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文学包括山水诗和山水散文两大系统,而山水游记则是山水散文的一大主干。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体,有它从孕育到成熟的发展历程,而成熟后的山水游记,在不同的时代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
传统山水田园文学是一种专属于文人阶层的文学,以隐逸、避世的思想为基调,因而在现代社会现实主义提倡者的眼中,一向是没有价值的。然而美本身便有其存在价值,从山水田园文学中所发掘的丰富自然美,是值得探讨与推广的。现今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相当疏离,而山水田园文学所反映的古代中国文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然审美文化,都能为现代人提供一个省思的参考与借鉴,从这方面看具有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山水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山水文学的优良传统 ,将自然山水情感化 ,人格化 ,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首创了山水文学中具有形象性、抒情性的议论方式 ,创造了一种精炼、优美、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语言 ,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山水文学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4.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的诗歌质而自然,充满着一种山水情怀,这与他"爱丘山"的本性相契合,与他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襟怀和意趣相统一。他作诗喜用山水意象,例如山和泽,他常以清新之景、清新之物写清新之境,抒发其对山水的依恋和渴望与山水相融的情怀。同时,他的个性兼具厚重卓拔和圆融通脱的特点,故能恰到好处地把主观情感融入到客观物镜之中,达到无我之境,并向世人传达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山水情结、山水意象、山水性情一体浑融,体现了陶渊明诗歌中深藏的山水情怀。  相似文献   

6.
涉及山水的诗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江雪》《鹿柴》《渔歌子》《望天门山》等等都是。但我们在处理这些教材时,因为没有从山水文化和审美的层面来看待,把握上就发生偏差或者变得肤浅化,美景以粗游了之,佳肴以大嚼了之的情况比较普遍,故而山水文化和审美的问题值得一议。  相似文献   

7.
山水城市的概念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精神内涵,它应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文化"的特征。"山水文化"是由于中华民族对于山水的特殊情感而产生的,表现为多姿多彩的思维形态,其中尤以宗教、哲学、美学三大领域与山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成为了"山水文化"的载体;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山水城市的核心精神,有助于构画"天人合一"的新型山水城市。  相似文献   

8.
“序”的含义发生过多次变迁,后来又成为一种文体名称。到东晋时期,山水在“序”中有了较大的比重。东晋山水序从文章结构到语言上都具有开启山水小品文的意义,并且这一文体在叙述内容上也有自己的拓展。同时,由于山水序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种独立文体,恰恰使它成为最能体现东晋时代美学追求的文本样式。  相似文献   

9.
张晓宁 《安康学院学报》2011,23(3):66-67,84
山水是中国文学的传统题材之一,但在宋代正统散文中却不易找到以此为题材的作品。然而宋代词序中却有不少可以山水小品视之,成为山水小品这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在宋代文学中的归宿之一。之所以如此,与词序是一种非独立的文体不无关系,通过分析以姜夔与周密为代表的山水词序便可得以印证。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地理著作,具备了山水游记的特点。其以山川湖海为对象的描摹不仅仅是地理大观的再现,也是其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依山傍水和移步换景的游记笔法下,娓娓道来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为其增添了灵动和趣味。在由零星的山水文字,到模山范水的山水札记,进而脱胎出形神兼备的山水游记发展史上,《山海经》以其具有开创性的游记笔法为自身的文学特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作为一部山水游记的雏形,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山水审美。  相似文献   

11.
山水诗不仅描述山水的外部形态,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本文以渝州山水诗为例,从四个方面对诗中的民族意识作出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古代散文创作第一个高峰的先秦两汉时期,受当时的文学观念和山水观念影响,山水没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进入散文作品之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人们对于审美的自觉以及对于自身主体地位认识的强化,山水之美才开始大量进入文学主体的视野。直到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第二个高峰的唐宋时期,散文山水游记,终于脱颖而出并迅速发展,取得了极为丰硕的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文,这些游记集中反映了他文学的最高成就.在九篇永州山水游记中,有六篇是写小溪潭的,黄溪、石渠、石涧、袁家渴、小石潭、钴鉧潭.这些不被世人所知、甚至无名的小溪潭,在柳宗元的笔下,却是那样奇特"温丽".清深的溪潭有鱼数尾;水底明白见石,或是"亘石""达于两涯",或是"小石平布";溪潭的两岸是草碧兰香、异卉怪木.浓密的草木,把小溪潭遮掩住了,人们只听见水声,却不能看见它,要循声去寻才能找着它.人们评论柳宗元所写的山水文,是以山水自喻,在山水文中寄托的是他的境况、他的情,因为作者的聪明才智不被为当局所用,反而被贬为"楚越之交"的南夷之地,"终泯没蛮夷"的深山幽林(<贞符>).最近重读柳文的山水游记,我觉得文中不仅仅是反映作者的心境和浓浓的自喻之情,更重要的是文中表达出来的人生哲理,使文学成为了写人生的文学,这些人生哲理仍对我们的生活仍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文学的产生与确立与庄子美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陶渊明、李白、苏轼与辛弃疾则是三个层次的代表人物。庄子美学给中国古代士大夫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又反过来影响着文学创作。庄子美学对古代山水文学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水文学的产生与确立与庄子美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陶渊明、李白、苏轼与辛弃疾则是三个层次的代表人物。庄子美学给中国古代士大夫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又反过来影响着文学创作。庄子美学对古代山水文学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脍炙人口,炉火纯青,文体“如泉”,给人一种心悸魄动的感觉。作为自觉地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在当代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岳衡山山水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尤以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和山水景观最具特色。南岳衡山不仅山水文化实体丰富多奇,而且其山水精神绚丽深邃,特别是崇拜自然精神、崇奉神仙精神和民族精神最具影响。  相似文献   

18.
山水题材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山水诗和山水画为代表的山水文化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从文人的心理结构出发,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解析出山水文化的基本因素,山水文化蕴含着文人的文化心理与情感,这种追求和贯穿其中的情感正是山水诗产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一位伟大作家,中国文学史上的"游记之祖",有"古代记山水手"的美誉.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文笔表达了永州柳州山水"旷如"和"奥如"的特色,但他并不是借山水来逃避,相反,以"利安元元为务"的他,以大智若愚的心态投迹山水,表现"浩乎沛然"的特异山水,创造出了泛发着勃勃生趣的山水游记作品.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不少学者虽承认王维山水田园诗也体现了“盛唐气象”,但却不能代表盛世文学,它们只是盛世文学主旋律之外的音符。这种看法有失公允,实际上,从王维本人的精神风貌、诗歌内容及诗中洋溢的气息氛围来看,他的这些诗折射出的恰恰就是盛唐人们的精神风貌,盛唐的社会现实,所以说它们也是盛世文学的代表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