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拨亮烛光     
我国为农村教育所设的两个扶助工程 ,一个是专帮穷孩子的“希望工程” ,另一个是专帮穷教师的“烛光工程”。“希望工程”已深入人心 ,国内外有识之士为了让因贫困而面临失学的孩子能“一个都不能少”地重返校园 ,纷纷慷慨解囊 ,托起一轮“希望的太阳” ;“烛光工程”却鲜为人知。“烛光工程”1998年4月由中华慈善总会正式启动 ,实施的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是为贫困地区的特困教师提供生活补贴 ;二是为贫困地区的教师提供培训 ;三是为贫困地区的优秀教师评发“烛光奖”。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可以说 ,“烛光工程…  相似文献   

2.
方萍  曹丽琴 《教师》2013,(35):17-18
2012年开始武汉大学正式将“烛光导航工程”纳入学校工作要点,出台了《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工程实施办法》,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出发,不断推广和完善大学生导师制。本文从“烛光导航工程”出发,浅析大学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优势,并对如何确保有效执行导师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导航在路上     
武汉大学实施的"烛光导航工程"是一件真正关爱学生的好事,担任"烛光导航师"是教师的份内工作。总结了担任武汉大学"烛光导航师"三年多的导航经验与体会,认为导航始终在路上,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导航,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重点地进行导航。  相似文献   

4.
本刊第六期的“卷首语”《烛光集》刊出后,很多读者来信,对天津实验中学贺军老师的诗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又对“写在学生课外笔记上的小诗”这一形式感到新奇。为此,我们特将贺老师为《烛光集》这本集子所写的前言摘要发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贺军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他本身所具有的诗般的灵气。我们还同时选登他为《烛光集》出版而写的《烛红情深——为〈烛光集〉题诗(代序)》及几首写在学生课外笔记上的诗。但愿这组诗文,能使读者从中获得启迪和灵感,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老师成为“卷首语”的作者。  相似文献   

5.
本刊第六期的“卷首语”《烛光集》刊出后,很多读者来信,对天津实验中学贺军老师的诗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又对“写在学生课外笔记上的小诗”这一形式感到新奇。为此,我们特将贺老师为《烛光集》这本集子所写的前言摘要发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贺军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他本身所具有的诗般的灵气。我们还同时选登他为《烛光集》出版而写的《烛红情深——为〈烛光集〉题诗(代序)》及几首写在学生课外笔记上的诗。但愿这组诗文,能使读者从中获得启迪和灵感,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老师成为“卷首语”的作者。  相似文献   

6.
阿克苏地区自考办认真实施“自学考试烛光工程”,为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奠定了基础。首先,在实施一期工程后,阿克苏市库木巴希乡辅导站和拜城县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六期的“卷首语”《烛光集》刊出后,很多读者来信,对天津实验中学贺军老师的诗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又对“写在学生课外笔记上的小诗”这一形式感到新奇。为此,我们特将贺老师为《烛光集》这本集子所写的前言摘要发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贺军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他本身所具有的诗般的灵气。我们还同时选登他为《烛光集》出版而写的《烛红情深——为〈烛光集〉题诗(代序)》及几首写在学生课外笔记上的诗。但愿这组诗文,能使读者从中获得启迪和灵感,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老师成为“卷首语”的作者。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六期的“卷首语”《烛光集》刊出后,很多读者来信,对天津实验中学贺军老师的诗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同时又对“写在学生课外笔记上的小诗”这一形式感到新奇。为此,我们特将贺老师为《烛光集》这本集子所写的前言摘要发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贺军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他本身所具有的诗般的灵气。我们还同时选登他为《烛光集》出版而写的《烛红情深——为〈烛光集〉题诗(代序)》及几首写在学生课外笔记上的诗。但愿这组诗文,能使读者从中获得启迪和灵感,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老师成为“卷首语”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 ,在唤起全社会大兴尊师重教之风时 ,切不可忽视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 ,当前高师学生“烛光意识”淡薄的倾向尤其值得重视。“烛光意识”淡薄的主要表现是 ,不甘于教师职业的平凡清淡 ,无心在教书育人基本功上下功夫 ;淡化政治 ,厌恶政治 ,选择“中性人格” ;满足于一知半解 ,不注重自身修养。造成这种不良倾向的原因很多 ,除了社会原因之外 ,高师院校师德培育“钝性”及由此导致的认识误区是重要原因。在社会舆论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同时 ,使许多人步入了一种认识误区 ;只抱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不公正 ,不问自己的贡献如何 ,反映在…  相似文献   

10.
肖冰 《中国考试》2003,(1):14-15
2000年,新世纪的曙光照亮世界。这一年,一盏小小的烛光,在神州大地悄悄点燃——中华慈善总会与全国考委联合发起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烛光工程。两年来,这盏烛光长燃不息,散发着细微却坚强的光明!与80年前那著名的星星之火相比,这盏烛光  相似文献   

11.
“烛光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于 1998年开始设立的,面向全国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一项慈善助教工程,主要通过接受各界募捐善款来奖励贫困地区优秀教师,为贫困教师发放生活补贴,帮助其摆脱贫困及完成学历培训,提高素质等。同时,动员各界以扶贫形式,为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捐赠图书、仪器等,帮助改善办学条件。这次汝阳县首批受赠的 100名贫困教师每人分别获得了 500元生活补贴资金。此前不久,中华慈善总会与麦当劳北方区合作为汝阳县捐赠 5.5万册图书,并在该县建起了 37个“烛光”图书室。在启动仪式上,全国慈善总会还向该县一“烛光”图…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做到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施教。”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相通与相融。面对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面对社会影响对学生日趋重要的今天,我们应面对现实,走进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3.
阿克苏地区自考办认真实施“自学考试烛光工程”,为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奠定了基础。首先,在实施一期工程后,阿克苏市库木巴希乡辅导站和拜城县教师进修学校辅导站通过自治区验收受援考生合格率逐步攀升;其  相似文献   

14.
“你想和我们一起探讨文学吗?你想多结识一些文学之友吗?那就来我们烛光文学社吧!”四年前,刚从狭小的溪流中游弋到济南师范这片汪洋中,还在迷茫中的我,就这样认识了“烛光”。是她的名字首先吸引了热爱教师的我,“烛光”显得多么亲切呀!是“烛光”让未定的心有了寄托,让我的生活有了起点。正是由于这份感情,我开始向往她的纯洁、她的神秘。十分幸运的是“烛光”也接受了我的真诚、我的执着。  相似文献   

15.
日前 ,日本民间中日友好团体———中日促进会狄谷太太一行 ,专程来到辰溪县潭湾镇白岩小学 ,与该校师生共商建校大计。白岩小学地处沅江之滨 ,多次遭受洪水袭击 ,校舍极为破烂。经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洪源和长沙华天大酒店总经理刘芬珍女士多方联系 ,中日促进会“烛光工程”愿为白岩小学捐资建校。此次狄谷太太一行专程来辰考察后 ,决定在今年拿出32万元 ,帮助该校修建一栋1000平方米的新教学大楼。目前 ,第一批汇款7万元已到位 ,余款将于7月份全部到位 ,工程定于9月份竣工验收。狄谷太太表示 ,“烛光工程”将与白岩小学建立长期友好…  相似文献   

16.
为使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水平,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健全教师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与改革发展的宣传力度,我们在成功举办了二届“烛光杯”,并取得良好反响的基础上,特举办“世纪烛光”第三届“烛光杯”全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大赛。现面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征文,具体如下:征文内容:有关科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课程、教材改革的设想和实验;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06,(1S):22-22
为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的实际困难,近日,滨州市慈善总会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市所有家庭贫困教师进行摸底排查,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烛光工程”慈善救助特困教师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18.
继续教育     
第二届“烛光论坛”全国教师教育论文征稿通知首届“烛光论坛”举办尤其是《烛光———中国教育论坛》出版后在教育界深受好评,《烛光———中国教育论坛》是我们继《当代优秀教育论文汇编》等系列优秀教育论文集出版后又一部全面展示中国教育教学成果的力作。该书为大32开本,分为上、中、下三卷出版,篇篇经典,字字珠玑,是当代教育教研成果的集中展示。征稿对象及内容:第二届“烛光论坛”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尤其关注广大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请您从自己历年来未公开发表的论文中遴选出自己满意的1-2篇参评,内容可涉…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对母亲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这一莫名其妙的喜好是由什么魔力造成的呢?张晓风在作品《那夜的烛光》中为读者作了诠释:台风之夜,因停电而点燃了蜡烛,小女孩秉烛走在烛光里。母亲在不经意问说了一句称许的话,说她在烛光里走来走去的情形“看起来像小天使”。在那个夜晚,母亲“制造了一个天使”。于是,小女孩便“喜欢自己在烛光中像天使的那份感觉”,“竟附带也喜  相似文献   

20.
真善美是人与生俱来的潜质。挖掘或启迪学生真善美潜质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作为责任者,教师必须具备融“烛光”精神,“灯塔”能力和“头马”气质三个方面为一体的职业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