,还有的爱好交朋友,我的爱好是读书。我爱读书是从小养成的,是我妈妈帮我培养的。在我小时候,妈妈爱读书学习,所以每当妈妈有空闲看书的时候,我也会拿起一本书来看。我很喜欢读书。一到周末,我就会钻进书的海洋,去探索书中的世界。读书让我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也让我懂得了很  相似文献   

19.
传说古希腊的哲学家奥基尼斯一生都在木桶里晒着太阳读书和思索。甚至有一次希腊帝王亚历山大来问他:“老先生,我可以帮助你什么吗?”他却连头也没有抬一抬,只冷冷地说:“站开些,别遮住我的太阳。”在一般人看来,读书竟读到了这样的地步,真是太古怪了,但这其中蕴...  相似文献   

20.
名作家刘心武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他曾经这样表白自己的心迹:“我的生命史,从某种角度说,便是一部伴书而度的历史。……与书共生,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宿命。”在《与书共生》这篇散中,他写了自己的读书故事:“我曾好几次住进外地招待所,临睡时,忽然感到不妙,因为竟忘了带书,或虽带了书却一时不能方便取出。于是,便从桌上拿起摊开的台历。那台历的每一页日期的背面,全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