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良药”变得不“苦口”云南师大附小陈虹当班主任,总免不了要批评学生,但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被批评者往往难以接受,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怎样才能使批评这剂”良药“变得不“苦口”呢?谈点个人的体会。首先.要明确批评的目的。批评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批评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它犹如一幅"良药",关键是在"祛病"的同时不至于"苦口",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顾其"面"、护其心、顺其耳,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乐于改正错误,尝出良药的"可口"。  相似文献   

3.
批评是老师教育学生常用的手段之一,它好比是苦口的良药,使用恰当能起药到病除的神奇效果,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掌握不好则会伤害学生自尊,使学生自暴自弃,纵然这剂良药包含了老师望生成才的  相似文献   

4.
批评,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副苦口的良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如何使忠言良药变得顺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位老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在教育实践中,经常见到一些老师板着面孔训斥学生,学生站在那儿羞愧交加,无地自容,而教师却自以为这是对学生的爱护,把自己尖刻的语言当成苦口的良药、逆耳的忠言,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使学生进步。可学生不仅听不进去,有的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致使批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批评的艺术性问题,古人虽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但我们却认为,既然是良药,却不苦口,而又利于病,既然是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经常会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改正。在进行批评教育时,我们要注意讲究方法和技巧,使批评艺术化,良药不苦口,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7.
阳正旺  卿松青 《零陵学院学报》2004,2(4):108-108,165
批评,作为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副苦口的良药,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如何使忠言良药变得顺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位老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一剂良药,但是否良药都得苦口?批评是老师的苦心,但苦心是否只能熬出苦口的药来?为此,我们选编了一组关于“批评”的文章,来探讨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有效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9.
《孔子家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说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但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这句话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其实,良药未必要苦口,忠言未必要逆耳。从中药的药汤里放点"糖",使我想到: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如果给忠言加上"装饰",批评就会"甜"一点的。  相似文献   

10.
批评的目的     
批评是一剂良药,但是否良药都得苦口?批评是老师的苦心,但苦心是否只能熬出苦口的药来?为此,我们选编了一组关于“批评”的文章,来探讨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有效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1.
“良药苦口”,人们往往难以接受,故近几十年来,医药工作者反复研究,在“良药”外面,或封以胶囊,或裹以糖衣,使“良药”不再“苦口”,从而达到“利于病”的目的。由此想到,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也应该像医药工作者那样,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让自己开的“良药”不再“苦口”,被学生欣然接受。关怀──老牛舐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进步和发展。”我经常想到:只有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让学生高度信任自己,学生才可能听从指挥,服从调…  相似文献   

12.
教师点评对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如何用英文适切而有针对性地点评学生演讲,使之忠言不逆耳,良药不苦口?基于专家演讲点评语料库,本研究分析了演讲点评中批评言语行为的实现策略。研究发现,评委多采用"指出问题"、"给出建议"及"否定评价"等策略进行批评。此外,本文尝试分析了专家语用策略的整体特征和语言特征,旨在为教师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一剂良药,但是否良药都得苦口?批评是老师的苦心,但苦心是否能熬出不苦的药来?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德育工作中,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常常要苦口婆心地对他们批评教育。从道理上讲,这对于学生该是一剂剂“利于病”的“良药”,可这“良药”却常常由于“苦口”而让学生难以下咽,其“利于病”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怎样给学生以“不苦口”的“良药”来提高“疗效” ?   平等,是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切不可以自己的“善意”为借口,凭自己的意志来“塑造”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老师不是在训他,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在与他交流,用宽容的…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恰当的方式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容易发怒,喜欢单刀直入,这会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可以采用迂回的方式,旁敲侧击,委婉地进行批评,即把"良药"装在"糖衣"中,来解决苦口的问题。例如,一种说法是"罚你打扫教室卫生",另一种说法是"奖励你一次劳动光荣的机会;"一  相似文献   

16.
批评是纠正孩子错误的“良药”,但也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让我们把批评的话语转化为孩子易于接受的良言,使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做到施“良药”而不苦口。  相似文献   

17.
批评是一剂良药,但是否良药都得苦口?批评是老师的苦心,但苦心是否能熬出不苦的药来?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诚然,这一俗语包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说明教育离不开批评。然而,批评不一定要“苦口”,要“逆耳”,应当讲究批评的艺术。否则,即使是“良药”、“忠言”也由于“苦口、“逆耳”而产生抗药性,药效会大打折扣,很难实现预期的疗效目的。 下面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不“苦口”的方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连续听到几则学生家长状告老师的官司,内容大多是老师批评不当,使学生离家出走,或出现精神问题,甚至自杀。教师们听了议论纷纷,有人说做教师的千万不要去批评学生,任其自然吧;有人说现在的学生简直不可思议,就这样经不起批评。中国有句古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时代已经发展了,这句古话是不是也有修改的必要了。良药是否一定苦口?现代科技发达,药都做成胶囊之类的,那么  相似文献   

20.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说,只要出于好心,说话重点也没有关系!因此,板着面孔教育学生,就成了一些教师的家常便饭。后来,我从吃药中得到启示:穿心莲是一种苦药,可是涂上糖衣就不苦了。可见,良药并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如果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