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札记     
严肃的写作态度在文坛上有一句话,叫“严肃的写作态度”。这一般是说一个人写得比较少,或是一般不写。它是相对写作勤奋的入而言的,不叫懒惰。严肃的写作态度,这句话产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且一般是专业作家圈子内。当了专业作家却不写作,怎么说呢?就说,他的写作态度很严肃;当了专业作家又勤于写作,于是就说他写得太不严肃了,言外之意是你拿了一份工资还要去多多地挣稿费——这样写作的人与不写的人,也许都找到了平衡。严肃的写作态度,离开那个养懒人的体制,就成了一个逻辑荒谬的例子:严肃的写作态度,就只是怀胎,不生子,…  相似文献   

2.
一有一种现象,看来是很“怪”的:古今中外有許多著名作家,他們一生跟文字打交道,却劝人不要死啃文字,他們的文章写得很精巧,却劝人不要死钻技巧。他們都說,要加强艺术修养,要不断磨练技巧,但是,尽管有不少青年写信向老作家討教写作“秘訣”,却从来沒有一个作家道出过一种可以輕便套用的写作公式。写作有沒有方法呢?金代王若虛的《文辯》中有一段很有趣的問答:  相似文献   

3.
眼下,不少读者埋怨报纸上的文章太长,信息量太少。有些报社的领导对自己的报纸也望“长”兴叹,大摇其头。写短文、刹长风的呼吁已非一日,然而新闻写作的长风却日甚一日。比如,有的通讯、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动辄七八千字甚至上万字,一个版登不下,还要“下转第×版”,洋洋洒洒,既长且空,令人难以卒读。那么,有些记者、作者为何喜“长”不喜“短”?难道他们甘愿既耗费时间又浪费笔墨去制造长而空的文字吗?不是。长有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新闻队伍里,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两种情况:一些老练的记者写稿时胸有成竹,一挥而就;另一些同志提起笔来却不知从哪里写起,或者是写一段想一段,稿件写成后不是中心不突出,就是材料缺这少那。其所以产生后一种情况,主要原因就是采访和写作脱节,采访时不考虑写作,写作时又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把白描用在新闻写作中,是新闻业务改革的一大成绩。我们经常读到一些好的新闻作品,像一幅幅素描画,朴实淡雅,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它有形象描写但没有堆砌华丽词藻,有情节的叙述却没有虚笔描绘,有人物性格特征的简捷勾勒而没有“合理想象”的心理刻划,但却是实际生活的报道,是那么的打动人,感染人。这些都应当归功于白描这种写作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着重于人和物外部轮廊的描绘,墨线勾勒,赋形呈意,不施色彩,不设背景。后来,人们把白描这种技法借用到文章的写作上,从而使文章里现出质朴实在,简练传神的特点。所谓质朴实在,即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更不  相似文献   

6.
写作新闻的导语,作者都很精心,研究者也不少;可是新闻的结束语却不被重视,研究者也不多, 所以,结束语有讲讲之必要。结束语的作用何在? 新闻的结束语,和其他体裁文章的结句颇相类似,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其相同之处是:一、首尾呼应,而不是有头无  相似文献   

7.
陆应铸 《传媒观察》2003,(11):59-60
做过采访工作的一线记者多会有这样的体验,某一阶段线索不断,佳作频频,工作起来热情高涨,意气风发;而某一阶段却看这也不新鲜,那也没兴致,连续多天一篇稿件都拿不出来,情绪低沉,疲惫困乏。如果我们把第一种情况称为记者采访工作的“兴奋期”,那么不妨称后者为“低沉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说,新闻记者是个“杂家”,这不仅指知识面要广,而且指新闻写作的手法要多。 我们通讯员也应当向“杂家”努力,学会新闻行当的十八般武艺。这样的好处是: 一、不浪费素材、采访中得到的素材很多,有时写一篇稿用不完。如果只会写消息,其他素材岂不白白浪费掉了? 二、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通讯员一般是从写消息开始的,但新闻的表现形式很多。如果多练几手,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都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找到自己的写作优势。 三、有利于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一种写作方法用的多了,难免单调。只有多种形式交替使用,才能不断丰富你的文采和词汇,锻炼你的思维,提高你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一方面,纸张严重缺乏,许多实用而有价值的书籍得不到印刷发行或印数很少。另一方面,却有大量的书报杂志被大量浪费!比如,一些单位用公款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而且多半是大部头、多卷本,不分对象、不讲需要,每人发给一套几套,放在那里睡大觉,而真正需要这些书的单位、个人却买不到这些书;有许多领导机关,经常动用公款买书报杂志送给领导,什么常委以上,副主任以上,副书  相似文献   

10.
创新与守旧     
喜新厌旧,对人来说,未必是优点,但对传媒来说,却是生就的天性,没有创新,没有出新,没有新面貌,就意味着离老大没落的命运不远了。央视耗时半年耗资巨大的春节晚会越来越少人喝彩了,难道真的是“出力不讨好”?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克隆”者乐此不疲?形成了一种上自国台、下至省台市台县台“台台动辄办晚会、台台晚会大致同”的社会文化怪现象,既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又浪费了观众的注意力。我越来越觉得晚会类节目像是一辆没有刹车装置的火车,明知已驶偏了轨道,却没  相似文献   

11.
新闻写作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学问。学习新闻写作同做其它事情,研究其它学问一样,运用科学的方法很重要。有些人迷信所谓“诀窍”,热衷于收集“开头法”、“结构法”等作文的高招妙法;还有些人否认学习研究写作的必要,认为学习写作主要就是“多读,多写”。读多了,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这两种看法,一个将写作神秘化,一个将写作简单化,都是不符合写作实际的,因而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古文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发现自己的同行中间,一些中国古典文学的功力较为深厚的同志,写作上也较有文采;一些没有读过或不大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同志,写作上也往往稍逊风骚。情况即便不是绝对如此,也是一般如此。如果这个观察不错的话,那么读一点古文,特别是读一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佳作,借鉴几千年来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丰富的写作经验,对于提高我们新闻作品的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可怕的奢侈     
李牧之 《新闻传播》2007,(2):I0001-I0001
贪污与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贪污与浪费二者等列,可见它们的危害同样巨大。现实情况是,对贪污犯罪人人喊打,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对浪费这一愈演愈烈的犯罪行为,却少有人放在心上,也没有那么大的切齿之痛。  相似文献   

14.
据说苏东坡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读书方法——“八面受敌”法,即从多种角度去读同一本书,用一种角度读一遍有一个侧重,直到有了感受换另一种角度读,如此反复多次。这种方法虽然看起笨拙,实际却很精明,有利于举一反三,各个击破。那么,新闻写作呢?一大堆素材摆在面前,是贸然动笔,还是反复琢磨?我看苏东坡先生的“八面受敌”法很有借鉴意义。苏东坡说:一本书的内容象大海一样,什么都有,不可能一下子把各方面的内容都理解了,吸收了,要逐次地读,分别加以理解。采访得到的素材,虽然不如大海宽广,却像一堆树枝、树叶,需要理一理。  相似文献   

15.
曹林 《青年记者》2021,(3):112-112
从各种技术装置和新媒体迷思中走出来,回归本真的自我和本真的内容,才不会在迷茫、焦虑和内卷中浪费新闻生命。每到岁末年初,都会有一些报纸宣布停刊,然后就有一些人站出来宣称:纸媒死了。一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不理解有些人为什么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手拿几个普通个案孤例,却能自信满满地做出惊天判断。停刊的是几家具体报纸,怎么作为全称、集合概念的"纸媒"就死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家纸媒吗?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个所谓新媒体自媒体死去吗?  相似文献   

16.
撰余思絮     
(一) 擅长“抓拍”的摄影记者,收进镜头的往往是人们见所未见的图象;善于“抓新”的文字记者,涌出笔端的常常是读者闻所未闻的文章。(二) 在写作上采取“广种薄收”的方法,到头来只能落个“广种绝收”的结果。(三) 观察事物,要有孩童般的眼睛——永远是那么新鲜、好奇、不知足; 总结规律,要有哲人般的目光——永远是那么睿邃、缜密、不随俗。(四) 写作欲望愈来愈弱的大敌是“眼高手低”; 写作热情愈来愈旺的朋友是“眼高手勤”。  相似文献   

17.
新闻反映的是事实,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新闻语言应该是客观的。用客观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现在已为广大新闻工作者认识到,但实际上,在我们的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中仍大量存在主观性语言。新闻写作和新闻报道中的主观性语言有两种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视:一种是议论、评价性语言。这种语言在“文革”时期的新闻写作、新闻报道中表现十分突出,“文革”后至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纠正,但也还一定程度的存在。那种表现很明显的,已不多见了,有的表现不太明显,却大量存在。如有一篇写某县发生一起多人食物中毒事件的新闻稿…  相似文献   

18.
秦殿杰 《新闻三昧》2007,(10):49-50
一位通讯员与我谈到写作上的一个苦恼:写出的稿子呆板,没有起伏、变化;写作的方法单一,只会写消息,不会写通讯、特写;不会对人物进行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也不善于抒情和议论。他的这些感受是真实的。作为通讯员,也要努力多掌握几种写作手法、多运用一些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不少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将国民收入的剩余转化为生产性投资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转化越顺利,经济发展的潜力就越充分。影响这种可能性大小的决定因素不是潜在资本的多少而是适当有效机制的创造。正如阿瑟·刘易斯所说:“资本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条件,只有资本而不同时为资本的使用提供富有成效的基础,那么资本就会被浪费。”[1]近代中国正处于资本经常被浪费的状况。传统农业社会的剩余不多,但是由于两极分化严重,中国在普遍贫困的另一面是大量财富为少数人所积聚。早期工业化虽已开始,但是要…  相似文献   

20.
一、新闻写作的特征倘若读者看不懂你所写的是什么意思,那么,无论是任何形式的再好的作品也是无用的。新闻写作则更是如此,它应是读者能看懂的一种写作,或是迅速提供给读者中的他或她原先不得而知的信息的一种写作。如果读者对你所写的新闻不能理解或理解不了,当然这也是传播学上的一个问题,那么就更谈其不上彼此间的感情交流、融汇贯通了,其传播功能和纽带作用也必然成为一句空话。假若读者对你写的新闻感到厌烦、迷惑甚至是恼火,那么,读者中的他或她将最有可能找些其他更为有趣可读的东西来读,而将你的所谓“大作”抛到脑后。因此,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的新闻写作应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笔者认为:短而精即简明扼要并有深度应是当今新闻写作的最主要的特征,换言之,长不是新闻的特征,长者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