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咖喱在印度,每天在街头小巷间穿梭,却总是被种强烈浓郁的味道所吸引。来之前,就已听到太多的褒奖,有人说,在印度,不变的是传统,百变的是咖喱;有人说,在印度,味蕾会得到大程度上的享受;还有人说,在印度,从胃菜到餐后甜点,甚至小杯热气腾腾的印度奶茶,从里面都能嗅到独特的咖喱香。而每每在梦中想到的,则是那浓浓的香辣味以及那黄灿灿的诱人色泽。这次真的踏上了咖喱王国,便赶紧打听当地因咖喱而闻名的餐厅,或是哪家,不论店面大小,味道正宗。后听说靠恒河边有家做的咖喱还不错,于是就摸索着去尝尝看。这家店面不大,座位不算多,每个餐桌上都摆放着美丽的油灯,简约的装修风格透出  相似文献   

2.
赵光 《世界文化》2005,(12):30-32
在前不久完成的“当今世界上谁是最漂亮的女性”调查中,数千个网站的网民一致公认,印度的艾西瓦娅是当今世上最漂亮、最具魅力的女人。而在过去,此项殊荣只会属于好莱坞的格蕾丝·凯莉,英格丽·褒曼或伊丽莎白·泰勒。这条爆炸性的消息,更激起了笔者亲自探访印度美女的决心。酷爱金饰胜衣着印度在中国人眼里是遥远而神秘的,其实她是我们的邻居,从乌鲁木齐坐飞机短短几小时就能到达。有人说:“印度倒三角型的轮廓,好似穿着纱丽的女孩。”这句话贴切地把这个国家的特色鲜明表达了出来。在印度,不分贫富贵贱,随处可见传统打扮的印度女性:鲜艳的…  相似文献   

3.
对宝晴感情关系的定性,学界此前主要有三说,即"友情"说、"爱情"说和回避定性的"感情"说."爱情"说虽相对稍近于实际,但仍未尽人意.宝晴之间的感情,既不能与宝黛爱情相提并论,也有别于一般正常的恋情,只不过是多情公子与痴情丫鬟之间一段带点畸形的特殊恋情.对宝晴恋情悲剧成因,流行的"阶级迫害"或镇压"反抗"说并未触及"事体情理"症结所在,实际上这涉及为宝玉择妾以及对宝玉"规引入正"问题.作为小说情节副线之一的宝晴恋情悲剧及宝晴袭恋情婚姻(妻妾制度下的另类婚姻形式)悲剧,与作为小说情节主线之一、涉及为宝玉择妻问题的宝黛爱情悲剧及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结构上两相对称,内容上也互相影映.  相似文献   

4.
好莱坞当红女导演、制作人、编剧南希·麦尔斯1949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父亲是商人,母亲是设计师。麦尔斯对不同题材的电影处理得游刃有余,无论是离婚男女,还是老少配,无怪乎有人称她为"爱情专家"。事实上,麦尔斯本人的婚姻并不幸福,1980年她与同是导演、制片、编剧的查尔斯·谢尔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然而电影上都有一定造诣并合作了多部电影的两人却在1999年分手。这段婚  相似文献   

5.
<正>杜拉斯本人在谈到影片《印度之歌》(1975)时如此评价:"一切都建立在演员与人物的分裂以及声音和画面的距离上,造成了一种存在的微颤,一种妙不可言的不适,一种爱情燃烧的忧思。"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渲染了一种炎热、压抑、倦怠、迟滞的环境,塑造了在其中的疯狂、麻木、绝望的人,使得观众沉浸其中,仿佛是故事的参与者或近距离的旁观者。为了营造出这样的气氛,《印度之歌》采用了大量音画技法,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音画分离,即电影中的人物并不开口说话,但又不是"默片",于是影片的音画功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画面给观众提供了一个窥视故  相似文献   

6.
钻石,与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并称为"世界四大贵重宝石",其最早发源地在印度。直到18世纪,世界上所有的钻石都来自印度,而与印度有关的多颗名钻,如"维多利亚戴比尔斯"、"印度之梨"、"荷兰女皇"、"南方之星"又都与卡地亚这世界珠宝业的翘楚有着各种传奇渊源。当卡地亚遇上印度1847年,29岁的路易卡地亚从师傅那里接手了位于巴黎Rue Montorgueil 31号的珠宝店。路易卡地亚以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L和C环绕成心形而组成一  相似文献   

7.
印度之恋     
古往今来的爱情故事中,很多人只会把曾经的过往埋在心底,让记忆随时光远去,随生命消失。双方能够把相同的一段爱情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公之于世的非常少见。因此,罗马尼亚裔美国学者,著名的宗教史学家米尔恰.伊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1986)与印度作家麦特瑞伊黛维(Maitreyi Devi,1914—1991)对同一段爱情的书写令人瞩目。米尔恰早在20世纪30年代恋情刚刚结束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占印度总人口1/3的青年人,不论60年代、还是90年代,他们总是发现自己处在十字路口。 自由化的经济带来了疯狂的竞争。许多“第一世界”的东西倾泻进了“第三世界”的印度,世界各地共有的那种心态同样渗透到了印度,印度青年正在做着世界上其他地方青年正在做的事。 但是,有着5000年文化积淀的国家不可能轻轻一抖就甩掉她的特有标志。就像德里市心理学家阿沙尔·帕贾说的那样:“这是一个转变中的社会,没有人帮我们做决定。但是足够的证据表明,有些地方,有些事情在变。在家庭中,既有人自由恋爱,也有人因逼婚而死。在电视…  相似文献   

9.
蓬生 《世界文化》2013,(8):40-43
因学术交流,我有一趟印度之行。回来后,那一幕幕既鲜活又驳杂的画面,不时在脑海闪回。我认为最能概括我所见所闻的,也许是印度街头那句醒目的招徕外国观光客的宣传口号:"不可思议的印度",这口号的本意在于炫耀印度快速发展的"奇迹",殊不知,它却让外来人更多联想到"不可思议"的特殊或者说更为准确的涵义:在当今印度,古  相似文献   

10.
在印度当代文坛,南印度作家卡玛拉·达斯以其直率大胆、自我告白的诗歌占据了独特的位置,更以毫无顾忌的恋爱事件饱受争议。人们经常把她与波伏娃、杜拉斯以及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相提并论。著名的印度英语文学专家艾衍格尔指出,"毫无疑问,在特鲁·都特甚至萨若姬妮·奈都以来的印度英语诗歌中,卡玛拉·达斯是一个新现象。她的诗具有女性强烈的感受性,敢于毫不顾忌地表达所受到的男权社会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陈洪澜 《世界文化》2023,(12):17-22
<正>在世界历史上,印度曾经是个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女性的地位尤为低下。然而,早在20世纪中期,这里却诞生了印度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如今她也仍然保持着印度唯一女总理的纪录—她就是英迪拉·普里亚达希尼·甘地(1917—1984)。那么,在严重歧视女性的国度里,英迪拉是怎样当上大国女总理的呢?  相似文献   

12.
<正>印度报纸曾在小说《英语,八月》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中评价道:"如果说拉什迪《午夜之子》是印度英语小说的分水岭,那么《英语,八月》则是它默默无闻的孪生兄弟。"媒体的评价侧面体现了《英语,八月》在印度英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这部1988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依靠独特的"混种习语"收获了数百万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它的作者,就是印度本土作家乌帕马尼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是湍急的河流,冲刷着渡河的人群。人虽渺小,肉身亦脆弱不堪,但人所创造的传奇却可以摆脱肉身,跨越时间,恒久流传。在众多的传奇中,爱情的主角地位不可撼动,诉说着人类对情感的珍视,而那些跨越了地域、种族、阶级的爱情故事具有了更多的传奇色彩。哈维尔·莫罗的《印度激情》(柯清心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让人们又重温了一百多年前的一段跨国恋情。  相似文献   

14.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郊区横跨亚穆纳河的一座公路桥旁边,一群大象正在吃草。周围是典型的印度棚屋,毫无疑问,大象们有自己的主人。果然,在桥下面的斜坡处贴着一张广告单,上面有电话号码和印地语写的"大象"。记者拨打了这个电话号码,听到回答:"我是大象!"大象的主人祖里菲卡尔经常这样接电话,据他解释说,"这样方便,顾客也很喜欢。"  相似文献   

15.
英子 《世界文化》2012,(9):56+61-56,F0003
作为莫卧儿王朝最伟大的陵寝,印度泰姬·玛哈尔陵既是印度最著名的建筑,也是印度文化融合不同传统影响的体现。它虽是一座陵寝,可却没有通常陵寝所具有的冷寂,相反你会觉得它温暖,觉得它似乎在天地之间浮动。它将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令后人惊叹不已的奇迹。朝霞升起时,一轮红日伴着朱木拿河袅袅的晨雾,仿佛要将泰姬陵从睡梦中唤醒,此时的它娴雅文静;中午时分,泰姬陵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碧水绿树,在耀眼的阳光映衬下,出落得玲珑剔透,光彩夺目;傍晚,泰姬陵迎来了它一天中最妩媚的时刻,夕照之下,白色的泰姬陵开始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  相似文献   

16.
印度幅员广大,成就了风情万千的景观。而走德里、阿格拉、捷布这3个城市构成的“印度金三角”旅游路线,是初探印度的经典之路。“金三角”除因此3城的地理位置恰好形成一个三角形而得名外,还由于这3个城市各自代表印度的3个重要时期:印度现首都——德里,也是印度在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首都,是当今出入印度的门户;阿格拉是印度16、17世纪时蒙兀儿王朝的定都城市;捷布则是印度教建筑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印度英语文学是英国殖民文化和印度文化的混血儿,在印度近现代文学中独树一帜。20世纪前后,随着印度现代化进程的蓬勃开展,印度英语文学在印度文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目前,印度英语出版物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本土语言的出版物。并有相当多的小说家获得了布克奖等多种奖项,成为了读者和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印度英语文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上。从19世纪中后期至今,印度英语小说家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印度英语小说早巳成为了世界文学图景中的一只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古代汉语译名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数千年之久的中印交化交流史上,我们曾经使用过许许多多的名字来称呼今天的印度。“身毒”是其中最古老的一个,“天竺”是最重要的过渡形式,而“印度”则从唐朝起一直沿用至今。曾经有人注意到这些译名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至今未能彻底解決。尤其是最重要的来源问题,更可谓是众说纷纭。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考察。  相似文献   

19.
正1876年5月英国颁布了新的《女皇称号法案》(The Royal Titles Bill),加冕维多利亚女王为印度女皇(Empress of India),并且在次年元旦,在印度首都德里举行了隆重的加冕礼,正式宣告这一新头衔。这一隆重的典礼象征着英帝国发源于内部的社会稳定和殖民地的热切忠诚,在声势上使得英帝国达到顶峰。然而成为"印度女皇"之路却伴随着极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世纪30年代以来,印度英语文学逐步赢得在印度文学大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印度独立之后,英语文学没有退出印度,相反却日益在国际上声名鹊起,印度裔作家群的崛起被誉为"60年代以来英语文学最令人瞩目的转向"。阿米德·乔杜里(Amit Chaudhuri)是印度裔作家群中熠熠闪光的一员,他以日常生活的诗意描写和独特的音乐主题树立了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