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传统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记录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人、事、物和情与感,又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并为民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原动力。因此,学习与品鉴中华诗词,则尤为重要和必要。学习和品鉴要点:一要了解和把握中华传统诗词的个性特点;二要注意三个"弄清楚",即诗词的写作背景、诗词的用典、修辞手法的运用;三要抓住四个鉴赏切入点,即诗词的立意、诗词的意境、诗眼与词眼、自身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信仰,也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可以进一步教育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化,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沃土之中,诗词是一束耀眼的奇葩。它浓缩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再现着历史,见证着文明,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而学习古诗,就是有效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但单纯的学习并不能感受到诗词中的真谛,体会诗词的美妙,因此,我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鉴赏,在鉴赏的同时继续学习,以此充实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文学审美情趣和文化涵养,最终由鉴赏拓展到多方面、多角度的去品味诗词意蕴,发现其蕴含的丰富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五四”以来传统诗词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兴盛、兴衰的原因探析,阐明了“五四”以来诗词兼融传统与现代的人文精神:忧国忧民、自由民主、博爱宇宙万物的终极关怀及艺术方面形成绚丽多彩的风格流派。并重点阕述了现当代诗词与古代诗词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传统诗歌体式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诗而词,词而曲,传统诗词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进。每当孕育自诗歌传统的"新体"发展成熟,并最终融入诗歌传统的主流后,"当代化"的问题也自然地得到了解决。这些具有生命力的新体,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诗歌传统,成为一代之文学。我们今天讨论传统诗词的当代化,也必须参考前人的成功经验,将重点放到体裁创新上去,试图找到属于当下的"传统诗词"演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颁奖暨5位诗家作品集首发式日前在京举行,孙轶青、霍松林、叶嘉莹、刘征、李汝伦获得该奖。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规格的传统诗词奖项。5位获奖者都是中华诗词学会的发起人,为诗词事业的复苏和复兴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五四”以来传统诗词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兴盛、衰微的原因探析,阐明了“五四”以来诗词兼融传统与现代的人文精神:忧国忧民、自由民主、博爱宇宙万物的终极关怀及艺术方面形成绚丽多姿的风格流派。并重点阐述了现当代诗词与古代诗歌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有效的载体,这个载体就应当是中华诗词。结合对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开展的实质与形式的思考,可以得出的基本认识是: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是对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是深化学生传统文化理解的最佳选择。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实施的策略,具体可以概括为:结合学校发展特色,立足初中生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活动目标;将中华诗词与学校文化、学校建筑等有机结合,让中华诗词在校园中有一个能够为学生所关注、驻足、学习和理解的场所与空间;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教学引导策略,并科学评价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效果。  相似文献   

9.
“文革”时期诞生了大量的传统诗词,这些诗词或述心言志,或上关国政、下察民情,或揭露“文革”丑恶的社会现实,或抒写对妻子的思恋、对儿女的关爱……但不论以何种面目出现,都能做到有感而发,缘情而作,从而大大拓展了传统诗词在当代的表现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课题研究深入开展,激发和培养中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也为了丰富中小学生读书生活,提高中文书写及写作水平,应课题各项目组、子课题组、实验学校的要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总课题组、中华书局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联合主办首届“中华杯”全国中小学生...  相似文献   

11.
有"中华诗词之县"美名的望奎,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股诗词写作的热潮,是和平时期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体形式深入拓展文明成果,努力寻求美好的心灵化、艺术化的标志.望奎诗词写作的审美取向主要是高扬时代精神的内在品质、强化生命体验的深度追求和打造诗意情怀的大美风范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在高校校园,加强和改革诗词教学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会发挥巨大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中华诗词在高校的教学与组织。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是人类诗歌宝库中的东方瑰宝,是我国传统诗词创作的一朵奇葩。毛泽东诗词对我国传统诗词格律的变革与创新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本文仅就定体择调、协律选韵、对仗排比这几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14.
"空白"作为诗词意境的重要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极为丰富,它拓宽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延伸了诗词的表现力,彰显了诗词的独特魅力."空白"带给古典诗词独特的美学特质:空灵、简洁、无言之美,营造出云山烟水与冥无的美学境界.深入把握"空白"论的美学特质,不仅是我们更好地鉴赏中回古典诗词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美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韵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文革”中传统诗词的勃兴,不仅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也与诗歌发展的内在规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诗教活动,可以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诗教的弘扬既是人类文明的共识,更是民族意识的回归。学习和掌握中华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鉴于这一认识,把“中华诗词进校园”列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一、准备阶段:(一)课题的确定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我校决定以“中华诗词进校园”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针对学校确定的活动主题,经…  相似文献   

17.
"以文化人,文化育人"是立德树人的一大指向,重视文化建设、涵育人文精神是培育当代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遵循点。中华诗词含有一定量的地理信息,彰显了一定的人文情怀,蕴含着思辨性的思维方式。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在细致品味中华诗词底蕴、深度挖掘中华诗词内涵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设计,创新课堂活动,逐步培育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现当代的化巨人、伟大诗人,他的诗词对当代的诗歌创作尤其是旧体诗词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对其诗词的研究,谈其对现实社会生活关系的多,而对其诗词的历史渊源的探讨较少。对毛泽东诗词从中华民族化精神与艺术形式传统两个方面,系统地分析它与唐宋诗词的渊源关系,及其对古典诗词的化精神传统及艺术形式的全面继承、批判、超越与创新,对于繁荣当代社会主义的学艺术的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的诗歌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独领风骚,近代以来随着西学和新学的冲击却日渐衰微。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价值不可磨灭,近年来和现代传媒相融合,产生了很多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这类节目引发了全社会的诗词诵读与欣赏潮流,充分体现了中华古典诗词文化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和兴发感染的品格。  相似文献   

20.
理解诗词文化的深厚思想,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 精髓,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教育。让诗词文化 真正走进课堂,深入人心,根据各阶段学生特点,设计启蒙认 知、系统掌握、创新探究等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由表 及里地理解诗词文化内涵,领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校园是传 承诗词文化的现实土壤,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浸润式”教育实 践,把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中,以实现校园 文化、学校课程、学生素养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最终促进传统 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